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共富”三大试验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广东,共富,产业转移
  • 发布时间:2012-03-27 10:15

  鲜花待开,两会浓烈。

  在今年的政协会议前夕,广东省委书记切了一个蛋糕,庆祝两会顺利召开,此中有深意。

  在外界看来,广东是“做蛋糕”发展模式的代表,而事实上,广东的“共富”,在全国却最为到位,远比一些只喊共富口号的区域做得出色。他们“分蛋糕”,一样不含糊。

  广东“共富”,有三大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珠三角边缘“三角地”的腾飞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的“先富带动后富”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辐射到中西部。

  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财富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同时,在一些经济区内部,财富过于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贫富分化”成为普遍现象。

  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全国层面的共富战略。

  同时,在一些富有远见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行,亦是一种共富战略,最典型的就是广东的非珠三角区域的发展。

  此前,广东的珠三角和非珠三角之间,差距巨大。在2005年以前,珠三角城市占广东全省的比重,超过83%。就生产总值来说,产值最大的广州,超过产值最小的河源25倍。就人均收入来说,城市人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亦相差两倍以上。

  珠三角边缘“三角地”的腾飞,不仅是大珠三角持续领先中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广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各地产业转移园蜂起争雄,正式拉开了广东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序幕。

  目前,广东的三十多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山区和东西两翼。

  产业转移,对于非珠三角城市来说,形同再造。如河源,在承接了深圳的电子等产业转移之后,最近几年崛起迅速,形成了反梯度产业转移的模式,中兴通讯等高端产业,有效规避了河源需要保护环境的难题。而韶关则通过承接广东的产业,改变了此前重工业比重过大的产业结构,而湛江,则通过承接广州、南沙转移过来的石化和钢铁,其总量足以再造一个新湛江。

  非珠三角区域的崛起,不仅扩展了珠三角区域的战略腹地,延长了其产业链,更是造就了广东的整体繁荣,可谓珠三角一体化的最终拼图。

  时至目前,广东的发展,出现了强大的后劲,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非珠三角区域的崛起,最近几年,非珠三角的发展速度,总体上超过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造成了广东发展的相对均衡。

  未来,随着广东一体化的推行,共同富有,将可逐步实现。而广东的普遍式繁荣、小镇式繁荣,与各个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的城市迥异,更与部分省市只注重新区大跃进,而忽视全盘发展的模式截然不同。

  欲全国均富,必须追赶广东,欲广东均富,全省必须追赶珠三角。当非珠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时候,广东的整体崛起,亦水到渠成。

  产业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不仅是广东,整个沿海区域的发展速度,均已放缓,在此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持续提高人均收入,避免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社会矛盾的大面积出现,为广东等各个区域的当务之急。

  各地为求突围,纷纷寻找对策。 无论是广东的腾笼换鸟、非珠三角的腾飞,还是山东的半岛蓝色经济区,都是当地有益尝试。

  从沿海向内陆的扩散,更似中国的西进运动,实现了中国国家战略的横向扩张,而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则使中国各个区域实现了纵向的飞跃。更深刻的转变、更广阔的未来,是中国希望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的崛起,新的战略要地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战略转移,产业转型。事实上,广东正是奉行这两大战略,向非珠三角发展,是产业转移,同时,广东还致力于产业转型,腾笼换鸟战略即是典型。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其路线为,从欧美到日、德,为第一次产业转移,从日、德向亚洲四小龙等后起发达区域的转移,为第二次产业转移,而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发达经济体,向最广大的后发国家的转移,是第三次。

  而中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亦遵循这种规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既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亦是参与全球产业链获得回报的过程。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发达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未来,更为深远的产业转移,将实现在中国内部。同时,鉴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而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在广东等发达区域率先突破。由此,从全国层面来说,广东肩负着辐射全国,带动全国共同富裕的重任。目前,广东与重庆达成了深刻合作,在北京签署了《重庆·广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某种意义上就是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合作的典范。

  全国一盘棋,广东率先实现产业升级,则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序的梯度转移,广东集中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其它产业转移到内地和西部,最终达到产业协同。

  目前,前海南沙与横琴新区,某种意义上就肩负着广东产业升级的重任,可以作为高新产业和新型产业的“伟大作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顺德和东莞,亦进行了产业升级的艰难努力。

  同时,广东的产业转型,也是带动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省份崛起的引擎。目前,能够帮助中部的,主要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中,长三角主要辐射安徽、江西,而珠三角,重点辐射湖南、湖北、江西。此外,广西、贵州等珠江上游省市,未来亦需以广东为出海口。

  反过来说,也就是广东通过产业转型,可以将湖南、湖北、江西以及珠江流域,变为自己重要的内陆战略腹地,由此拓展发展空间,造就更多财富。

  扫平关卡,方可达“共富”共识

  实现“共富”,在目前中国诸侯经济的格局下,需要对于自我利益的约束,需要大度和远见。

  从1月8日零时起,广东全省有41个收费站停止收费。收费公路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比例由6.67%下降至5.27%,而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的95%、一级公路的65%都是收费公路。

  广东收费公路的改革,力度在全国仅见。

  目前,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我国公路收费高于欧洲9倍,各种过路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国内运输成本,竟然高于出口国外成本。

  如此高昂的成本,已经使中国国内事实上形成了重重关卡,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将要持续发展,必将有重大的调整。从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国未来趋势。内需时代方是中国崛起的未来大势。

  以前,国内严重的关卡问题,之所以没有彻底暴露,乃是因为外向型经济使中国以外贸为主,而在内需时代之后,大陆交通,将重新取代海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

  事实上,纵观全球新现代史,扫平国内关卡,成为各个大国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公平的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保障、相对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各个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而要实现国内市场的统一,扫平国内关卡,荡平诸侯经济,则是大国崛起必然之路。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国内诸侯林立,各地关卡多如牛毛,工商业发展受到巨大制约。明治政府发表《五条誓文》,其中的第四条,即是宣布废除封建内地关卡,实现国内自由贸易。

  明治维新倡导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战略,由此得以推行,扫平国内关卡之后,日本“殖产兴业”的国家战略得到彻底实施。仅仅用了25年时间,即崛起为世界强国。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国内关卡被扫平,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而美国也从此启动了“大陆战略”转型为内生性的世界经济强国,最后跃升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目前,中国的内需占比,尚在40%左右,而且很多都是政府消费和基础消费,将来中国的内需占比如果达到目前内陆性大国通常的70%左右,则统一的国内市场,将至关重要。废除国内关卡,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时势所迫。

  目前,各地的恶性竞争,使各地都无法舍弃眼前利益,收取过路费,维护本地关卡,成为获得眼前利益的通行法则。

  但是,国内关卡林立,不仅使工商业贸易成本剧增,更使全国性的产业布局,无法完成,最近几年,广东和江浙沿海区域,其产业升级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更有优势和基础,但是,这个优势却无法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侯经济,国内市场的不统一,使沿海相对高端的产业,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拓展,要素流动的不自由,使全国资源配置不合理,先进区域无法完成突围升级,后发地区亦重复先进地区的道路。整个国家徘徊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无法完成转型升级,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崛起,伤害巨大。

  在此意义上说,广东率先废除省内大部关卡,意义重大,对于广东内部乃至全国实现“共富”,造建立了共识基础,亦做出了表率。

  文/罗天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