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将持续低迷至三季度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棉价,美债危机,劳动力,存款准备金率
  • 发布时间:2011-08-08 08:31
  “期棉的行情还会再往下走。”某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就目前而言,市场没有利多因素,棉价在底部盘整了很久,下跌的时候都在放量,上升过程却没有量的支撑,跌破2万元每吨,问题不大。”

  受去年下半年好棉供应短缺的影响,棉价一路攀升,春节前,纺织企业大量补库的行为,对棉价形成有力的支撑。而伴随着基本面微妙的变化,国内棉花市场的氛围也急转直下,由强变弱。

  2011年3月底,发改委等八部门一纸预案将高烧棉价迅速降温,《2011年度棉花临时储备预案》发布,预定执行时间确定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根据Wind数据显示,距离执行收储价还有一个月时限的8月3日,国内棉花的价格指数已降至收储价19800元/吨。

  在棉价下跌的过程中,年初囤下的高价棉潜亏严重。有的企业由于先前的储货较多,在跟涨中大量进货,多余库存增大了去库存的压力。据记者了解,农民和收购加工商的手中都存有棉花。旧棉卖不出,有些加工商的库存没及时卖的都砸在了手里。

  对于下游纺纱和纺织企业来说,去库存压力也很大。棉价暴跌使大多数企业的棉纱卖不到棉花的进货价,订单不足,市场成交惨淡。“库存估计再用几个月没有问题,都在等着去库存,布和服装的情况也一样”。

  即便贸易商和纺织厂也都比较认可目前的棉价,但是,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加息,银根不断收紧。“中小企业包括棉纺企业都没有资金流,即使想买也没有钱。”

  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影响下,欧债美债危机致使消费长期低迷。加之人民币的升值,产品价格上涨,出口订单减少,部分终端消费也被转移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国家去。所以,整个产业链较为僵硬,运转不灵,需求减少。企业甚至通过降低棉配比,选择价廉的化纤来替代生产。

  而国内新棉供应方面,只要不出现极端恶劣的天气,9月新棉上市后产量增大,业内预计期棉的价格到时还会往下走。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