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光:战术的将军战略的兵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李剑光,高尔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29 16:37
从8年前第一次下场就不可思议地打出了一个小鸟和97杆,到现在依然每周坚持打2次练习场,成绩一直稳定在80杆,不难看出,李剑光喜欢在“局部战略”上最大程度地冒险,而在总体规划上,永远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谨慎。
高尔夫基本资料
球龄:8年
最好成绩:81杆
打球风格:稳健中求冒进
最喜欢的球场:CBD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收获:高尔夫治好了18年的陈旧性肩周炎
对于李剑光来说,“小鸟”和“老鹰”都已经打过,就盼着什么时候有份好运气,能够打个一杆进洞了。这个战略上的保守派永远会在战术上进行“赌博般的冒险”,那一天也许不会离他太远。
几年前,住宅地产井喷式增长,各领域的财富名人纷纷进军住宅地产界。中国一位著名的地产商曾找到李剑光,想要他加盟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即便在当时可以将自己的财富充分放大,李剑光还是婉言谢绝了。
圈外人说他太过保守,错过了好时机。但古玩圈的人都知道,十几年前,李剑光已经是中国大陆最早大规模经营西藏古典家具的古董商,并且成为欧美和尼泊尔、印度古董商们最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在西藏古家具市场没有形成之前就大胆下注,和房地产市场已具规模时捞金,究竟他是太保守,还是更冒险呢?
球场与商场异曲同工
大多数时候,李剑光打法冒进。能够三四杆上果岭的,他大多会追求两三杆。如此,失误在所难免。但结果证明,他的成功几率只有一半,而整体成绩总是差不到哪去,因为他对全场球总会有一个“心理杆数”的预计,若进展不顺,则及时采取守势。所以在他的整个高尔夫生涯中,打到100杆的时候实属罕见。
李剑光在球场上的克制与规划也像极了他在商场中的谋略。如今,随着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在798林林总总的画廊中,从容淡定,生意盎然的艺术机构屈指可数,李剑光的“灿艺术中心”则是其中之一。
这与他选择经营的艺术门类--“写实绘画”有关。在艺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当下,写实“硬通货”的备受追捧开始越来越明显。但在几年前当代艺术市场火爆的风口浪尖上,定性十足,不随波逐流,对于画廊的掌门人来说难能可贵。
目前,李剑光正在筹备自己即将在6月份开幕的个人收藏展。这是他自经营画廊20多年来的精心收藏,其中不乏王沂东、艾轩、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等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和现在一些有三五幅一线艺术家作品就自诩为“大收藏家”的收藏者相比,李剑光多少显得有些低调。作为画廊的经营者,在拍卖公司和买家踏破门槛,频出高价的情况下,面对诱惑仍能坚守自己的收藏,李剑光绝对算得上画廊圈里的翘楚。
成功是一种耐得住的平常心
或许你听说过第一次打球就下场的故事,但很少能听到打了一年球都没下过场的故事,后者的主角就是李剑光。
打了8年球的李剑光和高尔夫的缘分发生在15年前,当时诺基亚驻中国区的总裁Anti是李剑光的好朋友,也是高尔夫的狂热爱好者。每次见到李剑光,Anti都劝他打球,每次也同样被李剑光拒绝。
那时候李剑光绝对算得上业余乒乓球的高手,网球和壁球也都打得不错。“我当时对高尔夫还是有成见的,觉得慢吞吞,像老年人的运动,因为Anti看上去都有六十岁的样子了。”
8年前,李剑光的健康亮起黄灯,有点不适应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好朋友建议他打高尔夫,他也道听途说了很多高尔夫有多难的故事,“我就想到底有多难呢?我想试试。”
2006年春天,李剑光开始打练习场,他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抽出4个小时的时间在练习场练球,一天要打出800多个球。这种练习场的强度和频率一直延续到2006年底。
在这段时间之内,有许多朋友找到李剑光,拉他下场,都被他拒绝了。“我没有多想,只是对自己有要求,就想先练好再下场。”
第一次下场,是在2007年的春天。李剑光和一个台湾朋友、一个印尼朋友,还有一个北京的好友一起下场。台湾人和印尼人球龄都有十几年,那个北京的好友当时也打了七八年,他们约在难度比较高的北京CBD高尔夫球场,就是这一次,李剑光的第一次下场就打了97杆,并且打了一个小鸟,这个小鸟也是当时全场的唯一一个鸟。
打了一年练习场才下场,或许只有李剑光才耐得住。李剑光的人生哲学其实很简单,“耐得住的平常心”,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却很难有人做得到。
耐得住的平常心,不只属于他的高尔夫,也是他在生意场上厚积薄发给人带来的惊喜。从1995年经营西藏家具到现在,李剑光每次都把最顶级的西藏古董家具留下来,现在,他手中将近200件的西藏家具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希望它们最终的归宿是国内的某家博物馆,让国人有机会好好欣赏它们,也算是我为西藏人民和西藏文化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非锦标主义者的胜利
每天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工作时也是在咖啡厅喝咖啡,这样的生活李剑光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在忙于奔波推销艺术品的画廊老板中,李剑光绝对算得上是“极少派”。
虽然他一直处于自由和非锦标状态,但他的名字却与一系列“先行”联系在一起--中国大陆最早经营西藏家具的古董商,最早经营油画的画廊老板,他也是本土画廊中最早按照国际运作方式签约众多艺术家的艺术经纪人……
这个非锦标主义者的胜利与他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西藏之行有关。
1991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国科技报做记者的李剑光没有去上班,他睡到上午十点多,起床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出去散散心。于是,他带了几千块钱,到了北京火车站,问售票员,“有什么车马上开吗?”售票员给了他一张去兰州的火车票。
那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没有目标,他想走到哪算哪。他一路走过了青海湖、敦煌,后来到了格尔木,他看了看地图,发现离西藏不远。“那时候没有好的公路,正好能搭车,便跟几个老外一起,翻越唐古拉山,坐着汽车就到了西藏。”
三天三夜,他们经历了千难万险,有时候汽车陷到泥沼里,全部人都要下车推。但这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磕长头的人,无比虔诚地一路匍匐奔向拉萨,那时候他想,“也许这世界上没有哪种力量可以战胜得了这种信仰。”
由于在北京经常和艺术家朋友混在一起,在西藏十多天中,李剑光对西藏的艺术有着不同于其他旅游者的敏感。他当时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三张唐卡,随后,他又买了两个西藏的鎏金佛像,一齐背回北京。西藏的人文、宗教与艺术令他深深迷恋,他相信,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他还会再回来。
五年后,已经成功经营画廊的李剑光又回到了西藏,但这一次,他是去那里做生意。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李剑光几乎每年要去三到四次西藏,每次都会买回一百多件家具,并从其中精选二十件作为收藏。
现在的李剑光喝着咖啡谈生意的从容,跟他在球场上不慌不忙打球的心境没有什么不同。即使发挥稳定,练球刻苦,也并不追求每次下场必须打到多少杆。
1995年,李剑光第一次在西藏买下了30万的家具,他当时根本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市场,市场在哪里,完全是凭借着对自己审美的自信,而事实是,三个月之后柳暗花明,一发而不可收。
李剑光说自己运气很好,其实,比运气更重要的是,他更知道什么时候该冒进到极致,什么时候该保守到默默无闻,这大概跟打高尔夫的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
《小康·财智》=Q 李剑光=A
Q:朋友说你经常能出其不意地打出小鸟,有什么经验之谈?
A:我时常会在某一个洞冒险,所以有机会打出小鸟甚至老鹰,但更多的时候是失败。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嘛。
Q:听说你曾经历过四个人在同一个洞打出四只小鸟?
A:在华堂五杆洞,其实本该是四只鸟,结果变成了三只鸟。大家都上了果岭,都是鸟推,四个球距离球洞形同伞状,我最远所以先推,压力也最大。但我进了,接下来的两人也顺利推进。最后一个人,也是我们当中打的最好的一个,近在咫尺,居然没进!唉,这就是高尔夫!我们错失了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早知如此,给他OK多好呀!
Q:这种几率非常少见,所以你觉得打球时什么最重要?
A:当然是心态,越是急于求成,心态越不平和,越会适得其反,如果你从容应对,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太差。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