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之后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力帆集团,自主品牌,央视
  • 发布时间:2012-03-30 14:20

  在自主品牌遭遇困境之时,尹明善及其领导下的力帆汽车却成为一个另类,一反常态的频频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在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成立大会上强调力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在北京高调为力帆首家4S旗舰店开业呐喊助威;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典型企业家代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

  或许,2011年力帆的市场表现,让尹明善和力帆有理由选择高调。毕竟,在这个时候,让人记住力帆汽车似乎更容易。

  底气

  任何时候,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最大的底气都来自一组数字。对于四大之一长安的决策者徐留平来说是如此。同样,对于至今仍处于中国汽车非主流阵营的力帆和尹明善来说,也是如此。

  按照目前的预计,2011年力帆销量突破12万辆已经不再有悬念,而超过60%的增长速度更是在整个行业中处于及其靠前的位置。

  按照力帆集团的统计,从2009年开始,力帆汽车便已盈利,改变了过去靠摩托车业务贴补的局面,而目前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了52%。但是仔细剖析这组数字,力帆销售奇迹的原因不言而明:在渠道上的大幅度扩张和出口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力帆汽车创造出这样的销售成绩也就不再让人意外。

  对于力帆汽车来说,一二线市场用来树立品牌,二三线市场才是主要的生存市场。“经过多年的摸索,渠道下沉并不排斥旗舰店的建设,通过旗舰店来辐射周边区域。”尹明善说,“力帆汽车在上海、宁波、绍兴、义乌等地在建旗舰店约有40家。1000家2S网点向周边辐射,从而达到渠道网络的纵向延伸。”

  《汽车观察》了解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上述渠道扩张模式思路的指导下,以北京为例,在首家旗舰店基础上,北京房山、河北廊坊、张家口等地将建成向外辐射的4S店,同时未来北京还将设立力帆汽车零部件中转库。

  虽然把主战场放在了三线和四线城市,但尹明善领导下的力帆汽车,对于主流汽车市场依然不舍得放弃,尽管这对于力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要与大环境相适应。虽然目前一线城市市场趋向饱和,但仍是企业树立品牌,提高影响的桥头堡。”尹明善如是说。

  在力帆汽车另外一个重要市场--海外市场,力帆在摩托车出口市场上的成功运作,依然能为力帆汽车在海外的拓展提供一种途径选择。摩托车打开市场,汽车顺水推舟的运营方式成为力帆独特的发展轨迹。

  目前,500余家海外服务网点支撑了力帆全球市场范围的客户服务工作,力帆每年会定期开展针对海外市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力帆为海外市场打造的数百人的“青年远征军”队伍中,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已经开始融入到力帆的国外销售网络之中。而在俄罗斯等重点市场建立的售后服务中转库,也提高了维修配件和供需的速度。

  尽管力帆汽车在2011年成绩不错,但频频高调出现的尹明善,在亲历亲为的为力帆汽车推广奔走之时,也并非头脑发热,“汽车产业将是一场长跑。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急于求成。”尹明善说。“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向每一个零部件的技术和品质提升上。”

  或许,尹明善也已经认识到,对于力帆汽车来说,如果不能在技术和品质上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口碑,依靠出口和渠道堆积出来的好看数字,将只会是昙花一现。但即便有着这样的想法和顾虑,尹明善领导下的力帆,将2012年的销售目标锁定在了18万辆,增长幅度依然超过50%。

  铺摊

  或许,2010年的成功上市融资及不错的市场表现,让看来其不那么不差钱的力帆,有理由继续选择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

  先前,即便业界人士对力帆轿车的前景并不看好。“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力帆底蕴不够,技术实力也不行,做汽车起步晚,又没有发动机和核心技术,研发队伍也没建立完整。”饶是如此,力帆在推出新车的力度和进度上,却一点也不亚于人。

  目前,力帆已经拥有520、520i、320、620、微面、微卡、620电动车等产品,首款SUV力帆X60和高端轿车力帆720也已上市。而在2011年10月,被冀望成为力帆高端产品和研发中心的两江新区乘用车基地也已正式动工。根据规划,该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2013年建成后,将成为力帆汽车乘用车中高档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中心。达产后,首期将年产15万辆中高档轿车,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此外,在2011年成都全球汽车论坛期间,尹明善宣布,将通过多方股东合作方式,进军重卡业务。而根据力帆汽车自己的宣传,力帆重卡贵州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成,厂房面积为44万平方米。至此,加上力帆客车,一个包含轿车、客车、重卡和微客在内的诸多板块的力帆汽车集团已经初具雏形。但即便这样,人们对力帆更为熟悉的,恐怕还是其摩托车业务。

  此前的力帆,一直以本田为学习榜样,“本田现在销售的汽车是摩托车的9倍,当力帆的汽车销量是摩托车的5倍时就算成功了。”尹明善也曾这样描述他心目中力帆汽车的理想发展状态。

  在确定了将汽车作为主业发展的力帆汽车,在2011年却因为一笔资金的使用,让人怀疑其做汽车的真正诚意。就在这一年,力帆汽车斥资8亿元,将重庆新溉路和红唐路交汇点的一处洋房烂尾楼买下。加上先前力帆曾以11亿元的价格,将位于重庆江北嘴核心区的一块金融用地收入囊中。这个时候,人们有理由怀疑,力帆是否已经在发展的道路上颠倒主副。

  或许,尹明善领导下的力帆,也有着“以副养主”的意图,但有业内专家对《汽车观察》表示: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自主车企的最好选择是收缩战线,把有限的资源投向主业,在控制风险和成本的情况下,抵御危机。不要忘记,两年前,福特和通用汽车都是通过“瘦身战略”才得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而在更早之前,从2001年到2004年,除摩托车主业外,力帆也曾先后涉足过重柴动力、足球、期货、媒体、房地产、服装、酒类、矿泉水等产业。但随后,惨痛的市场现实给了尹明善一个深刻的教训。短短四年,力帆从涉足到退出,从终点回到起点,以进入烟酒业“多元化突围”为标志的力帆第一次独立变轨,最终以全线收缩告终。

  历史并不久远,《汽车观察》认为,对于尹明善领导下的力帆汽车来说,世界一体化竞争,已经不大再有机会能够让力帆像当年本田一样,实现“积跬步而致千里”的滚动式发展。

  在技术上,传统汽车的领域,已经很难再有像本田那样以技术突围的机会;而在新能源车方面,日本和美国同行已经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至少力帆至今还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出有什么动向;力帆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摩托车上或许管用,但是要靠摩托车产品培养起来的忠实用户,在未来“挺”力帆,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2011年“绚烂”的力帆汽车,是否可以去仔细梳理一下前辈们的教训和历程。

  在迄今为止举办的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之中,力帆一直一无所获,这原因想必并不复杂。“绚烂之后归于寂”,在以先进技术和优异品质为基本支撑的汽车行业,力帆恐怕应该将更多的投入用于此。

  文=本刊特约记者 汪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