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电子信息业成长 尽显展会国家队风采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子信息,国家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6 12:51
与当下众多的电子展会相比,中国电子展的历史源远流长。1964年,为了便于对外交往,又不违反保密原则,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中国无线电器材公司”,即今天的“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并责成该公司于每年10月中旬,召集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各军兵种的代表,即“中央需方”的主体,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集中在宾馆,以“会议”的形式对部直属厂和地方国营厂生产的电子产品进行统一计划调配。
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展成为业界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品种最全的专业电子展。它承载的意义和使命已经远远超出了展会本身。电子信息产业从当年计划经济走到当下的市场经济,中国电子展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搭信息平台 筑产业晴雨表和风向标
电子信息产业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许多电子产业人的青春记忆与展会的足迹留存在一起。
常州坚力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戚建军从业15年,“最早参加展会是1997年”,他说,因为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展会上人流量特别大,现场的同事在展会上忙得要本顾不上发放企业的宣传册。
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副总经理陈雯海回顾中国电子展走过的近半个世纪,他认为中国电子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做出了难以取代的贡献。“中国电子展已经成为行业和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电子展上信息可以从“不对称”转为“对称”;通过中国电子展,企业可以把电子信息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更好地推出来;大家在沟通中建立合作,并促进企业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经理纪凤敏,1984年就参加了展会,“当时在邯郸展会上,展会外面的民营企业还用钢丝床搭展台,把展品放在上面展示。随着展会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参加多了,有些民营企业的规模发展也比较大,参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后来也被纳入到了电子圈里。”
与产业同行 尝试现代服务业新路
中国电子展一直与时代同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着相应地调整。中国电子展,从原来的全国巡回展变为现在的定点展,从订货会变成展览会,由简单的订货交易变成了当前容纳产品和技术推广以及行业研讨会等一体的综合行业信息交流平台。
1992年秋季,“第40届全国电子产品展销会”在武汉召开,首次出现国际“标准展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参展空间,与“普通展线”、“会外会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1998年,“第52届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彻底取消“普通展线”和“会外会场”,展览格局由标准展位和特装展位取而代之。
中国电子展秋季会自1998年入址上海后带来的最明显改变是,准备打开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开始加入到“全国会”这个大集体中。同时,“中国电子展”春季会也于2004年定址深圳举行,从而彻底取消全国巡展模式。
2001年中国电子展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电子展代表,加入“亚洲电子展览联盟”,列席亚洲五大电子展。如今的中国电子展,成为包括香港馆、台湾馆、韩国馆等展区在内的国际化展会。
2007年,中国电子展实现三地战略部署,布局华南/中西部/华东三大区域,覆盖中国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分别于每年4月在深圳、8月在成都、11月在上海固定展出。全年展览规模达到15万平方米,参展电子企业累计6000家、行业观众累计15万人次。
今年4月10~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中国电子展更将在原有基础上,与中国消费电子展和深圳光电显示周的整合而成规模十万平米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展示领域将涵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从上游的设备、材料、电子元器件、测试测量、锂离子电池、平板显示,到下游的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产品,以及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和服务等新的专业领域。
谈到中国电子展的发展,陈雯海肯定地说道,“将来要用‘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做好展会。在打造平台的过程中,会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好展会。
担更多使命 “三化”建设延拓展会内涵
国家要发展战略性新性产业、两化融合、软硬件融合、军民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雯海指出,中国电子展未来有两大使命:一是要推动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二是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促进国家的产业升级,促进两化融合。
今后,中国电子展将进行“三化”建设,即: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在规模化层面,就是全方位地反映产业的实力。除了展会本身,也有专业性极高的同期论坛,比如:同期举办的物联网、ICT产业预测、移动世界、3D立体视像、采购模式、消费电子渠道、嵌入式、汽车电子、测试与测量、连接器、绿色制造、工业电子等技术论坛。并通过展览品牌延展热门新领域,比如中国消费电子展、中国锂电新能源展、中国LED展均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享有盛名。
今后,中国电子展还将在两个方面强化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一方面将邀请更多的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到展会上来;另一个方面邀请更多的国际买家来到展会,采购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或产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技术和产品。从而更全面地、更好地展示展会的实力和水平,也让中国的企业和国外顶尖的企业来同台竞争,营造一个良性有序的竞争环境。
在专业化层面,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专注于电子信息的专业化,用产业链模式来运作项目;二是用会展本身的专业理念来运作项目。
“对于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当前行业新趋势,也都将会在展会上进行体现。比如在‘绿色制造’方面,目前已经进行了十几届会议。” 陈雯海坚定地说道。“中国电子展的天然优势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压力,这个事一定要做好。因为中电会展代表中国、代表行业,这更多的是一种使命。”
对中国电子展而言,今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深圳)电子展整合在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之中这是难得的机会。但相伴而生的规模再扩大、档次再提升的要求,将是挑战。另外,中国(上海)电子展下半年将与ICChina合作,希望从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角度,更加契合产业需要,加深行业的理解和应用,彰显展会的作用和魄力。
本报记者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