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落地”

  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人类从依靠自身感官去了解周围的环境,发展到可以依靠相关系统将事物与环境的变化进行数字量化和互联互通,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与判别。“智慧地球”这个听起来有些空洞的理念,实际上想要达到的愿景也就是通过智能系统对于信息和数字的分析与整理,来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决方案。放在10年前,这样的理念在大部分人看来只会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空中楼阁。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推广,“智慧地球”的诸多愿景并非不能实现。

  一个技术得以大规模推广的前提,是拥有潜在需求和长期的技术积累。IBM在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前所推行的“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等战略,都看到了当时市场的潜在需求,继而能够成为产业的风向标,引领整个IT业跟随IBM的脚步而调整和前行。

  不过,以往的这些技术理念大部分都只针对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关注的也只是在几个关键技术的改进和提升。然而,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的交叉度开始提升,个体之间已经很难再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信息也开始逐渐从匮乏进入到膨胀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课题是如何从收集信息向分析信息转变,正如IBM的CEO彭明盛所说:“新锐洞察意味着我们对信息采集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那种能够嵌入在我们的身体中监视健康的感应器,不仅可以存储有关生命功能的记录,还可以释放药物用于治疗。再比如嵌入在汽车、家电等设备,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中的感应设备,这些晶体管和感应器对现实世界的运转提供准确的量化,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执行的保证。”

  与此同时,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地数据化,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联入网络。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将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用于各种产品,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或者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这也为催生“智慧地球”理念提供了技术基础。

  尤其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的资本和信用危机,经济低迷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稳定的石油价格和能源短缺等问题相继浮出水面,这也刺激了“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和快速“落地”。在美国,仅在智能电网、智慧医疗和智慧宽带这3个领域,就能吸引300亿美元的刺激性投资,并在一年内创造近100万个就业机会。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和桥梁、高速公路这样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这类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乘数效应更为巨大。每年100亿美元在智能电网上的刺激性投资将创造约25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电网数字化和相关行业,如替代性能源和替代性汽车。通过创造可输出的技能、资源和技术,这项投资将带来新的产业创新。

  同样,投资电子病历将刺激整个医疗系统的整合和效率提升。事实上,这一举措还将使医疗系统真正地成为一个系统——它可以将诊断、药物发明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与保险公司、员工、患者和社区联系在一起。医疗研究将拥有更多的可靠信息,变得更加智能。医疗工作者也将能够制定更加先进的、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100亿美元的刺激性投资将创造出超过20万个直接或间接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将大大推动医疗成本的降低。在美国,IBM正在帮助主动医疗网监控38个州的1.2万多家诊所,为超过200万病人提供注射液、疫苗及其他药品的适当运输网络,治疗费用的降低高达90%。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及斯德哥尔摩也在进行智能化交通系统的改造。改造之后,斯德哥尔摩交通流量已减少20%,污染物排放降低12%,每天新增4万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因此可以预见,“智慧地球”的构想正在刺激从底层的信息采集设备到上层的分析决策系统的整个IT产业链的全面发展。要建设更完善的信息采集平台,必然需要更多的信息采集设备,因此数字传感器的市场需求将首先被撬动。而信息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则需要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更多类型的存储方式和更安全的数据保障。这些都为存储设备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会。

  在掌握了大量精细化的信息之后,人们还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即“智慧运作”,从而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数据仓库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而作为数据分析后台支撑的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也会得到有力的促进。

  同样作为“智慧地球”理念中关键技术的物联网技术也在迅速地普及,自动化的读表服务,通过3G或WIBRO(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可以让电、水和气表的度数被远程读取。安装在汽车上的自记速度器(tachograph)能够存贮有关汽车维修、驾驶员操作、冲撞、图像等信息,可以用于分析车祸原因。柴油微粒过滤器实时监控发送操作和数据异常的信息,使人们即使远在异地,也能了解自己爱车的状况。报警系统支持KTTelecop、CAPS和其他保安公司的分发过程,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该系统会通过WCDMA网络,从它们的安全装置上发送信息。巴士管理系统BMS(BusManagementSystem)要求巴士与网络保持联系,实时传送位置信息。比其他网络低得多的使用价格,使得WIBRO成为通信技术的最佳选择。移动监控摄像机能用WIBRO发送图像。与电缆相反,它不需扩大宽带覆盖面的基础建设就能实时进行远程监控……这些都在为日后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圈的形成奠定基础。

  对于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08年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了2.75亿人,其中85%为宽带用户。目前全球共有40亿个移动电话用户,仅中国用户就超过6.16亿个。截至2008年10月,有大约8450万中国用户使用其移动电话登录互联网。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巨大的连接能力和交互能力。

  然而在对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仍然很明显。在政府公共设施信息系统的接口和标准化建设上,也存在着很大不足,许多现有设备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例如很多城市虽然已经实现了公交、地铁系统的连网刷卡计费,但市政方面的具体应用却始终没有很好地切入进来。因为在建设的时候,大多数公共基础设施的系统,都是彼此独立的,这就给系统的互连互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国内许多正在开展“智慧城市”的公司来说,如何与现有的城市体系相互兼容,平稳地嵌入到城市管理和生活中,明确和平衡企业、政府、市民各个相关方的责权和利益则比技术本身更为关键。

  显然,“智慧地球”的理念不同于以往仅在某个领域内发挥作用的单一技术,对未来城市的全面塑造涉及到太多的行业和领域。这也决定了单一的技术研发和进步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宏大愿景的实现,在技术、资金这些硬性技术之外,也有待于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包容,也必须在不同标准的技术理念之间找到互相兼容的共同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模式,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齐头并进也许将是“智慧”日后能否发光的关键。

  李少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