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同比增65%再刷新高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利率
  • 发布时间:2012-01-04 13:4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的2011年,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卖得如火如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据市场,成为老百姓甚至部分机构的避风首选。

  “没有不想买,只有买不到。”量价齐升的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画出了较为稳健的收益曲线。根据财汇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2011年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已达23126款,年内平均发行预期最高收益率约4.37%。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资金尚未松绑、政策监管日趋严格,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的火爆盛景将趋于平缓,日益规范。

  高速发行或将趋缓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发行总数将超过2.2万款,比上年增长65%。若考虑30%的遗漏率,今年实际发行数量将接近3万款。”日前,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罗志华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

  罗志华估算,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售额可能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余额将超过6万亿元。

  虽然发行数量创新高,但是被动型银行理财产品增长迹象十分明显。“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主要还是与信贷规模受控、存款压力增大等情况有关,这种情况在2012年将会相对趋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日在个人微博上写道:考虑到春节因素以及明年初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的大幅减少,央行近期有可能再降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不排除一次降低1%的可能性。

  郭田勇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2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是调整的一年,就未来而言,资金面会相对松动,信贷投放较2011年会相对有所提高,以“拉存款、放贷款”为目标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量会相对减小。

  为更清晰地把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针对2005年以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全景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除2009年外,近年来的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保持了高昂的前进势头,基本上增幅高达60%-70%,甚至翻倍;2009年相对平淡,较2008年只增长了1400余款,这一年正是4万亿投资计划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推出后的第一年,市场流动资金宽裕,银行“不差钱”,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增长较慢。

  政策频出日益规范

  2011年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得以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被大力规范和整顿的一年,不仅投资风格逐渐趋于稳健,而且营销行为也日趋规范。

  “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从营销环节上为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制定了规矩。此外,2011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7号文、14号文、91号文,以及6月底召开的15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座谈会,11月由各银监局依据91号文,对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罗志华说。

  罗表示,在2010年72号文和2011年7号文的限制下,简单融资型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趋于消失;在14号文的影响下,以信托受益权为标的的资产理财产品应声停发;在6月下旬的监管座谈会之后,不能清晰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资产池理财产品被迫停售;91号文之后,各地银监局相继叫停短期限理财产品,11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期限相比10月份加长了约20天,12月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期限相比10月份加长了约35天。

  “2011年12月没有出现很多揽储的现象,继银监会按日考核银行存贷比指标,节点到期冲量的现象有所减少,整体表现相对平稳,而2012年这种情况会成为常态。”北京格上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端义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被动理财有待创新

  尽管不断改善并日益规范,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路仍走得比较被动与狭窄。

  首先是发起被动。展望未来银行理财市场,郭田勇指出,目前国内的理财市场正在兴起,银行理财未来的战略转型方向是做财富管理,就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功能还是比较弱,银行理财的发起普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贷款不能贷或存款要流失。未来的银行理财应该有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在产品的研发能力、团队建设、人才引进、营销渠道,包括外部监管,进行一些改进。

  其次是功能不全。据悉,目前的银行理财募集资金的投资品种日渐单一,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少量工具,缺乏创新,理财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针对部分产品的把握仍有欠缺。

  “从2011年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的影响因素来看,结构性理财产品、证券市场投资类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两大主要风险因素。在2011年到期的20余款问题较严重的理财产品中,主要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其次是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因此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审慎开发此类理财产品,建议投资者审慎投资此类理财产品。”罗志华说。

  罗认为,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私人储蓄产品向理财产品转换已经成为大趋势,部分商业银行将面临利差收窄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摒弃传统和简单的同质化理财产品供给,为个人理财客户、私人银行客户、机构理财客户提供包括固定收益型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个性化、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增加客户忠诚度和黏性,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竞争手段,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