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入手应对企业计算挑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特尔,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6 13:42
企业用户在业务上的现实挑战,对它们的数据中心部署和应用产生了强劲的驱动力。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让各行业企业需要以资源池形态的、可灵活伸缩且易于实现自动化精细管理的IT系统去应对未来业务发展中的变数,这正是云计算的应用价值所在;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逝去的挑战,则让电信、金融、医疗等拥有海量用户的行业不得不惜别过去靠迅速拓展用户数量实现高速成长的模式,转向深挖用户需求、革新服务来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数据应用将会风生水起;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劣,使得中国制造业亟需全面转型,摆脱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而推动更多企业走向中国“智造”,高性能计算是必不可少的铺助手段;一些渐渐做大、并仍在快速成长的企业,因业务拓展受限于业务独立性及运营效率不足的挑战,需尽快部署自己的关键业务平台,以确保对业务提供更完整和不间断的支持。
日前,在“2013英特尔数据中心媒体沟通会”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市场部经理赵萌介绍了未来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发展策略。赵萌表示,基于对上述四大现实挑战的洞察,英特尔公司面向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微服务器和关键业务计算领域,全面推进开放架构数据中心关键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帮助用户在这些领域实现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实践。
云计算:强化平衡计算
根据IDC预测,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达到18.3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52.2%。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
在云计算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都认识到,要构建理想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开放架构平台是首选。赵萌表示,英特尔会围绕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构建一个完整开放的云计算平台,强化双路至强平台的平衡计算特性,让它成为新一代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的核心引擎,让用户能够更为灵活地管理和配置由它们支持的数据中心,在其上更高效地运行包括计算密集型、I/O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在内的多样化应用负载。“这个开放云计算平台里面不但包括英特尔在服务器里有很多芯片、处理器和芯片组,除此之外,还包括在网络平台和存储平台上的一些新部件,比如针对网络和存储的专门的处理器和芯片组。
赵萌透露,英特尔会在2013年推出基于开放网络平台的SDN(软件定义网络)参考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完全基于IA架构,会支持48口的交换机,支持10G和40G的交换能力。“包括腾讯、百度这样的最终用户,以及联想、浪潮这样的OEM厂商,他们都可以拿这个参考设计集成自己的一些机制,比如安全策略,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交换机方案。”
微服务器:支持新兴应用
云计算的兴起,直接带动了网络托管、内容交付、网络数据交换、冷数据存储等细分应用需求。为迎合这些需求,英特尔在2011年就发布了可供微型服务器使用的低功耗至强E3处理器及凌动处理器产品线。2012年末,又推出了具备更高能效的凌动S1200处理器,用于打造与这些需求相对应的,性价比更高的微型服务器、网络交换和低端存储设备。
赵萌表示,根据英特尔对于企业计算需求的分析,发现现在有一部分应用对处理器单个性能要求不高,而对于I/O吞吐要求比较高。
“英特尔把微服务器的设计会定位于基于Web或者基于CDN的一些应用,或者基于冷数据的处理方案。同其他解决方案相比,IA架构为服务其的可以完整地兼容基于x86生态系统。用户在从传统架向微服务器架构前一的过程中,如果采用IA架构产品,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会相对小一些,因为如果采用其他架构,可能还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重新编写相应的程序,也得不到相应的软件的支持和生态系统的支持。赵萌说,2013年,英特尔则计划推出性能、功耗表现和成本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凌动处理器平台,进一步满足这些新兴云应用或云服务的需求。
大数据:软硬合力拉低应用门槛
根据IDC的报告,2013年,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试水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民生信息化、企业精细化管理,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其背后的趋势分析。
目前业界公认的、用于实现大数据集存储和初步处理功能的理想载体,就是开放架构的横向可扩展存储服务器,基于至强的产品线在这一领域已占据先机。
“然而对于大数据应用来说,硬件就绪只是一方面,其落地的关键点还是软件平台的支持。此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就在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担负起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查询重任,好在Hadoop应运而生。看准Hadoop应用潜力的英特尔则开发了可充分激发其硬件平台性能潜力的英特尔Hadoop发行版软件,它与基于至强的服务器搭配,软硬合力,真正拉低了大数据的应用门槛,使得更多曾在大数据门前徘徊的用户得以基于高性价比且可靠的开放架构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集的存储,实时处理和查询功能。”赵萌说,2013年,英特尔在大数据领域的主要创新方向,就是要推动该平台的持续更新。同时,基于创新多路英特尔至强平台的服务器与多种第三方提供的、致力于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软件的组合,也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用户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高性能计算:以融核提高计算能效
在2012年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高性能计算Top500排行榜中,IA架构的系统占到了76%。可见,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相比,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用户对于英特尔技术的认同度更高。
2012年,为了进一步加速高并行度应用负载,英特尔发布了融核协处理器产品。经过与东方物探、中石化物探研究所等国内高性能计算用户的测试,融核产品协处理器能帮助用户实现性能的跃升,同时降低系统的功耗上涨幅度。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冲击百亿亿级的高性能计算除了需要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协处理器,还需要提高集群系统的互联能力。除了传统的万兆以太网产品,在收购QLogic之后,英特尔会向广大高性能计算用户提供True scale fabric技术的产品,它可以大大降低集群之间延迟,在一个节点上可以支持几百个CPU核心是几千个。”赵萌说,此外英特尔还会同时提供相应的优化工具,以提高整个HPC系统的性能
关键业务:迁移步伐不停步
2012年多路至强处理器产品线的最新成员是英特尔至强E7处理器和安腾9500处理器,两者都是强化了在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的特性。因此无论是曾使用专有架构系统支持关键业务的用户在进行硬件升级换代时,还是需要部署新的系统支持新的关键业务应用时,抑或是新进入关键业务领域的用户在新平台上部署新的关键业务应用时,二者越来越被用户所接纳。
“多路至强平台和安腾平台,未来货逐渐走向融合,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两者之间会有更好的互通性、融合性。”赵萌说,2013年,英特尔会推出性能更高、同时也更为稳定可靠的多路至强处理器平台,并稳步推进企业用户关键业务从专有架构系统向英特尔开放架构系统上的迁移。同时继续稳步提升上述两大平台在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上的优势,携手关键业务应用的开发商,优化各类应用,并向更多关键业务计算的传统和新兴行业用户体现其这些优势。
本报记者 汤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