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那些让我关注的西方中国著作

  国际旅行中,在机场停留、转机的漫长时间里,最大的乐趣之一是浏览机场书店里关于中国的新书。如果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马上买下,迫不及待地开始读。国际中国问题专家和作家对于中国的独特的视角,常常让人耳目一新。

  最近读到的比较有意思的书,一本是《纽约客》杂志前驻中国记者詹姆斯·法罗斯的新著《空中的中国》---对,空中的中国,不是更多人熟悉的陆上和海上的中国。

  法罗斯是资深的中国观察者,对于中国的航空业有着专家级的了解。他向西方读者介绍了这么一组数据:目前世界上的在建机场中有2/3在中国,未来10年中国各航空公司的机队数量将达到现在的3倍,中国将是波音和空客在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2011年,中国宣布的“十二五”计划中,将对航空业投入巨资,以制造出堪比波音、空客的中国飞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收购了两家美国公司(一家是专做小型螺旋桨的Cirrus公司,另一家是引擎公司)。

  在他眼中,造飞机是现代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事业之一,因此一个有志于制造、销售本国品牌飞机并打算与波音、空客竞争的国家,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做不到的了。他把航空业看成当今中国的缩影之一---它浓缩了中国关于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雄心,也折射出了中国的“增长热”和“城市化热”,非常有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

  现在的美国,有人抱怨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不少新兴国家,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了解中国航空业的惊人发展现状将是非常有趣的话题。我自己的感觉是,坐在飞机上读这本关于飞机的书,既轻松又让人思考。

  另一本值得一提的书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的新著《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

  在一片关于“中国崛起”的情绪化的喝彩和唱衰声中,这本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的书对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作了相对冷静的分析。

  如果简单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就是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影响力已使它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国家---从西方的股市到拉美的家业和非洲的矿业,但中国的影响力目前仍然是广度大于深度,因此是一个“不完全大国”。

  当然,他对中国的未来仍然是谨慎乐观的,认为中国实力还将继续提升,并有潜力成为真正的全球大国。

  而我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真的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与美国一样的硬软影响力兼具的全球大国吗?如何将潜力转化为实力?特别是,中国需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这些我在机场和飞行中思考的问题,相信也会是很多中国人共同关心的。

  文|拉尔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