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激战创业大赛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国梦,文学军,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21 13:25
很多地方政府都确立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的目标,守株待兔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他们需要搭建一个舞台吸引各地有潜力的企业
在很多人眼中,文学军早已实现了“美国梦”:担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工程和医学研究所的终身正教授、Gottwald冠名首席正教授、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在生物再生医学领域颇有名声,且拥有多项核心专利。
在美国读书6年、工作10年之后,文学军2011年开始创业。但是,他只懂开发,还要再找3个人建立一个懂得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团队。那时他才发现,美国根本不是传说中的创业天堂,并不适合他那种小公司生存。
“在美国,我所需要的人才年薪是12万到15万美元。但目前在美国获得一笔100万美元的投资是很困难的事。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启动资金根本支撑不了多久。”文学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无奈之下,他选择回国创业。
2012年,文学军创办了苏州睿研纳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系列纳米医学、组织再生修复产品如“高仿真人造血管”等。当年4月,他在眼花缭乱的各种创业大赛中报名参加了苏州的一场创业大赛。出乎意料的是,文学军的项目在一年后成为了首届“千人计划”创业大赛的冠军,他本人得到了30万元的大赛奖金,项目则获得了近千万元的创业投资。
这令文学军非常兴奋。他没想到,在国内获得投资那么容易。“各地政府都在搭建创业平台,支持力度很大。”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确立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的目标,守株待兔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他们需要搭建一个舞台吸引各地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创业大赛吸引文学军这样的人才和优秀的项目落地,是他们的迫切目标。
而对于拼抢优秀项目的VC(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基金)和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基金)来说,这同样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创投基金串场
大奖不仅属于文学军,还属于他的投资人、纪源资本合伙人金炯。
在“千人计划”创业大赛的流程中,其中一项是“复赛入围项目一对一创业导师辅导”,即由一些投资机构为参赛项目提供2个月的孵化辅导,帮助参赛者优化商业模式、完善商业计划书。金炯正是文学军的创业导师。
虽然文学军在比赛中获得的资金并非来自于纪源资本,但金炯告诉本刊记者,纪源资本已经与文学军达成了第二轮投资的意向。
能与拿到冠军的企业达成这样的盟约,让浙江一家民间VC的合伙人李锡强羡慕不已。在这个创业大赛的决赛中,李锡强在会场上不仅认真做笔记,还积极地与每一个从演讲台上走下来的创业者交换名片。从2012年开始,频繁出没于各类创业大赛,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几乎成了李锡强的全部工作。
“一是为了跟投这些已经获得了大基金认可的项目;二是在那些项目不错、有投资价值但又没有获得名次的参赛者中,找到合适的项目。这要比自己漫天撒网的效率高得多。”李锡强说。
2013年尚未过半,各地轮番上演的创业大赛便让李锡强有了分身乏术的感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杭州第三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成都2013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南京321计划创业大赛、上海“创新中国DEMO CHINA 2013”春季赛竞相开幕。其中一个名叫“爱拼才会赢”的创业大赛,开赛时间与苏州的“千人计划”创业大赛的决赛恰在同一天。
李锡强所在的基金是在2009年“全民PE”的大潮中成立的,但业绩一直乏善可陈。“开始时的两年,全民PE把市场搅乱了,投资门槛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最近两年则是退出遇阻,国内外的上市通道基本都被关闭。”
清科集团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IPO的环境一片惨淡。在国内,自2012年底直到2013年3月份未有一只新股发行。此外,受财务审查影响,截至3月22日,仅2013年已有47家企业被撤销IPO申请,其中3月13日一天被撤销申请的企业就达12家。
国际方面,“中国概念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除香港市场之外的海外主要资本市场中国企业IPO全面停滞。2013年3月虽有两家中国企业在香港市场IPO,但这两家企业的IPO融资总额还不足2亿美元,创下新低。
面对这些问题,李锡强的基金有过数次转型,“VC、PE都成了红海,那就投资二级市场的定向增发。可稍微有点收获,立马就有无数基金挤进来,转眼间,一个蓝海又红了。”
后来,李锡强发现全国各地的创业大赛“有搞头”。一是因为这类大赛往往能吸引到全国各地的创业者,项目资源大大扩展,还节省了成本和时间。二是参加大赛的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在全民PE的时候,好的项目牛气得很,不但要价离谱,有的甚至连原始资料都不提供,只能看复印件,而且还不全。”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各类大赛上找项目,有利于中小型的VC紧跟“头羊”。
“不投不行,投了不能退出也不行,那怎么办?就跟投。”李锡强说。
紧跟大型基金的脚步,在项目的第二轮、第三轮融资中跟进已经获得大基金投资的项目,然后再以IPO或者股权转让的形式退出,这种跟投的模式因为这些创业大赛而降低了难度。
“谁投了什么项目,我们马上就知道。大基金其实也愿意有其他投资者分担风险。再者,在公开竞争的环境下,大家对项目也容易达成共识,这样几家联合投资的项目,成功率也会高得多。另外,以后退出的时候,即使不能IPO,被大基金并购的可能性也会更高。”李锡强告诉本刊记者。
谁是赢家?
在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创业大赛中,大基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千人创投大赛为例,400个报名项目中在比赛结束前敲定的投资就有7笔。在创投行业,这个比例并不低。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邓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其另一合伙人杨磊担任“光伏及触控显示领域用高性能纳米导电膜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创业导师,所以比赛尚未结束,北极光就对该项目投资了220万美元。
而软银中国合伙人宋安澜担任导师的“老人智能看护系统”项目甚至到了细化市场推广方案、即将在国内落地的程度。
对于这些创业大赛,邓锋的态度是乐观其成。“400个报名的项目都是海外高端创业项目,虽然最后只有几个项目拿奖,但我们实际获得的项目资源远不止现在投资的这一个项目。”
此外,邓锋还担任决赛总评委,这让他在这些创业者眼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不过,创业大赛现场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评论说:当这些创业者都要在众目睽睽下登上演讲台,在几分钟之内展示项目的最精彩之处时,那些不善言辞的技术型创业者岂不是明珠蒙尘?
“外界对创业大赛有很多质疑,认为其中‘秀’的成分越来越多。那些不会‘吹’的项目会被埋没。”纪源资本合伙人金炯说。他也承认,目前有些创业大赛已经出现了娱乐化的迹象。
但在金炯看来,好的项目还是实力深厚的。“以这次比赛为例,有400个项目报名,230多个进入初赛评审,66个入围复赛,时间持续了将近一年,不好的项目根本就走不到最后。”
金炯还强调说,获取项目资源只是投资的第一步,基金选择项目有自己的一整套评估标准,不可能完全依赖一场比赛。
地方政府拼抢资源
“千人计划”创业大赛来源于“千人计划”。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千人计划”由此出台。其主要内容是从2008年开始,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作为“千人计划”创投中心的负责人,林向红还有另一个身份,即元禾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元禾控股的前身则是大名鼎鼎的“苏州创投”,苏州工业园区直属企业。
林向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在苏州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设立的“千人计划”创投中心,正是要借助“千人”的目标打造一个“集投资、服务、担保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投平台。”
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间进行的“第三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主办单位则是杭州市政府。2012年,杭州出台了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选拔培养100名左右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大学生创业人才,给予50万元的培育扶持资金或最高50万元的银行贴息贷款。
后来,杭州还专门为大赛推出了一项“双百跟踪”计划,对前200强和有意向在杭州落地转化的参赛团队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免费为有需要的团队配备创业导师,进行动态创业辅导。
南京“321计划”创业大赛则源于南京市2011年出台的“321计划”。该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其中包括海外留学归国创业者、港澳台及外籍创业者和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各1000名。
地方政府的支持无疑为参赛企业及其投资人多上了一道“保险”。
对李锡强来说,只要能“傍上大基金和地方政府”就是赚到了,而地方政府的支持更是创业大赛带来的“福利”。
“创业大赛大多都有地方政府背景,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而搭建的平台。一般情况下,只要参加比赛,最后落户在当地,即使拿不到名次也能获得很多支持,这就是远在海外的项目也趋之若鹜的原因,而基金也乐意搭这个顺风船,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李锡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姜智鹏|上海、苏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