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中国经济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2030,经济,GDP,潜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11 14:38
以1978年为基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中国GDP,到2010年相当于20.57倍,2020年相当于44.4倍,2030年相当于87.4倍。可以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52年的时间内,使GDP总量增长达到80倍以上,这相当于西欧12国1820-1992年共172年GDP增长系数40倍的两倍。
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仍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增长惯性,仍能够保持长期高增长,尽管可能由于经济规模基数增大,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硬约束,相对过去30年,经济增长率会有所下降。我们估计,2011-2030年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7%-8%之间的高增长。
2011-2030年期间,在不考虑生态约束的情况下,我们估计,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区间为5.9%-9.2%之间,实际GDP潜在增长率在7.9%左右。当我们考虑到能源供给、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二氧化碳排放四大硬约束时,同时也考虑到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不再追求高速增长,而是追求增长质量,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率,追求适度增长,那么,未来20年适度增长率在7.5%;其中,2011-2020年期间适度增长率在8%,2021-2030年期间适度增长率为7%。适度增长率大体要比潜在增长率低1个百分点,当然,考虑到“GDP测不准原理”,实际增长将在潜在增长率区间浮动。
为什么中国在未来20年还能够保持高增长呢?从增长来源的角度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中国人均GDP水平还相当低下,具有国际与国内两类“追赶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与世界最高收入的国家或地区相对差距越大,在经济开放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它的经济增长率就越可能高。这就是一个后发国家的“追赶效应”。
从国际视角看,2005年中国与美国人均GDP的相对差距还要大于1975年韩国与美国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为19.4%)。因此中国还可以有至少一代人时间(从2005年到2030年)的高速增长,仍处在快速追赶美国的发展轨道上。从国内视角看,中国内部地区差异甚大,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还明显低于沿海地区,仍存在一个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类“追赶效应”并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取决于对内对外的两个开放。一是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作为追赶者与领先者的趋同速度会更快;二是对内开放,建立统一国内大市场,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内的追赶者,就要主动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会发挥更大的追赶效应,与沿海地区加速趋同。
第二,中国国内储蓄率和国内投资率在不断上升。中国资本形成总额(Grosscapitalformation)占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在“九五”时期(指1996-2000年),这一比重为36.5%,“十五”时期又上升为40.7%,“十一五”时期平均为45.2%。从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看,中国总资本形成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1.5%,2000-2007年期间又提高至13.4%,而美国同期分别是7.5%和2.5%。所以我们保守估计,在2010-2020年期间,物资资本投入增长率至少在10%以上,而2020-2030年间也还将在8%以上,这一估计是保守的。而这是中国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率的重要来源。
第三,中国保持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加速增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09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万人和7969万人。2000-2010年期间全国具有高中教育文化程度人口由14068万人增加到187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94%;全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由4563万人增加到1196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12%,我们预计,到2015年将达1.4亿人,比那时美国全部劳动力人口还要多。200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到达224.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了182.3万人,已经超过了美国(141.3万人)、欧盟27国(159.2万人)和日本(65.7万人)三个世界主要创新体。我们估计,2010-2020年期间人力资本投入(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为2%,而2020-2030年间人力资本增长率在1.2%-1.5%之间。
第四,中国劳动投入增长率下降,但是非农业就业高增长。随着人口总量达到峰值,以及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零增长(指小于0.2%),与此同时,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业劳动力人数不断下降,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009年农业劳动力为29708万人,已经比2002年减少了7162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人左右。我们预计,到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可以减少至2.5亿人左右,到2030年减少至1.5亿人左右。今后非农业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可能在2%-3%左右,对占国民经济总量绝大部分的非农业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很高劳动投入。
第五,保持经济高增长关键在于提高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前沿还存在着较大发展差距,中国仍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最新的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与此同时,从技术效率角度来看,中国也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们估计2011-2030年全要素增长率为3.6%。
除了以上采用增长核算方法计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之外,可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在动因或者说“发动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五大发动机”还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同时有这五大“发动机”,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都是成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只有一两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我们对未来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仍抱有很强的自信心。
本文按三种方法计算了中国2010至2030年GDP美元值,同时也计算了中国GDP相对美国GDP的赶超指数:一是汇率法或市场汇率法,在考虑了中国名义GDP的平减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情况下,2010年中国GDP为5.8万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40.2%;到2019年将达到19.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8.9万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66.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5倍。二是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现价法,2010年中国GDP为9.8万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67.8%;到2016年将达到17.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6.8万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51.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2倍。三是麦迪森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法,2010年中国GDP为10.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1倍;到2020年将达到21.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7倍;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34.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2倍。
无论按哪一种方法计算,在未来几十年,它们都会一致性地趋同:从2000年的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2%-54%;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0.4-1.1倍;到2020年之前,中国GDP总量都会超过美国,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1.04-1.74倍;到2030年之时,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2-2.5倍,不过到那时也有可能会出现按汇率法所计算的GDP超过按购买力平价现价和购买力平价不变价(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的GDP。这远比人们所想象的按不变价格或不变汇率所计算的真实GDP要快得多,也要高得多,就如同10年(指200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中美之间的巨大相对差距会迅速缩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