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三产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农业,经济体
  • 发布时间:2011-08-11 14:46
  2030年,中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将为5%:33%:62%。

  未来20年,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资源、能源约束的进一步加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产业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由“传统工业主导”转变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如果我们假定2010-2030年中国GDP按照每年7.5%的增长速度计算,那么第一产业(农业)每年保持4%的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增速则略低于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则需保持10%的高速增长。

  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到2015年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到2030年第三产业将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达到62.4%。相应地,第一产业的比重2015年降至8.8%,2030年进一步降至5.05%,已经大体和发达国家的农业比重相当;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比较稳定,出现小幅下降,比重仍然较大,从2015年的44.83%下降至2030年的32.58%。

  相应地,就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1%、27.8%和34.1%。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二产业比重仅相当于美国工业化初期即1870—1910年的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2011-2030年期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将大致在2012年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将大致在2018年超过第一产业。预计未来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2015年的32.11%下降至2030年的16.57%;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则将进一步升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最基础性产业,虽然其占GDP比重在逐年下降,并在未来将长期保持在10%以下,但鉴于其对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以及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贡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需继续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需要控制超高速、过热的增长,促进其从简单的规模快速扩大,转向内部结构的加速升级;从传统的“粗放制造”、“低价竞争”转变为“精细制作”、“绿色生产”,由“做大”转向“做强”。在原有工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向现代化工业以及向世界产业链的上游空间转变的过程。其次,加快产业技术转变,对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行大规模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不阻碍节能减排,反而为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服务业方面,除了产值总量要进一步扩大,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要加快升级,其中最有力的手段就是进一步开放。这包括开放旅游业市场,因为旅游业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发展潜力最大的服务业市场;其次,进一步开放银行和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业;此外,还要考虑开放教、科、文、卫等服务业市场。

  未来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培育若干战略性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战略性产业;着力引导、形成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需求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资源集约型、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由装配制造向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延伸,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第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升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高技术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19.9%上升至2007年的23.3%。我们估计,2010年达到25%,2020年达到30%,2030年将达到35%,知识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时将大体和欧盟27国,以及日本的水平相当,和美国的差距缩小至7个百分点,这也标志着中国由物质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知识要素、创新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