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沉浮样本之施正荣:产业兴衰的镜子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施正荣,尚德,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12-10-30 10:17

  2006年,在《新财富》评选的500富人榜中,施正荣以150亿身家荣登榜首,而给施正荣带来无比荣耀的是其控股的无锡尚德,用施正荣的话来说,“尚德让中国知道了新能源,也为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殊料,其后几年光伏行业风云变幻、世界无情,昔日首富也成了退潮后的裸泳者。在《新财富》2012年的500富人榜中,施正荣位列第406位,资产大幅缩水至30亿元。最近,有关尚德破产、退市或被政府接管的传闻常见诸于报端,市场投资者普遍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施正荣短短几年间就从云端跌到了深渊?本刊记者在整理相关资料并采访业内人员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揭开其中的面纱。

  盲目扩张规模 债台高筑

  太阳能电池属于新能源行业,在2000年左右被引入国内,接下来的几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尚德由施正荣2001年在无锡创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更是狂飙猛进。无锡市政府网站的信息显示,至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资产增加了600多倍,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在世界光伏产业名列第五,走完了同行业需要15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与此同时,尚德的产能规模也急剧膨胀。据记者了解,尚德创业五年间,产能扩张了12倍,总产能达到120兆瓦,而到了2007年底,产能再次翻了1.5倍,电力产量高达360兆瓦,生产能力高达540兆瓦。此时,由于背靠无锡市政府这颗大树,尚德还支撑得住,资产负债率只有47.1%,并不算特别高。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给光伏行业带来了重创,德国、意大利等重要光伏市场纷纷削减太阳能补贴,使需求端剧烈萎缩。在危机面前,施正荣作出了扩张产能的决策,并且在2011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立案后都没有放缓步伐,而正是这些年一系列盲目扩张产能将尚德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与此同时,尚德的财务压力开始显现,且一发不可收拾。

  数据显示,尚德当前总债务超过35亿美元,明年3月份到期的短期债务达20亿美元左右,而尚德目前手中的现金不足5亿美元,偿付能力远远不足,如果没有政府出手相助,尚德可能在劫难逃。

  政府求绩心切 拔苗助长

  太阳能产业顶新能源的光环,又能够带来巨额投资、解决就业问题,成了政府眼中的宠儿。所以,有业人士曾戏称,在2005年前后国内如果有一个行业在吸引资本与政府注意力方面能与互联网相媲美,那一定是光伏。据了解,在施正荣创业之初,无锡政府指示当地的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等6家国企共携600万美元资金入股无锡尚德,而后又帮助尚德争取了江苏省多个创新项目扶持资金,并给予在土地、税收方面的诸多优惠,倾力将太阳能、尚德打造成无锡的城市名片。

  但是,对于一个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政府是一个外行人。政府的投资可以增加产出,而扩大需求的能力则是有限的,或许可以利用政策影响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在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方面则是无能为力的。但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在欧美国家,201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光伏需求中,意大利占28%、德国占25%、美国占10%,中国仅占8%。这使得国内光伏企业只能把主战场瞄对欧美市场,这样一来又容易受到他国“反倾销”的指控。

  同时,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若政府仅仅影响生产,而在相关配套产业链跟不上的情况下,供需失衡的效应有可能进一步放大,并扩散至上下游产业。

  记者在查阅日本、韩国等国扶持本国优势产业的发展时发现,其与我国政府的做法很不相同,日韩政府着眼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比如,完善产业配套、优化生产要素等,以帮助企业提高资本效率,很少不干涉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我国地方政府在扶持当地明星企业的崛起过程中,影响力非常大,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对长期规划则关心不多,这在尚德兴起的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多位光伏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无锡政府对尚德倾注了太多的资源,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可以迅速成就一个公司,而一旦后继无力又会让它摔得太惨。

  战略决策随意性大

  2009年4月,无锡尚德联合四川大学组建了四川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控股方为无锡尚德,共同开发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此后的几年,尚德投入了数亿元研发费用,但在转化率方面却一直未能有显著突破。同时,施正荣还在上海投入了3亿美元建造传统薄膜电池工厂,按原定计划,上海工厂2010年将形成400MW的产能。不过,在2009年7月该项目一期建好之后,被迅速叫停,并被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数亿元的投资立即烟消云散。

  尚德方面对此解释称,晶硅电池的应用前景优于薄膜电池。这个理由在当时就引起了市场的争论,作为太阳能专业的博士,施正荣难道连哪个技术的应用前景光明都分不清楚吗?

  此外,2006年,无锡尚德与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签署了一份十年的供应合同,当时规定尚德可以80美元/公斤的价格采购多晶硅,而到了去年,价格已跌至40美元/公斤,尚德不堪重负,在2011年7月份不得不与之解除合约,为此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违约费用。有趣的是,去年初尚德又与韩国多晶硅巨头OCI签署了新的长期供应合同,合约规定尚德将以高于35美元/公斤的价格进行采购,如今,多晶硅的市场价已跌到20美元/公斤,是继续高价采购还是违约赔偿,尚德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企业家角色错位

  企业家的本职工作是经营好企业,为股东、投资者创造财富回报。所以,国内外绝大多数知名的企业家但凡在位时均较为低调,埋头于工作、学习与思考,大牌如GE的韦尔奇、华为的任正非均如此。但是,施正荣似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多位离职的高层管理人员说,施正荣不是好的CEO,更像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奇怪的是,施正荣非常享受“科学家”的名号,称自己从来都不是企业家,是科学家。所以,他时常出现在镁光灯下,或宣讲新能源、或在各种高级别论坛与学术会议上抛头露面,或陪同政商高层参观等等。

  这种角色错位使得施正荣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其固执的性格又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战略决策常常失误便不足为奇了。有业界人士指出,施正荣太在乎名了,最终又为名所累。

  现在的尚德已奄奄一息,华尔街的分析师对尚德的股价估值是0,理由是除非重组,否则只有破产清算。目前,消息面显示无锡市政府有意介入,但多种重整方案均被施正荣所拒绝。施正荣曾贵为首富,也是政府的红人,而现在,一切都在变化,未来的命运会怎么样,也许连他自己也难以掌握。

  本刊记者 王志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