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券“烧”断资金链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24券,团购
  • 发布时间:2013-06-27 16:23

  相对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团购网站就是一个广告信息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它是一个生活服务小帮手;对商家而言,它是一个靠让利吸引客户的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平台。

  继团宝网后,另一家曾跻身团购前十的大型团购网站24券宣布无限期暂停运营,最终在经历83天的“休假式停业”后,终于在2013年1月正式关闭。

  24券成立于团购行业急剧膨胀的2010年,从成立到倒闭,前后不到3年。在此期间,24券获得过六轮累计约5000万美元的融资。在最为风光的时候,24券的销售额曾经位居团购行业亚军。

  24券的倒闭不是个例,背后是团购行业的哀鸿一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6177家,累计关闭3482家,死亡率已达56%,团购网站网站数量在急剧减少。同时,市场走向高度集中—目前前5家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整体量的88%,几家全国性团购网站在支撑着整个行业的规模。

  深陷电商定位误区

  事实上,从团购进入中国开始,很多人一直把它当成是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网站这一电子交易平台将商家与消费者衔接起来,前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后端为商家提供服务。

  但实际上,在疯狂扩张的中,99%的团购网站为了营收完全不顾“吃相”—团购鼻祖Groupon以服务性产品为主,而中国的团购网站在售的多数产品已经是实体产品,24券就是典型企业。甚至成为某些商家的“下水道”,一些商家与团购网站合作纯粹为了处理积压和库存的商品。在消费者心中,团购网站成了“低价市场”的代名词。

  由此,团购市场逐渐沦落为“竞底市场”—消费者只为低价买单,导致劣币驱除良币,优质商品和服务逐渐被低劣商品和服务所填埋。这进一步驱使团购网站只能靠低价争取用户,低价进一步加速劣币驱除良币。最终,整个团购市场不是在“竞优”,而是在“竞底”,将价格打至底线。

  实际上,团购并不等于电子商务,团购网站卖的并不是商品,而是商品和商家信息,虽然它是通过在线交易的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对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团购网站就是一个广告信息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它是一个生活服务小帮手;对商家而言,它是一个靠让利吸引客户的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平台。商家所让之利来源于,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所需付出广告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团购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为商家的商品和服务提高精确营销服务。一句话,对商家来说,团购网站就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但从目前来看,以24券为代表的团购网站的注意力并非在此,而在如何获取更低的价格,如何快速做大规模,甚至如何通过“死用户”(团购了但并未消费的用户)赚钱。很显然,这不具备可以持续的力量。

  疯狂扩张致“暴毙”

  24券为何突然暴毙崩盘?表面上看,是创业团队与投资方的矛盾冲突引发。真的这么简单吗?

  从24券倒闭后创始人兼CEO杜一楠短短3000字的自身书以及员工的指责来看,他显然做得不够好!

  24券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拿到了约5000万美元的融资,应该说,拿钱不少。对杜一楠来讲,在资本层面,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拿钱的能力,而是持续拿钱的能力。24券马来西亚投资方未能持续投资,甚至撤出本已注入的资金,不排除不看好中国团购市场前景,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投资方认为24券并未用好投资人的钱,也缺乏继续用好的能力。

  2011年4月至8月,先后拿到两轮融资的24券突然一改原来“稳健拓展”的发展思路,调整为“快速扩张”。短短几个月内,分站从20个城市扩张到104个城市,员工从300人猛增至4500人。

  疯狂扩张是导致24券“暴毙”的罪魁祸首。

  疯狂扩张导致运营成本高企,现金流告急。疯狂扩张带来高交易额流水的同时也带来了高亏损。在2011年8月24券完成扩张之初,累积账面亏损就已到达8千万至1亿元左右。

  疯狂扩张带来管理失控。管理并未跟上快速扩张,从而导致未能形成合力,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竞争对手公司过来的“卧底”,谈好的商家优先在竞争对手的团购网站上单,之后才在24券上单。从24券倒闭后前员工公布一些细节看,由于杜一楠缺乏管理经验,导致24券在管理上一团混乱,开启的完完全全是“粗放经营”的模式。在做“保量团购”时,24券向大量商家总计支付了近2000万元的保证金,却没有人负责在团购项目结束后收回保证金,因此后期当业务员离职,商家倒闭,很大一部分保证金已无法收回。

  回归行业价值本质

  24券倒闭是偶然中的必然,是烧钱换市场—资本驱动下强行高速奔跑导致呼吸困难(现金流断裂)、动作变形(管理失控)的必然结果。

  那么团购网站的未来在哪里?排名较为靠前的团购网站曾经做过各种尝试,最终都折戟沉沙,团购转型电商已被证明是死路一条。实际上,未来有两类团购网站将会活得很好:一是扎根本地,贴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深度服务的团购网站,二是大型电商平台的团购频道。

  在2012年里,中国的团购行业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团购的常态化。随着资本热钱逐渐退潮,团购网站在2012年几乎都是靠自力更生的精细化运营而坚持到年底,团购行业逐渐回归商业本质。

  在这一转变过程当中,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逐渐凸显,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手机团购突飞猛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部分领先的团购网站已有近三成的销售额贡献来自手机。从团购的本质来看,团购的优势领域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在某种意义上,团购的价值是提高新商家的认知度和老商家的翻台率。

  对团购网站而言,在资本热潮退却后,要想好好生存,必须回归团购行业本质,尊重商业规律;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则要立足所涉足的产业,深刻理解产业特征和产业逻辑,将产业本质与团购的本质紧密融合,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新价值。

  对消费者而言,成功的团购网站应意味着轻松、时尚、品质的生活方式的指南者和小帮手;对商家而言,成功的团购网站是应是获取优质注意力和购买力的主流手段之一。

  *作者系和君咨询合伙人

  ■文/许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