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经济驶入智慧港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舟山,智慧港航
  • 发布时间:2013-04-26 13:17

  温暖的阳光、安静的街道、新鲜的空气,置身于舟山这座慢节奏的海滨小城,很难想象离繁忙紧张的港口如此之近。事实上,一个国际物流港正在这里日渐壮大。

  立足资源优势,浙江省舟山市借助“智慧港航”发展海洋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视IT为基础设施

  舟山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交汇处——舟山群岛,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再加上其岛屿众多,可以为船舶提供天然避风港,使舟山港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从地方小港发展为国家大港的港口。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这给舟山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新加坡和香港经济腾飞的秘诀一是口岸,二是贸易。舟山群岛新区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借鉴这两个世界知名的自由贸易区。”时任舟山市长的周国辉曾如此说道。

  舟山市港航局副局长黄海运在接受采访时断言:“未来,越来越多国内港口会从单纯追求经济规模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将来自港口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舟山港200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2012年接近3亿吨,规模一直都在不断扩大,这也对港航行政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港航运营中心具备更高的应急处理速度。

  然而,与中国的众多三线城市类似,舟山港的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过去已有的30多个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严重,业务自成一体,资源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存在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服务的融合不足、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率低以及信息化建设对港航行业发展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为此,舟山港发力“智慧港航”,计划到2015年底初步实现业务联动、协同工作和流程优化,2020年基本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这“四化”为基本要素的舟山智慧港航。

  信息化的大规模投入离不开政策支持。浙江省政府将舟山定位于“国际物流岛、海上花园城”。在国务院于2013年初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有6处提到了港航信息化,对信息化的关注度空前。

  “过去都是大城市更多地参与信息化,小城市常把信息化看成一种奢侈品,只欣赏、不应用。但在浙江省即将出台的3年行动方案中,要把港航信息化当作基础设施来建设,这足以说明信息化的受重视程度。”黄海运介绍。

  打破数据分析瓶颈

  舟山智慧港航可以用“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大系统”来概括,一个体系即监管一体化体系;二个中心即国际港航指挥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三个系统即港航综合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电子口岸以及电子商务系统,这三个系统分别属于项目一二三期。

  据悉,舟山智慧港航项目一期自2012年实施以来,通过IBM智能运营中心(IOC)平台,实现了各系统的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在已经上线运行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基于港口视频监控的电子巡查系统、覆盖整个舟山港区的AIS船舶动态监管系统、3G网络管理系统、3G执法终端系统等,全新的信息共享界面已经呈现出来。一期的信息整合将为接下来分析数据、辅助决策和建立预测模型打下基础。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采集越来越简洁、方便,而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过程依然非常漫长。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都已经实现了最原始的数据采集,处于不知道怎样分析数据、分析哪些数据的窘境。舟山港航局决心打破这个瓶颈。

  黄海运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中,有些水运企业存在盲目扩张规模、运力过剩的情况,导致运输企业供大于求,没有货源的船闲置在港口,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运维费用。“究其原因,还是企业对行业趋势把握不足,在接下来的二期工程中,我们会把政府资源和整合后的社会资源与企业一同分享,通过定期公布行业发展数据和预测报告,来帮助企业更理性地做出决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据悉,项目二期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智慧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将于在2015年上线运作。

  而三期中的电子口岸和电子商务系统将是舟山港航最终的亮点和焦点,该系统立足于目前舟山已有的港航EDI系统,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互通互联,最终达到港口物流的综合管理和物流统计分析。

  先业务 后技术

  在达成最终目标之前,还需要解决部门之间的壁垒问题。“现有的作业流程要求各部门分别审批,导致企业需要多头申报,带来很多不便。”黄海运提出:“我们希望与口岸部门共同研究搭建一个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实现一体化协同办公,做到企业一次性申报,电子报告审批后,再告知企业审批结果。这将给整个港口的运作效率和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带来显著提升。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思考智慧港航,那么其他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关口;要想解决部门壁垒的问题,就要站在舟山港口发展的大系统中考虑,优化审批流程。”

  IBM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师岳梅樱谈及舟山智慧港航的顶层设计时,有这样的感触:“我并没有把舟山智慧港航只是当做一个港口来做,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智慧城市来看,就像我为南京设计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首先进行业务的梳理和对接。我们谈智慧港航,不该先从信息化谈到业务,而是从业务谈到信息化。只有把港航各个部门、各个港口的业务搞清楚,顶层设计才更具备整体性。”

  在岳梅樱的心中,真正的国际物流港口应该做到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例如舟山港怎么实现与青岛港的交流,做到从业务到信息的对接。她认为,除了做到B2B,还要做到B2G、G2G,才能成就一个国际物流港。

  链接

  绿色港口保护渔业生态圈

  还记得地理课本上的舟山渔场吗?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为了保护当地渔业生态圈,舟山港航局在防治企业排污上也没少动脑筋。

  黄海运透露:“舟山群岛拥有上千个岛屿,仅仅是靠人工现场巡查,就会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我们通过视频监控、3G移动终端执法和管理人员单兵系统等多种IT手段,使监管效率明显提升,覆盖面也更大了,IT对于降低监管行政资源有很大帮助。”

  另外,舟山港航局也希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告知船员锚地(停船的位置)在哪。黄海运解释:“锚地就像停车场一样,在台风季节,南来北往的商船、渔船都要进入锚地避风,如果船员对锚地的停靠信息掌握不准,很可能就要绕圈子找锚地,既造成拥堵,又消耗很多燃料。我们可以实时发布锚地信息,来避免这种消耗,进一步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别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