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怀旧“泰坦尼克”?

  “露丝的胸变成了3D,我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在电影院面红耳赤的感觉。”《泰坦尼克号》3D版国内上映时,一位网友如是感慨。

  时代变迁和情怀的迥异挡不住国内影迷重温“沉船”的热情。《泰坦尼克号》3D版国内首周票房达到4.68亿人民币,不但刷新多项国内记录,同样傲视海外(北美上映两周后累计票房不足4500万美元)。

  眼看《泰坦尼克号》3D版的全球最高票房将诞生在中国,关于“钱多、人傻、速来”的风声再次刮起,但仅仅“跟风”就能解释大船的中国奇迹吗?

  从2011年开始,国内以“怀旧”为卖点的电影开始扎堆,除了“传统”的续集电影外,《将爱情进行到底》这样的“古董级”电视剧也翻新到了电影荧幕,更有甚者,《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这样的老电影直接重映。《泰坦尼克号》3D版可以说是这场怀旧风的最高潮。

  广东大地电影院线李健认为,怀旧风盛行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制片方首要考虑的当然是投入产出比:“老”电影有广泛的影迷基础,复映时无疑可以节约宣传推广资源,如中影对《泰坦尼克号》3D版其实只维持了一个正常的营销投入;同时,老片修复的成本不高,《新龙门客栈》的修复成本据官方说法是200万人民币——还被网友广泛质疑压根没花这么多,上映不久票房就达到400万,《泰坦尼克号》转制3D的成本约在1800万美元。

  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电影市场新消费人群的崛起。以大地院线为例,观众的消费结构以15岁-20多岁的学生群体和25岁-35岁的白领群体为主,后者就是“80后”以及部分“70后”,他们构成了怀旧类影片的消费主体。

  《泰坦尼克号》的重映在70后和80后中的反应不一,北京小马奔腾公司总经理钟丽芳是一位70后,她说泰坦尼克号在上个世纪末上映时,他们这一代人很多都在大学校园,已经被感动过一次,如今家庭和事业趋于稳定,“过了爱做梦的年纪”。但《泰坦尼克号》国内首映时,很多喜欢高科技的80后年纪还小,甚至受限于影院的网点不足而看不到电影,如今愿意在3D外衣下重温“旧梦”并不意外。

  不过,“怀旧风”究竟有多强劲还值得商榷。大地院线内部调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为“怀旧”电影贡献了大部分票房,至于其他中小城市的消费者,由于近年来慢慢实现同步首轮放映,他们更倾向看最新上映的大片;同时也并非所有的老电影复映都有好成绩:同样都有广大张国荣影迷的支持,《东邪西毒》终极版(2009年)捞到了4000多万的票房,可以称为奇迹,但2011年复映的《倩女幽魂》只有不到300万的票房。

  《泰坦尼克号》3D版算是特例,因为除一二线发达城市外,还有国内广大中小城市的影迷们纷纷慷慨解囊。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前不久才有了第一家现代化电影院,当地一位80后说平时喜欢在网上看大片,不过这次《泰坦尼克号》肯定带爱人去看,因为从小时候就听说这部电影,但当时没在剧院看过,“这回看看3D啥样”。

  事实上,《泰坦尼克号》中对于贫富阶层分化、一份职业的态度以及对爱情和面包的思考,至今在很多80后中仍能产生共鸣。这不得不说是《泰坦尼克号》3D版创造票房奇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文/罗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