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乃至国家都需要冷却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高铁事故,债务危机,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1-08-08 08:20
  对美国债务危机解除后的前景,市场普遍预期是QE3的开始。人们在等待美国财政部第一轮的国债拍卖。如果买家足够,市场的担心会被大大削弱;一旦拍卖不顺,人们就会把最终的买家设定在美联储。当然,这时不管美联储是否公开认定,人们都会认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开始了。

  对这一结果的等待将在短期内决定性地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当然包含了中国股市。如果美元因美债问题而真的走软,中国面临的输入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骤增,投资者因此会相信货币当局只能选择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其中,由于加息会带来人民币与外汇利差进一步扩大,数量型工具——实际上就是不讲理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行政手段就会变本加厉地使用。

  这些话题都是短期的,相信我,就是在美国,也已经有呼吁冷静看待经济调整的声音,不必为一时的难题无法化解,而忘记了带来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我想对中国的投资者说,我们这里一样需要探寻问题的真正原因,而不应该仅仅陷入到当前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忙乱之中。

  在同一场危机中,我们与美国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成因。在他们那里,人们消费过高、用于生产和制造的投入不足;而在中国,刚好相反,我们的国人在某种力量的左右之下,只喜欢生产、制造、投资,消费却相当少。

  投资比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几乎可以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我甚至难以说清谁更是诱发因素。你可以说,是因为国人秉持节省传统,把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发展;你也可以说是因为投资过大挤占了消费的空间。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过低的消费助长了投资的低效率,同时也加大了投资的贪婪。

  在高铁事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充分说明过快、过大的投资是非常有害的。遗憾的是,人们非但等不来负责任的事故调查,深刻的、对整个社会、人群都有改造意义的反思更难以形成。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说,中国的经济乃至整个国家好像都应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冷却下来,正因为我们一直被一种恐吓威胁着——中国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之中解决,没有一定速度的发展,中国一定会大乱。

  应该到了追问一下这句话本身的时候了。我充分理解说这句话的人、在说这话时的用意和初衷。这就像那个比喻说的,当你乘上一条有些破旧的帆船划向对岸,上船后你才发现它实际上有漏洞,你面对的选择并不包含停下来修补,你只能企望自己尽可能快地到达彼岸。

  这个比喻甚至比领袖们的号召更有迷惑力。是的,如果你真在那样一条船上,你的危机和紧迫感容不得你多加思考。但当你拼命地划上三十年,这条船并没有划到彼岸,你也并没有伴随“破船”沉没,你恐怕就需要真正地想一想,这个比喻你准备还要听上多久。

  所以当我说希望中国的经济需要冷却时,我并不是想让经济本身失去活力,我是希望主导经济的投资模式冷却,我也希望主导这个模式的人的冷却。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回收货币、冻结流动性的努力看上去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但对改变事情的实质是没多大帮助。相反,如果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不改变,这样的冻结只会起到堆积更大问题的作用,冰冻的其实是烈焰。

  经济要从大干快上中冷却,国家要从身负屈辱立志复兴的狂热中冷却,需要的就是国民的智慧、理性和平和。我们生活在自古以来的土地上,我们生活在充满争议、争吵的世界里。人民从来不曾被颠覆过,被颠覆的只有政权和统治。对于人民来说,让整个社会更关心自己和邻人才是当前最大的智慧。如果我们拿不出大智慧,最终来的就可能是大动荡。

  美国总统刚刚度过的这场债务危机,预示了明年他寻求连任时的难度。明年,中国的领导集体也将进行交接。今年两个国家看上去都有点“经热政冷”,但又何尝不是明年“政热经冷”的铺垫。显然,经济难题的求解一定是政治选择的前提。在我看来,更喜欢使用经济选票的中国投资者表现得还是非常悲观,不管你愿意与否,市场总是一个晴雨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