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2·5”行情的思考

  12月5日A股出现了久违的井喷行情,水泥、地产、煤炭、金融、钢铁等周期板块联袂上涨,硬生生地将上证综指从1973点拉至2031点,犹如久旱的大地转瞬迎来洪涝。

  如果要为“12·5”行情找一个事后解释的话,周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触发点。观察本周一的盘面,是一个典型的探底拉升的走势,不排除有提前获悉政治局会议的资金进场布局,但笔者相信市场并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因此,我们仍需清醒一点,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政策不具备改变市场趋势的能量,中级趋势的形成仍需要依赖经济改善的积少成多和对一些关键点位的夺取。就这个角度而言,笔者仍强调现在是与市场保持接触的时候而不是砸锅卖铁去抄底的时候。什么时候见底只有市场自己走出来,从策略上投资者完全可以用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女士的宝塔式建仓模式去规避这个问题。

  但12月5日的市场,有一点是我们此前没有注意到的。从收盘来看,一天的涨幅已经收复了此前14个交易日的“失地”,涨幅为2.87%。这一方面显示了行情的烈度,但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在此前长达近3周的交易里,市场的整体跌幅其实并不太大。

  实际上,我们注意到,在周一市场探底反弹之后,当天晚上《金融时报》就发表了一篇《A股短线反弹持续性存疑》文章谈到:“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持续阴跌,虽然期间不乏反弹,但是反弹大都‘一日游’,指数重心仍在下移,尤其是伴随着白酒、医药等长线资金驻守的品种相继跳水,显示市场中长线资金筹码开始出现松动,个股大幅持续杀跌引发的恐慌情绪继续蔓延”。

  当市场跟你的预期一致时,尤其需要听听反面的声音。这篇文章虽然与第二天的市场背道而驰,但它提到的中长线资金筹码松动的问题却是我此前关注不够的。当然,至于这个判断是否成立,我还需要去搜寻证据。而此前市场多次出现的基金多杀多局面,就是中长线资金筹码松动的一个反映。

  对于后市,笔者认为最需要跟踪的有两点:一是成交量,二是板块轮动会否形成。

  “12.5”行情最重要的不是反弹了2.87%,而是成交量从400亿翻倍到800亿(上证)。稳定的成交量是中期行情的基础,9月7日上证反弹3.7%之后仍持续调整,就是因为量能无法跟上。而如果成交量能够维持,那么,《金融时报》那篇文章提到的中长线资金筹码松动的问题就不会存在,市场下跌的风险就会减小。

  除了成交量,后续还要观察的是周期板块能否形成良性轮动的局面。像当日所有周期板块一起启动的局面显然不是现有的资金环境和人气环境能够维持的,而未来如果能够形成各板块彼此接力的局面,则行情反弹的概率又会增大。

  势无常势,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不论我们的预判如何被市场验证,我们都需要格外留意市场变脸的情况。在这一点上,严守投资纪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熊市。

  张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