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失望

  乔布斯曾经讲过他第一次对父亲痛感失望的经历。在少年乔布斯眼中,身为汽车修理工的父亲拥有一双魔法般的手,什么样的机械电子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工具箱里一堆散乱的元器件,在父亲手中能变成从未见过的电子玩具,这让乔布斯惊叹不已。有一天,乔布斯把同学的父亲组装的一个发射电子信号小装置拿回家让父亲欣赏,父亲却感到莫名其妙,当乔布斯向他解释其功能时,父亲一口断定那是不可能的。乔布斯此时悲哀地意识到,父亲其实是对新的技术浑然不知的“老土”。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要经历这种“偶像坍塌”的时刻。

  一年多前的一天,我的儿子满怀期待地拿着作业本让我为他讲解一道数学题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我告诉他那道题我不会做的时候,儿子报以长时间的沉默,然后悄悄走开。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时刻”,这看似偶然的一幕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是一个早就发生在无数对父子间的故事。

  “对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而对某个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父与子的早期关系。成为孩子的“整个世界”,对于父亲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权力,但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种“期权”——只在特定的时段可以行使的权力。一旦期限结束——这只是早晚的事,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就进入“祛魅化”的阶段。你不再是他的整个世界,在他逐渐形成的“整个世界”里,你只是一个人。

  对于一个父亲或者一个在一个组织里享有父亲般权威的人来说,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好。关注儿子成长的父亲,必须同时关注自身的成长,当儿子不再是“原来的儿子”的时候,你也必须相应地成长,有别于“原来的父亲”。所有的父子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几乎都源于对这一点的无知。

  史蒂芬.科维说,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比照着一张“心灵地图”来看眼前的世界,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眼前的世界早已发生实质变化的时候,却仍然拿着一张旧地图。更加遗憾的是,当找不到路的时候,他会愤然指责眼前的世界是一个“问题世界”。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或者说只有把孩子变成“问题”的方式——当孩子正在“转型”、“升级”的时候,父母依然凭着已然过期的权威行使着命令、控制与呵护,没有意识到自身权威看似巨大的面值依附的是一张旧币,在新币制下它已经大大贬值。

  切换“心灵地图”的第一步,也

  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承认和接纳权力关系的“新现实”,而不是习惯性地维护甚至徒劳地恢复业已瓦解和失效的旧权威。在共识的支点没有确立之前,任何所谓交流都是始于分歧终于冲突的较量。

  实现全面、深度的共识非一日之功,但所有的共识都始于一点:父亲只是一个有着平常人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反过来,所有的分歧和冲突也都肇端于对这一点的否认和无视。

  公认教子严格有方的曾国藩教子时,“欲予以责望,必先自责;欲寄予厚望,必先褒扬”。具体到教子如何练字,他也谨循此法。“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泽儿字,天分甚高,但少刚劲之气,须用一番苦工夫,切莫把天分自弃了。”

  德鲁克说,领导者的悲剧常常是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正确的人”,而不是总是试图去做“正确的事”。

  吉姆.柯林斯说得更直接:“卓越领导者的标志之一,是在下属面前坦然说出‘这个我真的不懂’。”

  吴伯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