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请别低看自己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世界贸易组织,自卑,意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11 14:53
6月14日,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助理、亚洲政策资深主任李侃如(KenLieberthal)和他的太太,在与白宫一街相隔的OvalRoom餐馆宴请我的先生和我。这家餐厅在华盛顿非常有名,因为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赖斯等人是这家餐厅的常客。
餐间,Lieberthal问我:“你将从什么角度撰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文章?”他觉得这个主题太宏大。我告诉他我的题目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Lieberthal马上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且十分重要,他非常期待能够读到这篇文章。他虽然参与并了解美国白宫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但他并不知道中国高层的决策过程。
始于今年3月,我着手进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专题采访。Lieberthal是我计划采访的人选之一。在一份长长的采访名单上,我列上包括中美双边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决策者与谈判者。只有从多个角度观察,才能更接近事物原本的面貌,不是吗?
时间过去了小半年,名单上,虽已用红色铅笔勾掉2/3的采访人选,但是至今尚未完成。这是不能控制与左右的事情,最长的采访预约长达4个月,非常地考验人的耐心,大人物们总是很忙。采访地点从北京到华盛顿,再到里约热内卢……
在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至今都在牵扯着我的思考,那就是人们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期(expect),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误差?甚至不能经受住短短10年的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还记得吗?10年前人们是如何预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俯首皆是悲观的论点与数据的预测。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农业、国有企业、银行、汽车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收益很难确定,而代价却是确切无疑的。
但是10年之后,再看看这些行业,它们是否“被冲毁”、“倒闭”、“垮掉”……?
首先是农业与农民。如果按不变价计算,10年来(2001-201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4.2%;同期世界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是2.4%,中国高出世界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0%。
其次是国有企业。《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如果不算两家民营企业,有59家。这一数据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133家)排名世界第二。有3家中国国有企业进入前10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位、第6位和第7位。而在2001年,中国大陆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名单只有9家,中国石化排名第58位,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不在榜单内。
再次是中国的银行业。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球最大1000家银行”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位列前十;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更让人侧目,工行和建行分别占据全球银行业赚钱能力冠亚军位置。而中国国内银行的利润目前已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两成多。对此我并没有给予掌声,最近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假设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差收窄一个百分点,所有银行将不再盈利。这令人质疑中国国内银行真正的竞争力和利润来源,即便它们的利润飙升了95%。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垮掉”。
还要谈“汽车”吗?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数据发布,中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在实际结果与早年预测巨大的反差面前,当年那些“专业人士”、“聪明人”,10年后的今天该说点什么吧?
客观地说,不能说当时大多数人们的预期是非理性的,也不能认为他们没有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预期出现了令人咋舌的偏差?难道是他们错误地使用了经济理论与预期模型?或者是漏掉了经济变量?好像都不是。
前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他位于商务部大楼里的办公室坦诚地对我说:“当初我们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负面影响估计过于严重了……”
在李侃如位于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办公室,我问他经过10年时间的检验,美中两国是否“双赢”了?他一字一顿地说:“是中国大大地赢了……”
“我们需要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这则是美国前贸易代表、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与我分享的他的体会。
与错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景出一辙,太多人并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全球正热议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多数中国人不仅不愿意相信,有些人认为这是“捧杀”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给中国设下的“阴谋陷阱”。
去年6月,我曾专程赴法国访问麦迪森,他是世界范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领域的专家,他有超过20本的非凡著述,其中《世界经济千年史》和《公元960-2030:中国经济的表现》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基于涵盖了过去两千年对国家长期表现和在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作用的分析,麦迪森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GDP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
当我把专访内容《与麦迪森对话:2015中国超过美国》放在我的博客后,很快就收到了18条评论,或者说是18块板砖!这其中最温柔的板砖是两个字“忽悠”,其它的评论则有:“超英赶美,浮夸风,大跃进,又来了……”“真会做白日梦!”“你信吗?这样的话也太幼稚了。”我并不介意留言者的说法,但是我所介怀的是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太多的中国人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或是对自我形象不认同?为什么太多的中国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国家不利和消极的一面,甚至丧失了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与信心?难道我们真的丧失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还是集体患上了“自卑症”?
2011年7月13日,皮尤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China Seen Overtaking U.S. as Global Superpower, 23-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 ,围绕“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皮尤对全球23个国家进行态度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大多数中国人患了集体自卑症的疑虑:
有15个被调查的国家,更多的民众认为中国将要或已经取代了美国,这种观点已经取代了美国作为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的观点。这种观点在西欧尤为明显,其中,法国(72%)、西班牙(67%)、英国(65%)和德国(61%)认为中国会取代美国。另外,更多的人说中国已经或将要取代美国(2009-2011年)。但是,接受调查的3308名中国人,持肯定看法的比例,2011年比2009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
10年来,我们战胜“非典”,挺住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入WTO10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这些不是事实吗?但是,为何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妄自嗟叹,或者妄自菲薄?
我不认为这是100年前曾被欺辱历史记忆还在作祟,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经历中的消极因素也早已经被改革开放的成功所涤荡,唯一能够解释的只能是——难以项背或者难以接受中国成长的事实,是因为我们还在仰视而且跪着;难以启齿或者不愿接受中国已经是大国的现实,是因为我们低看了自己且还不自知。
但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不以人们的“自卑意识”为转移,中国的2020年甚至中国的2030年,仍会在巨大动力引擎的推动下滚滚向前,仍会在制度与体制的优势推动不断地复制成功。10年或者20年后,中国仍旧是“这边风景独好”!不信?我们走着瞧!历史将给予以证明。(作者系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
……
餐间,Lieberthal问我:“你将从什么角度撰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文章?”他觉得这个主题太宏大。我告诉他我的题目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Lieberthal马上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且十分重要,他非常期待能够读到这篇文章。他虽然参与并了解美国白宫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但他并不知道中国高层的决策过程。
始于今年3月,我着手进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专题采访。Lieberthal是我计划采访的人选之一。在一份长长的采访名单上,我列上包括中美双边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决策者与谈判者。只有从多个角度观察,才能更接近事物原本的面貌,不是吗?
时间过去了小半年,名单上,虽已用红色铅笔勾掉2/3的采访人选,但是至今尚未完成。这是不能控制与左右的事情,最长的采访预约长达4个月,非常地考验人的耐心,大人物们总是很忙。采访地点从北京到华盛顿,再到里约热内卢……
在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至今都在牵扯着我的思考,那就是人们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期(expect),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误差?甚至不能经受住短短10年的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还记得吗?10年前人们是如何预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俯首皆是悲观的论点与数据的预测。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农业、国有企业、银行、汽车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收益很难确定,而代价却是确切无疑的。
但是10年之后,再看看这些行业,它们是否“被冲毁”、“倒闭”、“垮掉”……?
首先是农业与农民。如果按不变价计算,10年来(2001-201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4.2%;同期世界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是2.4%,中国高出世界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0%。
其次是国有企业。《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如果不算两家民营企业,有59家。这一数据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133家)排名世界第二。有3家中国国有企业进入前10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位、第6位和第7位。而在2001年,中国大陆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名单只有9家,中国石化排名第58位,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不在榜单内。
再次是中国的银行业。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球最大1000家银行”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位列前十;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更让人侧目,工行和建行分别占据全球银行业赚钱能力冠亚军位置。而中国国内银行的利润目前已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两成多。对此我并没有给予掌声,最近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假设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差收窄一个百分点,所有银行将不再盈利。这令人质疑中国国内银行真正的竞争力和利润来源,即便它们的利润飙升了95%。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垮掉”。
还要谈“汽车”吗?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数据发布,中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在实际结果与早年预测巨大的反差面前,当年那些“专业人士”、“聪明人”,10年后的今天该说点什么吧?
客观地说,不能说当时大多数人们的预期是非理性的,也不能认为他们没有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预期出现了令人咋舌的偏差?难道是他们错误地使用了经济理论与预期模型?或者是漏掉了经济变量?好像都不是。
前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他位于商务部大楼里的办公室坦诚地对我说:“当初我们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负面影响估计过于严重了……”
在李侃如位于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办公室,我问他经过10年时间的检验,美中两国是否“双赢”了?他一字一顿地说:“是中国大大地赢了……”
“我们需要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这则是美国前贸易代表、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与我分享的他的体会。
与错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景出一辙,太多人并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全球正热议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多数中国人不仅不愿意相信,有些人认为这是“捧杀”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给中国设下的“阴谋陷阱”。
去年6月,我曾专程赴法国访问麦迪森,他是世界范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领域的专家,他有超过20本的非凡著述,其中《世界经济千年史》和《公元960-2030:中国经济的表现》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基于涵盖了过去两千年对国家长期表现和在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作用的分析,麦迪森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GDP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
当我把专访内容《与麦迪森对话:2015中国超过美国》放在我的博客后,很快就收到了18条评论,或者说是18块板砖!这其中最温柔的板砖是两个字“忽悠”,其它的评论则有:“超英赶美,浮夸风,大跃进,又来了……”“真会做白日梦!”“你信吗?这样的话也太幼稚了。”我并不介意留言者的说法,但是我所介怀的是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太多的中国人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或是对自我形象不认同?为什么太多的中国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国家不利和消极的一面,甚至丧失了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与信心?难道我们真的丧失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还是集体患上了“自卑症”?
2011年7月13日,皮尤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China Seen Overtaking U.S. as Global Superpower, 23-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 ,围绕“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皮尤对全球23个国家进行态度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大多数中国人患了集体自卑症的疑虑:
有15个被调查的国家,更多的民众认为中国将要或已经取代了美国,这种观点已经取代了美国作为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的观点。这种观点在西欧尤为明显,其中,法国(72%)、西班牙(67%)、英国(65%)和德国(61%)认为中国会取代美国。另外,更多的人说中国已经或将要取代美国(2009-2011年)。但是,接受调查的3308名中国人,持肯定看法的比例,2011年比2009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
10年来,我们战胜“非典”,挺住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入WTO10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这些不是事实吗?但是,为何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妄自嗟叹,或者妄自菲薄?
我不认为这是100年前曾被欺辱历史记忆还在作祟,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经历中的消极因素也早已经被改革开放的成功所涤荡,唯一能够解释的只能是——难以项背或者难以接受中国成长的事实,是因为我们还在仰视而且跪着;难以启齿或者不愿接受中国已经是大国的现实,是因为我们低看了自己且还不自知。
但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不以人们的“自卑意识”为转移,中国的2020年甚至中国的2030年,仍会在巨大动力引擎的推动下滚滚向前,仍会在制度与体制的优势推动不断地复制成功。10年或者20年后,中国仍旧是“这边风景独好”!不信?我们走着瞧!历史将给予以证明。(作者系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