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国梦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梦,十八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6 10:24
信息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与之息息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今年“两会”再次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
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成为产业链各环节跟上时代脚步的关键。
在产业加速融合,应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更好更快地落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府、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有哪些?
新经济风暴袭来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出一大批新的技术,而这些新技术的诞生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
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工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由2000年的第31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5位;2011年,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2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得到了普及应用,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处于重要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经打响攻坚战,信息产业正在承载更多的使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体系,当前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着力点,以培育和扩大信息消费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长点;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3年的工作时,把“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列入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国家宽带普及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将直接和间接带动GDP增长1.38个百分点。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6个产业层面,这就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对当前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也是在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和支撑,与其他行业融合得越深入、越密切,对其他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服务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扩大信息产品和内容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一代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
面对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社会民生改善以及“四化”带来的机遇,信息产业正在加速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渗透。移动互联网企业、操作系统开发者、电信运营商、IT服务供应商、传统电子硬件厂商以及集成商等各种行业角色,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融合和转型机会。
争抢新工业制高点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今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突破口。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到德国制定《未来政策战略》,从英国推出《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到法国制定《国家研究与创新战略》,还有加拿大出台《2009经济刺激计划》,澳大利亚启动《创新投资跟进计划》,各国纷纷制定国家战略,用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力求在后危机时代中占领科技制高点。
对此,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从技术创新层面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潮流,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这一轮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而从产业电子方面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了研发设计成本,优化了资源效率,推动了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正在成为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他强调说,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趋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新的自主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将是引领新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作用,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
金融危机促使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启动了转型战略,其中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提出了“再工业化”。所谓“再工业化”其实是“新科技条件下的新工业化”。再工业化战略中,数字信息技术被提高到更高的地位。 “数字欧洲”、“无线城市”、“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未来信息社会产生了无限的展望。
“再工业化”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通过政府的支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以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服务于高新技术研发为目标,实现工业社会的复兴。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数字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部门的各个领域,极端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这对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杨学山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要逐步占领国际技术标准制高点,就要紧紧围绕以下4点进行,即一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二是要适应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三是要与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四是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与未来的变化,现在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深刻。”他说,“这些年不再是单方面的发展,随着新工艺增多、计算能力持续走高,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高、小、便、省等特点,即高性能、更便利、适合各行业使用以及终端越来越薄。”
机遇别错过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85044亿元,计算机、移动电话、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186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0.7%。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加快,实现收入3973亿元。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光纤到户总数已超过9400万户,固定宽带接入家庭总数达1.75亿户,互联网普及率达42.1%。
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动ICT产业快速发展。对此,杨学山表示,为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13年工信部将继续实施优化投融资政策,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为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提供条件,推动形成更加多元的信息服务市场,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服务选择。同时,为了解决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和信息消费环境不佳等问题,还将加快推进和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继续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物联网融合发展,并将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钱景”看好。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主要代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市场潜力更大。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云计算方面,作为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预计2015年,云计算市场空间将超过2000亿美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掀开通信业发展的新篇章。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IT产业布局,开辟了崭新的充满机遇的市场。此外,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基础电信市场准入放宽,电信、广电、互联网公司和终端制造企业相互渗透的新格局,为通信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大市场。智能交通、视频安防、智能电网等新兴应用领域都已经揭开建设大幕。
仅2011年,全国有36个城市先后打出了智慧的旗号进入智慧城市建设梯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74%,仅长三角地区就有11个,占比达31%。目前,已有180多个城市(含规划、在建智慧城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
权威机构研究报告称,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和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以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深圳为例,深圳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称,在未来两年里,深圳将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规划,至2013年深圳将新建145家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1.08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1531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3.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2%。
目前,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从整个产业布局来看,主要呈现四大产业集聚区:以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广东、深圳等省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从产业规模来看,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基础较好,规模较大,但从发展空间来看,中西部地区则具有更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成长空间。
今年初,江西、四川等省市政府都对过去一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进行了评估,江西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对产业转移质量和效益的把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推进传统工业行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政策和规划要求,制定出的相应实施细则和发展目标,再加上数量可观的配套资源,这些落地措施无疑是相关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哪些企业能够未雨绸缪掌握先机,哪些就能在未来格局中抢占重要位置。
撰稿 宋辰 陈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