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酵母”是由台北“水越设计(AGUA Design)” 设计总管周育如发起的一个推动设计与所在城市发生更亲密关系的松散组织,2006年1月11日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让都市充满创意酵母与行动酵母的计划,试图结合设计师与民众一起实践各种都市更新方案,以提升台北的文化面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期待生长地有不一样的风貌与趣味,生猛的都市商品和幸福民众,从创意到实践,都市酵母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爱上居住地。
《投资者报》:在“回到中国”主题邀请展的21个案例中,“都市酵母”计划与所谓的寻找传统文脉关系不大,它更在意的似乎是地域性和社会性。你认为设计与所在地、与所在地生活乃至与所在地的人的结合,是否也是“回到中国”?
周育如:由于是策展人高鸣与毕学锋邀约参展,邀约时提到都市酵母所做的、所想的正好是策划者觉得目前中国大陆设计师所需要的刺激点。不过一开始,对于主题还想了一阵子,经说明后了解没有政治味,才放心参展。
《投资者报》:组织这样的活动,必耗费你大量精力和时间,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又有哪些收获?
周育如:原本想尽量简短回答,但不容易,还是希望说明清楚。
都市酵母的源头“世界概念设计plan global”是水越在2003年提出的概念设计计划。想法是不以商业为出发,回到设计的价值,思考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问题,不局限于产品,可能是观念、系统或是行为模式,以此扩大设计的面向。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持续进行了很多长期假设性的设计实验,累积许多与异业来回激荡的经验,在2006年1月11日,我从法国留学回到台湾10年后,意识到自己与居住环境的关系与可能性,就决定要执行一件事,制造都市中许多创意有趣的酵母,并像酵母一样地活化,建立不全球化的地方特色,让人与都市的链接更为深刻,爱上所居地。
几年下来,发现就算是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依然可以找到新大陆,多元组合实验,设计mission变得不是平面也不是3D,而是多元长期的投入,就像是神农氏试尝百草、科学家与微生物的关系一样,很微妙。同时除了水越设计外也集结了很多有趣的异质多元伙伴组成都市酵母研究班,一起探讨都市。光是2011年,我们所发展出来的都市议题:生物多样性-与动物一起下午茶、微型生态感应源-岛屿瓢虫纪30000只、贴近都市的新方法-草地新居实验、百年区域的再造-大稻埕百年巡礼、全岛参与的捕云马拉松计划、街道家具再思考-黄色椅子计划、味蕾腌制厂、999元改造商圈计划、清洁特工队、台北未来20年观等等,有趣极了。
《投资者报》:“都市酵母”为何能引起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参与?
周育如:我想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参与并使上力。也许我可以寄给你民众对“都市酵母”的一些想法留言,那样更直接些。
《投资者报》:“都市酵母”运动是否真的改变了台北的文化面貌?它可以在别的城市复制吗?
周育如: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这部份需要拉更远之后,也许是10年后再来看。
我想在各个都市制造酵母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投资者报》:请举出几个“都市酵母”效果最符理想的案例,为什么?
周育如:上面有提到几个,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那是台北的未来。
《投资者报》:“都市酵母”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
周育如:都市酵母的问题与不足是资金,以及东亚地区地方政府普遍性对于都市价值建立面向过于扁平与短视,造成地方美感诗意无法形成气候。如果有充足的资金,我们会一一实验并落实目前已经发展出来的近2800个都市创意想法。
《投资者报》:“都市酵母”未来计划是什么?
周育如:不改初衷,持续性增加民众的认同,创造不全球化的地方特色,让人爱上所居地。
特约撰稿 金敏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