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待城镇化中的变化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镇化,农业生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29 16:00
城镇化对于农村农业生态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新情况,也是城镇化当中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一些很大的变化,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粮食主产区面临的城镇化、工业化压力非常大。根据数字,我们国家除了山东、江苏这几个比较发达地区,剩下的粮食主产区的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河南的城镇化率、工业化率都很低。现在城镇化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下一步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农业生产、粮食生产面临压力。
其次,城镇化的影响是,前十年、前二十年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中西部的农民工到东南沿海打工,形成了打工和城市定居两张皮、人和城市两张皮的现象,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这样人和城市化的两张皮现象正在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复制。如果说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再完全复制到中西部,对于中国整体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说“三留守”问题。为什么十八大提出改革户籍制度是重点,这的的确确是重要的事情。
再次,现在城市建设除了大拆大建,除了仿古,拆了真的建假的、拆了旧的建仿的,完全用人工办法,花大量的钱在山上建城,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生态后果不是一两天能反映出来了,是持续性的,对于农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持续性的后果是不可逆的,这是目前城镇化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大家从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开始削山建城了,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最后,农民的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现在的政策,动不动就说农民,其实农民已经高度分化。比如说目前我们说城镇化,让农民进城,那么农民怎么看待城镇化呢?目前至少有四种农民:第一种是根本不想进城的农民,这部分农民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北京郊区的农民根本不愿意进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现在农民当中相当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进城;第二类农民是进了城回不了农村的农民,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对农村根本没有认同,不认为自己将来会回农村,也不懂农活,也不喜欢农村的生活方式,更不喜欢回到老家,这部分有几千万,这是肯定要进城的;第三类是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喜欢城市的高收入、有保障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相对高的教育,又比较害怕城市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同时又不想失去农村的权利特别是土地权益,这部分人正在徘徊。他们在想进城和想回乡之间很纠结;第四类人是已经在城市里定居两三年、三四年,乃至七八年、十年以上的企业家农民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最后一类已经携家带口在城里居住。这一类农民是要进城的,新生代的农民工也是要进城的,所以我们的政策要先解决这两类人,剩下的两类还在徘徊的也要有分类的政策。
实际上,当下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在中原、东南沿海、东北这些地区庭院经济已经消失了,不仅是他们吃肉吃蛋要买,他们吃的米饭、面条也全部是买的,它的专业化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北京,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农村现在相当多的农民根本没有农畜可放,不养牛的,为什么?因为都有农机耕作了,这也是一个很大变化,既然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就需要用新的目光、新的视野来关注他们。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农村农民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形势?道路刚刚上山,农村农民开始下山了,这就造成大量的浪费。原来很多资金、很多工程都是村村通,现在村都不在了,全部合并了,从山上搬下来了,我们建了那么多东西,大量公共资源全部浪费了。这个问题,在新农村政策和现行城镇化政策上急需资金对接、体制对接。
(本文为本刊记者范颖华在作者2013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主办《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出版发布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言基础上采访整理而成)
乔润令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文|乔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