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华”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晨汽车,中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30 14:04
过去五年,华晨一直绯闻缠身,在如此尴尬的状况中,还是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整车销售50.1万辆,同比增长44%。
与“十二五”规划中做强、做优、做大口号遥相呼应的是2011年1月29日,华晨中华A级车工厂落成,于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中级车中华H530,并于广州车展催出首款SUV中华V5。
虽然华晨中华动作频频,但依然饱受质疑,同样饱受质疑的还有“祁时代”的掌门人,如何救“中华”已是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自上任以来无法回避的话题。迄今为止,祁玉民在华晨工作了五年,对这个问题也研究了5年,但在2011年上半年,华晨汽车销量依然出现了21%的下滑。华晨内部认为,要将“中华”多培养一段时间后,等养“壮”了再赚钱。
“一般人在22岁之前没有赡养父母的能力,但在35岁之后就不一样了。”祁玉民说,他为华晨制定的三步走战略是:“十一五”让华晨解决问题正常转动;“十二五”让华晨赚钱但不发财;“十三五”希望华晨财源广进。
2011年8月31日,祁玉民在H530上市时对外界声称,华晨赚钱不难花钱难,中华轿车可以再亏10年。与此同时,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也曾对祁玉民表示过,只要能把中华轿车做强、做大,愿意再给华晨十年时间。
十年,与世界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相比,只是一个小节点;但与瞬息万变的中国车市相比,已经错过了黄金发展期,华晨未来之路依然经纪遍地。
布线收网
如果说华晨仰融时代是靠资本运作起家的,给当年的华晨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创造了一次华晨的高潮,那么上任五年的祁玉民也是走了这条路,从当年的“借债董事长”到如今的“不差钱”的掌舵人,华晨在资本市场中通过几年时间的布局放线,终于在2011年开始逐渐收网了。
自2009年9月华晨与国开行签订百亿元融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决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等多个项目领域中进行合作。
2010年9月14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华晨汽车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签约仪式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全国首单含CDS概念的短期融资券。2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百亿金融计划的启动,堪称中国汽车产业石破天惊之作,开创了我国汽车产业一经进入货币市场就直接融资的先例,实现了融资渠道多元化,探索出新的融资模式。
绑定了国开行的华晨汽车再也不愿意被外界评论资金问题。祁玉民宣称,在思路明晰、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华晨筹集发展资金的序幕已经拉开,资金问题不会影响华晨汽车在“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发展。
即便如此,但华晨与国开行之间的“交易”并未停歇。2011年1月,华晨又与光大银行在厦门签署了150亿元的融资框架协议;同年3月15日,渤海银行与华晨汽车集团首批3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
华晨融资路径大致分为两条:一是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二是在资本市场中探索实践。有专家分析,华晨整体回归A股尚需时日,短期内不能为其发展提供大量资金,于是加紧与银行机构的金融合作,便成为华晨目前最为有效的融资手段。
总而言之,祁玉民在刚上任时就找钱,五年后还在找钱,但心情却大不相同了。五年时间,祁玉民已经摸索出的越玩越野的找钱路子。除了产华晨宝马外,也在专用车领域寻求突变,此外旗下七个风力发电厂也被业界多次提及,目的都是为了证明华晨“不差钱”。布网多年来,华晨汽车也终于在2011年内开始收网了。
梳理复杂化
想当初,祁玉民曾连用三个“复杂”来形容华晨集团:产权关系复杂、人事关系复杂、业务关系复杂。五年后,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祁玉民逐渐将其各种复杂化的关系逐一理顺,让华晨逐渐远离是非之地,以求回归正轨。这样的变化带给华晨人前所未有的信心。
华晨曾一度被称为汽车界“黄埔军校”,迎来送往的高管无数。掀起华晨人事变动高潮的是在2009年年末“三朝元老”刘志刚的离开,致使老“华晨时代”彻底经历换血;而华晨旗下两家内地上市公司申华控股和金杯汽车的最高决策者,均由华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一人担任,也被业内视为明显的收权行动。
祁玉民解释说,过去华晨的人事变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现象,请不要把现在的正常人员流动和过去的人事变动联系在一起。
2010年年初,董事长祁玉民携其全新的管理团队进入大家视野,他们分别是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晖、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华晨汽车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杨永敬、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沈毅、华晨中华汽车公司总经理彼得?阿茨勒。而后又有爆出,华晨计划在全球揽才70人进入研发、销售和金融领域。
在这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在宝马工作了29年之久的彼得?阿茨勒,在其上任时曾提出了,三年至五年内要将华晨中华品牌打造成“中国的宝马”。彼得?阿茨勒在2011年的广州车展上告诉媒体,未来中华公司将成立自己的试制工厂,包括冲压车间、车身技术车间,也包括涂装和总装,为新车型的批量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这位谨慎的德国人上任后也迅速推出了中华H530和有“小宝马”之称的V5。
新工厂的建立、新车型的上市、新技术的研发,从2011年华晨汽车一系列举措中不难看出,此次换血收效不小。中外混搭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晨在经营团队上、管理上、研发上都缺乏精英人才的困境,但四大主营版块的高管换血,也不是其他企业董事长都敢做的事情。
理顺人才布局后,华晨汽车正在谋求下一步产品系列的完善,当年祁玉民接手华晨时,中华只有两款车型;而根据华晨汽车如今的产品规划思路,必须增添新丁。
据了解,华晨汽车目前包括C级、B+级、A级、A0级、A00级及SUV等多个品种的车型平台都正在研发之中。
2011年的祁玉民早已从当年的“空降兵”中脱胎换骨,成为底气十足的企业掌门人,亲手操刀了中华品牌未来十年的规划。祁玉民此举的真正用意是向外界传递出华晨集团愿斥巨资重塑中华轿车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但也有分析人士猜测,这意味着即便未来十年内中华轿车依然会亏损,华晨集团仍将不计代价地往里砸钱。
2012年是中华品牌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销量为王”中华不求量。无时无刻不心系中华轿车未来发展的祁玉民依然坚持要让中华强。
文=本刊记者 魏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