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跌”与人民币地位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贬值,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1-16 15:43
离岸市场早在2011年9月下旬闻到了人民币“贬值”的味道。当时,香港的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汇价,在两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超过2%,背景是欧债危机再次恶化,海外机构持美元避险,抛售其他货币。
离岸市场,是指交易地点不在中国内地本土的人民币市场,离岸汇价由市场供求决定;对应的是在岸汇率,即中国内地的人民币即期汇率,该指标受到管控,并不反映市场供需。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形成了“双轨制”: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要贵。主要原因是现在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有限,而海外机构的需求很大。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两个市场的价差形成了投机者“无风险套利”的机会。简单来说,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或真或假的贸易结算在中国内地接受人民币付款,然后以更高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由于投机者对套汇、套利的追逐,虚假贸易盛行让香港一度被称为“套利的天堂”。
不过,当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出现时,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出现了“倒挂”,即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要便宜。这是因为在岸汇率的反应远慢于离岸市场。在2011年10月份,离岸汇率与即期汇率之差显著扩大,最大的价差为1.9%。
于是,套利的方向随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发生了逆转。以2011年12月5日两地市场价格为例,当天香港市场美元买入价是1:6.3790,内地市场美元卖出价是1:6.3641,也就是说可以在内地用636.41元人民币换成100美元,再拿这100美元到香港换成637.9元人民币,因此每100美元有了1.49元人民币的套利空间,单笔套利交易收益率约为0.2%。这样的套利直至价差消失,并牵引着在岸即期汇率连番“跌停”,两个市场趋向一致。
其实,“贬值”的预期让人民币国际化休整了一下。人民银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披露,今年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830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下降2%。这是自2009年6月中国启动相关试点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下降。结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24.6%的数据,可以判定这是套利的跨境投机规模缩减。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脱掉“升值预期”的外衣后接受的考验。
当人民币处于单边升值状态时,银行的本外币贷款利率差异也让投机者享受到了套利的盛宴。例如,外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存款做抵押,在内地的商业银行获取外汇贷款,再通过远期人民币套期保值,这样不仅赚汇差,还能赚利差。因为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比美元贷款利率还要高,这意味着,光是借入美元,换成人民币“躺”在银行存款账户里也能赚钱。甚至银行还设计出套保的理财产品。
目前,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都在打击套利行为。但是,人民币“12连跌”说明了此前人民币备受热捧只因其被视作套利的工具,还没被认为是安全而可靠的国际货币。(文/骆海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