何不以个税起征点作为贫困线标准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个税起征点,贫困线,个人所得税
  • 发布时间:2011-08-08 08:18
  如果以个税起征点作为划分穷困的界限,98%的国人都将是穷人,这与富裕的国家形象实在相差太远。

  经济繁荣的最大价值在于让人们脱贫致富,否则将不得人心。与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显赫地位相比,我国的人均收入在全球排名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民穷”二字不识相地遮掩了“国富”的光彩。

  好在“贫穷”是没有标准的,究竟有多少穷人,最后总是官方说了算。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1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该报告称,目前中国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 ̄8500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万人。

  占全国城镇人数8%的5000万穷人,固然显得经济发展尚有不足,但比起GDP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已经强了许多。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2009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总数达436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3%,创15年来新高,其贫困总人数为50年来最多。

  社科院的蓝皮书中还强调,“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情不同于发达国家,若按照目前发达国家的贫困标准和反贫战略,中国的经济状况是无法支撑的。”这个注脚说明,我们的贫困与美国有所不同,所谓贫穷都是相对的。

  人们也许不解,为何我们的“相对贫穷”是年收入在7500 ̄8500元之间?而这些“相对贫穷”的5000万人口数量,又是怎么算出来的?请相信社科院自有一套测算逻辑,但穷成这样才能算穷人,明显不合常识。

  年收入7500 ̄8500元之间意味着月收入625 ̄708元,这在物价飞涨的当下,不但付不起基本的衣食住行费用,更不要说为住房、看病和上学买单了。更何况,以此标准,月入超过700元就不算穷人了?

  我们的国情确实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穷人到了中国皆为富人。比如,美国政府2005年划分的贫困线标准,单身人士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6090美元,即为穷人,换算成人民币,这分别相当于6万元和10万元。而日本的穷人标准是年收入2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4万元。

  美国的贫困线标准算法复杂但逻辑简单——以必需食品为基础,再加上衣食住行等其他生活必需品——也就是保证人们基本生活开支的收入。但即使这样,美国的“穷人”中46%拥有自己产权的住房、73%的人拥有汽车,教育、医疗等服务,也有可靠的社会保障。

  发达国家只有穷人可以不交税或者少交税。美国税法中规定的“宽免额”(相当于我国的个税起征点)约为年收入7500美元,略低于他们的贫困线标准;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率最低一档的征税额,为年收入195万日元,也与该国的贫困线相当。

  我们无法和发达国家比贫困线的绝对值,但可以参照“穷人不交税”的逻辑,重新思考一下真实的贫困线应该在哪里?

  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经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民意,以“基本生活费用不必缴税”为原则,将个税起征点定为每月3500元(曾经5000元也成为讨论的热点),这至少说明,民众广为认可的每月基本生活开支费用,是当前700元贫困线的5倍之多。

  据专家推算,在新税法实施后,全国将只有2400万人需要交纳个税,这不足总人口的2%(其中能算上中产阶层的,恐怕不足1%,算得上“富人”的就更少了)。这与社科院报告中提到的2.3亿中等收入阶层的数字相差甚远,如果还硬要把收入连缴税额都够不上的98%的国人,说成“橄榄形社会”的主流,那一定是颗苦涩的橄榄。

  贫困线的学术定义分为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前者是以满足食品需要为主的基本生存(即温饱线),后者是一个与社会收入中值的相对概念。世界经合组织在1976年提出的一国贫困线标准,即一个国家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这也是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线标准。

  此次社科院提出的“相对贫困线”,也许是以我国2009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为标准,以其50%作为划定。但这样的标准,充其量是仅够温饱的“绝对贫困线”。

  制定7500 ̄8500元的这一贫困线标准的人,的确充满了智慧。它即符合了世界经合组织的“国际惯例”,又回避了与发达国家对比的尴尬现实,还让我们贫困人口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又一次证明了我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制度优越。

  这是一条让政府官员们舒心的贫困线,它让“脱贫、低保”的工作简单了许多,让全民富裕容易了很多,让和谐的“橄榄形”社会实现起来轻松了很多。而更美妙的,它还是一条符合国情的贫困线、一条有科学依据的贫困线、一条和国际接轨的贫困线。

  如果以个税起征点作为划分穷困的界限,98%的国人都将是穷人,这与富裕的国家形象实在相差太远,但不可否认,这是个现实,不面对这个现实,国人就不可能真的脱贫致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