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陈大戈传记(一)

  • 来源:江南
  • 关键字:陈大戈
  • 发布时间:2013-08-25 13:24

  序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的1976年,随着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的相继去世,由他们所代表的那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此走入了历史,渐渐地远去……

  不久,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并制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改革的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国际接轨的新浪潮。逐步演绎成,“全民经商”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经济的社会思潮!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后近三十年,长期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为了告别贫困、实现奔向小康的目标,人们以各种方式,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社会实践,又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变异,所有制的性质及其实现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片面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拜金、拜权的负面现象。一时之间沉渣泛起,鱼龙混杂。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与滞后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克服一切不健康的社会思潮,也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巨的历史任务。历史的责任是要让社会的新生代,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之中,重新建树起不断进取的信念,继承发扬持续奋斗的精神。

  纵观当前的世界形势,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虎視旦旦,亡我之心不死!重温共和国国歌的涵义,让新生的一代了解共和国建国的历史,了解千百万不怕流血牺牲的先辈们,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从中接受教育。牢牢记取:建国以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挫折和血的历史教训,克服一切低级趣味,要强化、巩固和捍卫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以浓重的笔墨,书写了一位女共产党人波澜起伏的一生。她经历过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死和屈辱,她以信仰为基石,在逆境中毫不动摇。奉献出对人民的一片忠诚。她以幸存者的姿态,淡然地面对一切荣辱、默默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无私无畏地走完了她平凡而光辉的一生。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编者2008年7月于上海

  我只是一个幸存者

  陈大戈摄于1985年

  浙江省委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给陈大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金质纪念章

  表彰革命老人的历史功迹

  前言

  我仅仅是一个幸存者。虽然也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与千千万万为了今天而献出了生命的先烈们相比,我的遭遇是不值得一提的。

  能够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看着共和国的诞生,看着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已是太幸运了!祖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感到无比的幸福!

  但当前的社会,在一片光明的背后,还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提法?是为了摆脱社会贫困、积蓄国力、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对此,我们共产党人必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如今的社会现状已经失衡: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大大削弱。远离这二大群体和日趋严重的二极分化;与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资本主义实质的特权阶层,已在逐渐成形!隐伏着我党致命的危险!

  “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全中国人民都能富裕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产主义是我们崇高的信念。所以党的旗帜依然要鲜明!要坚持反对剝削!反对奴役!反对压迫!这才真正符合我们建党的宗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劳苦的人民大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恩人。没有他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无产阶级的革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们要时刻地提醒!要无时无刻地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假如有一天淡忘了……

  无视劳苦大众的基本利益?与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疾苦!丧失了应有的扰患意识。政权建设一旦脱离了根本!对老百姓而言,权力就会变成十分可怕的东西。

  那末,共产党的性质也就会接着变质!人民的政权就会面临———被篡夺!或遭崩溃的危险。近百年来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会不保!因此同志们……要警钟长鸣啊!”

  陈大戈2006年6月

  作者简介:

  王云林先生,生于1938年。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长年从事高等艺术教育与学术研究。是中囯木笔绘画技法的始创者

  学术专著《木笔绘画技法研究》,199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报曾九期连载先生的木笔绘画技法,蜚声海内外。

  先生家学深厚,能诗能文,善书善画。2011年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王云林艺海行舟》、瓷著《醉心集》,在国内外同时发行,广受好评。

  先生思想深沉,視野开阔。04—08年撰写了长篇文学传纪《落叶》。深情地刻划了一名女共产党人,她坚持信念,旡私旡畏、奋斗终生的悲壮经历。近日又以记敍的手法,创作完成了长篇的文学著作《逐梦》。描写新中国建立后的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一群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过程。先生著文,笔法细腻、情节感人。虽已年逾古稀,仍耳聪目明、精神不减当年。至今仍在笔耕不缀。

  编者2013年2月20日

  落葉

  哀鸿声声恸地悲……阴霾沉沉奈何天。

  匹夫有责赴国难,女儿岂可让须眉?

  愤笔滔滔泣鬼神,文章似火字字雷!

  敢抛头颅洒热血!曲尽己力全大爱,

  君不见:

  抡林弹雨、她同仇敌忾!

  忍辱负重、她至死不悔!

  斗转星移——俱往矣!

  寒风凛冽!那片枯葉……

  已轻轻地飘落尘埃。

  留下了几许辛酸、和两行清泪……

  一夜无眠,老人伫立在窗前。这是一所建在山坡上的市级医院老干部病房。病房位于大楼的第十二层,从窗口可以远眺整个城市。

  天空开始破晓,远山背后透出一抹朝霞,霞光渐渐驱散了黑夜。宽阔的富春江,在绿树掩隐的鹳山一侧,静静地流淌。犹如一匹素练,环绕着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蜿蜒东去。晨曦中,大街小巷在慢慢地苏醒,矗立在市中心的一栋栋高楼大厦,从晨雾弥漫的朦胧之中,呈现出它们挺拔的身姿。雾中的江边码头上,小渔船陆续靠岸,渔民们搬出各种刚刚捕获的新鲜鱼虾,开始叫卖……

  已是仲秋时节,但天气依然十分闷热,只有在这清晨时分,江面上才会飘来丝丝透着雾气的凉爽轻风,沁人心脾。老人深深地吸了口清新的空气,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深深地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嘴角凝重的线条,在凉风中渐渐地舒展,老太太刚刚度过了九十四岁的生日。

  她凝望着流向远处的一江秋水,思绪深深地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之中。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岁月,正是苦难的祖国、苦难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之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与敌人拼死搏杀、浴血奋战!她仿佛又回到那过去了的,难以忘怀的岁月……

  1930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七十余年,她历经过最黑暗统治的时期。当年在白色恐怖的上海,血气方刚的她,曾直接参与组织过纺织工人的二次大罢工,1937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她接受过一生之中难以忘怀的革命洗礼,1938至1943年,在抗日救亡的前线、在敌后的游击战场,她历经过真枪实弹、艰苦卓绝的斗争。

  无论在猛烈的炮火之下,还是在敌人的刑场之上,或者在令人窒息的地牢里,坚强的革命信念,主宰着她柔弱的身躯,始终与顽敌奋力抗争!始终不渝地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在她的一生之中,有过交织着幸福与痛苦的爱情生活,也有过遭遇背叛、被诬陷、被遗弃的惨痛经历。对于这所有的一切,她都无怨无悔。但是每当想起那三个在战争年代不幸夭折的亲生孩子,她的心就会收缩、疼痛,无法自己。

  简洁的病房,小小的书桌,桌上放着一只暗红色精致的小木盒,打开了盒盖,里面放着一枚金灿灿的纪念章,在台灯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中共浙江省委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给老人的一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章。表彰这位革命的老战士在六十多年前,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小木盒的旁边,放着老人正在亲笔书写的: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和政治局常委们的答谢信。

  信尚未写完,抚今追昔,老太太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历史场景,一位位个性鲜活的革命战友,重新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潮,久久难以平息……

  一

  陈大戈幼年时乳名素怀、学名陈圣云。一九一二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生于江南绍兴有名的东湖古镇塘里陈,《陈介丰》的新宅。

  绍兴东湖,人杰地灵,是浙江有名的风景区。它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湖“塘里陈”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它的南面前方是一条弯弯的小河,背后却是一条宽阔的大运河,著名的绍兴乌蓬船和大货船南来北往,穿梭在运河上,带活了这一方的经济。

  《陈介丰》是塘里陈氏家族的族号,建有新、老二座大宅。宅院临水而建。宅前宅后都邻河,大户人家的宅后,建有当地人称的后水仓,相当于私家码头,货船可以直接在此装卸货物。老宅门前有一棵数百年老的大樟树,四、五个人也围抱不住,树冠象一顶巨伞,足可覆盖大半亩地。

  大热天的傍晚,这里的人们习惯聚集在大树下纳凉,树旁有一大片青草地,放牛娃们每日在草坪上牧牛,间或围在大樟树下嘻戏。新宅与老宅相距百米左右,两栋宅子之间,沿河建有一条长廊。宅前是用青石铺就的地坪,每到秋收割稻的季节,人们就在这里打场、用大竹垫凉晒稻谷,一派丰裕的景象。

  《陈介丰》新宅,是一座前后四进的大宅院,每一进都建有天井、正厅和左右两排起居室,东西两厢是楼房。从前门到后面的水仓,间距二百步,大小住房数十间。正门的河岸建有一垛高高的照壁,正对着乌黑的大台门。

  河上筑有一座小石桥,小河对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当年这里的河水,没有被人为污染,河里的鱼呀、虾呀,自由自在地生长,小河的水质清洌甘甜,著名的绍兴黄酒,就是用水乡的河水酿造。人们在此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绵延不绝。

  陈氏家族有良田百亩,东湖的龙山盛产优质花岗石,“龙山石矿”是当年陈氏家族的公产。

  《介丰酒坊》名动乡里,在全国各地都设有连锁经销的酒坊。《介丰老酒》用纯糯米、曲麦酿制而成,有祖传的制作工艺,酒质愈陈愈好。在介丰的酒窖里,储藏有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的陈酒。酒坛都用黄泥封口,堆得象一座座小山,踏进酒窖,扑鼻而来的是一股令人陶醉、醇厚的酒香。

  《陈介丰》又是当地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执掌《介丰》产业的是素怀的父亲,陈老先生名凤锵,字紫仪。是一位具有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前清解元,学识渊博、精研儒家学说。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主张实业救国,早年拥护同盟会,与徐锡麟、秋瑾、王金发等革命志士交好,在当地颇有影响。曾捐款为秋瑾女士创办的大通学堂购买枪支、支持辛亥革命。

  老先生在世时,亲自主持经营庞大的家族产业,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分号之间,十分辛劳。老夫人李氏带领三房女眷(紫仪先生兄弟三房)主内治家。

  辛亥革命前,是陈氏家族兴旺发达的时期,陈家新宅就是在那时候落成的。当时的介丰黄酒名达三江,供不应求。老先生经济实力雄厚,除了兴办实业,还投资银号、商铺等。民国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到处兵荒马乱,尤其在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后,整个民族都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陈氏产业遭到重创。老先生精疲力竭,加之后继乏人,对各地酒坊疏于打理,家业便开始逐年衰败。

  紫仪老先生育有三男四女,都被送入学堂求学,孩子们追求自己的事业,一个个离开了老家。长子昌华,毕业于浙江大学前身的《浙江高级工业专科学校》,幼子昌明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长女、次女和三女均毕业于《湘湖女子师范学校》。只有次子中学毕业后,留在绍兴经商,继承家业。

  素怀是最小的女儿,自幼个性活泼、开朗,豪气不让须眉,老先生视为掌上明珠。当年,年仅十四岁的素怀,得到开明父亲的允许,离家外出求学,独自来到邻县上虞,考入白马湖畔著名的《春晖中学》做插班生。

  春晖中学背湖而建,湖中玉莲飘香,四面环山。在湖光山色的环抱之中,宛若一处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环顾!四周古木参天,满眼苍翠碧绿。到了春暖花开时节,一片鸟语花香,身处在这般理想化的自然环境之中,好似进了人间仙境。

  素怀家学深厚、从小聪敏好学,在这所学校里,她如鱼得水。她志向高远,立志要以文报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当一名教化民众的国文教师。小小年纪就开

  始学习写作,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深得师长们的喜爱。

  当年上虞的春晖中学,是五四运动后,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的隐居之地,白马湖畔先后聚集着:朱自清、夏丐尊、朱光潜、丰子恺、何夏吾、江翼时和王任叔(巴人)等一批著名的学者。他们都是一些受过新文化运动熏陶、具有民主意识、传统文化修养深厚的文坛名流。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把新文化运动的火种,播撒到来自四方的莘莘学子的心中。特别是王任叔(巴人)先生,他对自己班上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弟子尤为关爱,亲自对她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真缔。还介绍进步的刋物让她阅读、年轻的素怀在春晖中学,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为她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1928年春,未满十七岁的素怀跟随导师巴人来到上海。初来时,住在法租界金神父路的姐夫家中。了巴人在上海法租界的兴华中学教书,后来出任申报副刊的总编辑。素怀在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的同时,巴人先生通过特殊途径,替她买来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有关中国共产党,建党宗旨的各种书籍共十九本。在当时这些都是当局明令的禁书。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素怀好奇、贪婪地阅读这些禁书,大开其眼界!从书中她才知道俄国的十月革命,工人和士兵们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从中她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知道在1921年上海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正在唤起民众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的黑暗统治。她这些书籍深深地打动了她那年轻的心,为她开启了一条通向往光明并为之奋斗之路。

  同年的夏秋之际,她用姐姐湘湖师范的毕业证书,直接报考了《上海大夏大学》录取于汉文学系。冒用二姐陈祥云的名字,开始了三年的大学生活。

  二十年代末的大夏大学,是上海私立的一所高等学府。处于“五四”学生运动之后的校园里,汇集了各种政治派别,和各类社会思潮。学生们思想活跃、交流广泛,学术空气十分浓厚。不同的治国理念、对立的学术流派,相互冲撞、争论。各党派之间的斗争也异常之激烈。刚入学的新生们,犹如进入了一座烈火熊熊的大熔炉,经受着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和锤炼。

  在大夏大学众多的社会思潮之中,成为主流的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情结。把握这一主流的正是中共地下党。

  在校的青年学生里,还活跃着一批偏激的无政府主义派与托洛茨基派,和与之对立反动的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等等。大革命后期社会上动荡的现象,同样反映在大学的校园里。各种政治势力的互相角逐,影响着青年学生们的前途和命运。

  冒名的“陈祥云”学习成绩优秀,文学创作水平出众,加之她自身有一种与生俱来大家风范的气质,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种政治派别竞相争夺的对象。

  素怀从幼年起,她就受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怀有一颗报国之心,她要以秋瑾烈士为榜样,投身于救国革命的大洪流之中。她以冷静的目光观察、区分各种政治势力,在阅读了众多马列主义的著作之后,她更加坚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先后参加了由鲁迅先生及郓代英等名人发起的“反帝民主大同盟”和进步的文学团体“乐天文艺社”。积极参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读书会”,自觉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在党的引导下,她创办了校内的进步刊物《展望文艺》,担任社长兼主编,该刊物传播新思想,观点十分鲜明,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块宣传阵地,颇受广大进步学生的喜爱和支持。曾邀请左联作家柔石、钱杏邨、胡也频、丁玲等知名作家来校为同学们作演讲,演讲会集中了三百余人,声势壮大、轰动一时!他们用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与国民党右派、反动的“国家主义”派对垒,展开唇枪舌战,反对列强以各种形式侵略中国,宣传爱国主义的思想。她因为才学出众,组织能力强,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被进步学生推举为校刊《大夏大学季刊》的责任编辑。她坚定地选择了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把新文学创作,当作理想的职业。此时,她正式要求参加左联作家联盟,开始使用大戈的笔名,用犀利的笔触,撰写杂文、短评,口诛笔伐,抨击时弊。

  当年,大夏大学中共地下党的政治影响日益广泛,学生们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致使上海的反动当局大为恐慌。1930年春,当局派出军警,突然包围了大夏大学的学生宿舍,逮捕了五位进步学生(三男二女),投入龙华监狱。其中有一位女同学,中共地下党员蒋斐然是大戈的密友。另有一位江苏籍激进的男同学名叫王为雄,在一次“反帝大同盟”的集会上,他表现慷慨激烈,曾跃上台阶,奋力砸碎了大夏大学的校牌。

  五位同学的被捕,激发起大夏大学广大青年学生的愤慨,纷纷参加罢课.打起“爱国无罪”的巨幅标语,抗议反动当局迫害进步学生,强烈要求校方出面营救被捕同学。上海复旦等大学的学生也群起声援。这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广大师生成立了“营救被捕同学后援会”。推举出一男一女二位同学为后援会正、副会长,其中的一位就是陈大戈。他们四出奔走,代表全校进步学生,向反动当局交涉。为了向反动当局示威,年轻的大戈特地穿上一件猩红色的旗袍,在同学们的护卫下来到监狱,探视被捕的同学,同时向反动当局当面递交学生联名签署的抗议信,强烈要求无条件释放爱国学生!据王为雄的四叔王守公老先生生前回忆:那天他正好去狱中探视侄儿,眼见这个年轻女孩,胆子真大,竟然敢穿着鲜红色的旗袍来到龙华监狱,这是

  向国民党当局示威!老先生内心暗暗为侄儿,有这么一位知己的女同学深感欣慰。同时也为这女孩的大胆举动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也会因此而遭至不测。

  这场斗争持续了近三个月,最后以五位同学“无罪释放”,获全胜而告终。在这场斗争中,陈大戈勇敢主动地接受了严峻考验,她不顾个人安危,以顽强的斗志与反动当局展开有理、有据的斗争。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才能和思想水平,得到了中共地下党和群众的信赖。

  1930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会上重点批判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停止了发动全国总起义、进攻中心城市的盲动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各自独立开展经常性工作的组织形式。

  由于全会只是着重追究了立三同志的个人责任,对冒险主义的错误思想与实质,没有作彻底纠正,因而党内的左倾思想依然严重存在。大革命失败后,又由于立三路线的错误,导致党中央以及江苏省委机关在上海的处境非常艰难。敌我之间的斗争形势复杂而严峻。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被敌人捕杀,不少党的基层组织机构遭到破坏。

  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斗争最艰难的时刻,当年10月,陈大戈在大夏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自觉选择终身要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当时大夏的党支部书记是郭履康同志。

  为了在严酷的斗争中保存实力,党中央的一些组织机构,进入了更加隐蔽的状态,办公地址经常更换。在这危急关头,很需要补充一部分年轻优秀,经过基层锻炼的共产党员去充实中央、省委与地区的各级组织,完善与健全组织系统,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各项秘密工作。

  那时中共中央军委在武汉成立了长江局,在上海相应设立了联络局。1931年春,帅孟奇同志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归国,到上海出任中央军委,长江局机要秘书、兼任江苏省委妇女部长。

  由于大戈在大夏主办进步读物、组织营救被捕学生,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她即将毕业时,为了保护她的安全,避免反动当局的迫害,根据大戈个人各方面的条件:她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出色的工作能力与优越的社会关系等等,省党委决定让陈大戈转入地下,上调至中共中央驻上海的军委机关,在李硕勋同志和帅大姐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机要工作。这是党对她的关怀、保护和重用。

  陈大戈出生在江南大地主家庭,自幼锦衣玉食,在成长与求学的过程中,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拓展了视野……

  经过新旧思想、复杂而剧烈的冲撞!她最终她选择了马列主义,走上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

  在当年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滩,陈大戈由一名年轻的大学生,转变成为一个职业的地下工作者,在严峻的战斗环境之中,肩负起党所赋予的重要责任。

  在回忆录中她写道:“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充满着一种使命感,一种发自内心自觉、向往革命的崇高的信念!”。她摒弃了与生俱来安于享受的生活态度,努力克服自身在性格、思想、习惯诸多方面的弱点,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她进工厂去做女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居陋舍,吃粗茶淡饭。立志要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在党的培养下,她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1929年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批判立三路线的错误之后,中央做了大量艰苦的调正、重建工作。党的地下组织渐渐得到恢复,组织系统也逐步健全,工作又开始步入正轨。

  可是在31年这年春天,又意外地发生了重大变故,中共长江局武汉负责人尤崇新被捕叛变,紧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的主要领导人顾顺章被捕投敌。党的中央各级机构完全暴露,处于极端危急的关口。幸而我党打入敌特机构内部的钱壮飞同志得悉此讯后,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消息通报给中央,为党的各级组织赢得了紧急转移的时间,及时挽救了危局!当时在上海的周恩来等中央负责同志,以及中央、中央军委、各级办事机构、及下属人员,在4月27日一夜之间全部转移、分散、隐蔽!迅速消失在大上海茫茫的人海之中。

  4月28日一早,敌人倾巢出动,霎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上海。马路上不断有拉着警笛声的警车呼啸而过……

  在中央军委机关工作的帅孟奇与陈大戈,闻讯转移到上海西区周家桥工厂区的一处冷僻的地方,合并入中共沪西区委。原任江苏省委妇女部长的帅孟奇,仍领导区委妇女工作,陈大戈担任沪西区委宣传委员。区委在这个非常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深入工厂、发动组织工会。大戈化名王爱娣深入纱厂当女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培养工人骨干,积蓄、储存斗争的力量。

  她还肩负着一项重任:负责接待各地往来的战友,及时掩护被敌特追捕、通缉的党内同志。将他们安排、转移、隐蔽、疏散到安全地带。当时的沪西地区,集中了大大小小许多的棉纺织厂和丝织厂,工人比较密集,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成为隐蔽、掩护战友的有利条件。区委将这项工作分散到各个联络点,秘密地分头进行。这项工作十分艰巨,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那段时期,沪西区委曾经通过各种渠道,把一批批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就地隐蔽、疏散,及时转送到江西、福建苏区与各地的红军部队。

  大戈从隐蔽设在云南路477号福兴商号的联络点,“老板娘”朱大姐处,接受过一项外地来沪的安置任务。她把这一家大小数口人安顿在徐家汇某理发店的楼上。为了掩护当家女人的身份,还特地负责安排她进了申新纱厂当女工。

  这位风尘朴朴、外表沉静,个性豁达的女主人大名叫向德志,她的气质与众不同。初到上海时,因为人生地不熟,很不习惯上海的生活环境,显得十分孤僻。但却与大戈性情相投、倾心相处,二人一见如故,倍觉亲近。在交流中,她向大戈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担忧。原来他的丈夫自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部队转战在两湖地区洪湖一带打游击。他们全家人一直都在逃避反动派的追捕和截杀。为了一家的安危,为了不让丈夫受家庭的牵制,地下党采取了措施,组织安排她带着全家历尽艰险,隐蔽地来到大上海。她动情地拿出一张身着戎装、蓄着小胡子的男人照片,指着照片上站在大榕树下微笑着的男人告诉大戈,这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丈夫,他是赫赫有名、率部南昌起义的军长“贺龙”。丈夫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有时会飘然而至,又不知何时又会悄然离去……,她无时不在为丈夫的安危担忧。

  这是大戈第一次听说贺龙的大名,心中无比敬佩这位贺军长自幼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多次大起大落,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向大姐还告诉大戈:贺龙的姐姐贺英姑,也是一位巾帼女英雄,她的英名在当地叱咤风云,令反动的地主恶霸闻风丧胆。崇尚英雄主义的陈大戈,自小以秋谨为楷模,聆听了向大姐介绍“贺龙”、“贺英姑”的传奇经历后,十分仰慕,内心无比的激动。她的视野豁然开阔,眼前展现出一片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人们高举着红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她渴望着能早日加入这冲锋陷阵的战斗行列。

  大戈结识向德志的过程,对她的人生日后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者,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时,大戈还意外地接待了一位自己找上门来的,当日表现激进,砸碎校牌而被当局逮捕入狱的大夏同学王为雄。一年前,在大夏,为了解救被捕的五位同学,她曾经代表学校后援会,去向反动当局抗议、交涉,在龙华探监时,曾与他见过一面,对他有较深的印象。

  据王自称:他是通过大夏的同学多方打听后,才找到她的住处。他表示,虽然并不十分清楚大戈的真正身份,但看到她在大夏时的表现,凭直觉认为大戈就是他要找的人。而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大戈,能寻找到中共地下党的组织。

  王为雄的出现十分突然,“他要找党”,说话如此地直白?

  在大夏时,曾从支部书记郭履康处了解:王为雄社会关系复杂,他在中学时曾加入过共产主义青年团,行为过激,不是党内成员。对于他此行的真实意图,大戈很是警惕!王为雄毫不隐讳,坦诚地向大戈讲述了他所面临的窘境:

  原来,王为雄出狱后不久,便被大夏大学除名。当时他认识一个同乡名叫陈伯杨,据陈说他自己是地下党员。陈伯杨告诉王为雄:“CP、CY,共产党和共青团名称不同,其实是一个组织的二大系统,党、团可以合一”。1931年春,陈伯杨指使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回到苏北原籍,去当地发展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加入过共青团的王为雄,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由于他口不择言,思想、行为过激,社会关系复杂等诸多原因,大夏大学党支部出于谨慎,一直未能发展他入党。陈伯杨的这番言论甚合他的心意。于是回到了家乡苏北高邮县,招徕了一批中、小学时的同学,和社会上的一些青年。自称受中共上海地下党的派遣,回乡组建发展地下党。他把这些人发展为“地下党员”。还成立了苏北高邮县“中共地下党城乡支部”,自任“支部书记”。那年正值苏北地区发大水,饥民蜂拥进城,酿成了“抢米风潮”。陈伯杨亲临现场,鼓动以王为雄为首的“城乡支部”人员,打出中共旗号参与抢米风潮。

  中共江苏省委苏北地区下属在该县原有的地下党组织,意外地发现这个新冒出来、来历不明的外来组织,行为十分出格,一时难以判断。于是派出人员与之联络,主张对抢米风潮进行妥善疏导,希望王做饥民的工作,及时疏散人群,防止反动当局武力镇压,避免造成无谓牺牲。但始料不及的是,煽动饥民抢米的这一切,其实是国民党特务陈伯杨设置的圈套,当真正的地下党被诱出水面、刚一露头,就被敌人在一夜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真、假二个组织的人员一网打尽,投入监狱。一时间血雨腥风、玉石俱焚。苏北的地下党遭受了一场浩劫,在这事件中有一人牺牲在狱中。出事的那天,王为雄正好离家去镇江,到他二叔处借钱,才躲过了此劫。

  闯下了泼天大祸,王为雄连夜逃往上海,再也不敢回乡,借住在堂弟王为儒处。为了躲避追捕,他曾报考了福建厦门大学,试图离开上海。当他坐轮船前往厦门,谁知途中,福建方面已经得悉船上有共党嫌疑,当局派出的特务,正等候在厦门码头上。船到达时,只见岸上戒备森严,特务们在出口处逐一检查上岸的旅客,场面十分拥挤。王为雄何等机敏,趁混乱之中他跳上一条小船,避走鼓浪屿。

  不得已,他寻找机会潜回了上海。先去大夏大学找过蒋斐然,蒋对他很是冷淡,无奈之中,他想起了曾出面营救过自己的陈大戈,颇费周折才找到了她……。

  由于他的轻信和盲动,惹出了一场泼天大祸。如今正被江苏全省通缉,他已经走投无路!特来找共产党的组织,请求庇护!

  大戈认真听完他的陈述,认为此事问题严重,牵涉面大,必须立即上报省委。因攸关组织安危,不便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她对王安抚了一番,只表示同意替他想想办法,设法请朋友帮帮忙,让王为雄留下联络地址。

  大戈把这些情节,如实地向区党委作了详细汇报,江苏省委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陈伯杨此人,原本就是打入党内的特务内奸。他指使王为雄去苏北“建党”的整个事件,是一起有计划的政治阴谋,目的是以王为雄为诱饵,阴谋肃清苏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陈伯杨达到这个目的后,因破获地下党有功,不久被国民党江苏省当局委任为特工部门的“苏北地区肃反专员”。他利用王为雄政治上的激进、幼稚,行为盲目和想出人头地的心理,策划了这起这起事件,给我党造成了直接危害。罪魁祸首是这个特务,而这个王为雄,盲从陈伯杨,竟然以“中共城乡支部”的名义,惹出了这一场事端。问题虽然严重,但鉴于他当时并非党内成员,是被陈伯阳所愚弄的激进青年。事后能主动说明事件的全部经过,有悔改表现,对查明事实真相、惩处内奸有一定的帮助。地区党委决定对他不予处理。同时指示大戈,对与王为雄的接触,须持谨慎态度,不宜涉及党内的任何机密。

  陈大戈对这位大学同学,原本了解不多,按照区委指示:要在日常工作中对他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几次接触,对王为雄的种种遭遇,和如此狼狈的处境,大戈存有几分同情。在取得组织同意之后,将他安排在共青团区委外围的宣传机构,做些文字抄写工作。

  王为雄长得高大英俊,端正的四方脸上,五官轮廓分明,天生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眉宇中透出勃勃英气。由于莽撞的野心,他度过了一段惊涛骇浪般的“后大学”生活,他象一叶没有着落的小舟,四处随风飘荡。在大戈的帮助下,总算此时安定了下来,找到了自己可以信赖的人。他文学底子好,写得一手好字,加之精力充沛,适合做群众性的宣传工作。(解放后,关于这段经历:在干部履历中他自称:“曾任过共青团沪西区委秘书”)

  当年党的秘密工作单线联系,党的外围工、团组织也都由专人联络。区委为了保护组织的安全,只允许大戈一人可以与王为雄直接接触。王为雄为了将功补过,表现十分积极,主动伴随大戈,保护她出入沪西大大小小各家工厂,联络工人群众、组织培养骨干力量。有时大戈独自外出,他也会风雨无阻地悄悄跟随,充当她的保护人。有一次大戈外出途中,碰上几个流氓纠缠,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与他们厮打,直到闻风赶来许多工人群众,才驱散了这些流氓,事后,大戈才发现被打得鼻青眼肿,一瘸一拐地远远离去的王为雄的背影,令大戈无比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日寇开始不断向上海增兵,全国上下震动,上海开始涌动着一场巨大的反日风暴。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却变本加厉地疯狂残害、镇压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此时,党的各级机关,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做着各种应变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联系和发动工人群众,年轻的大戈受上级指派,直接进入纱厂,当上了一名日夜翻班的挡车工。她为了革命,离开了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抛弃了大小姐安逸的生活,甘心来到贫苦的社会最底层。

  为了掩护她的身份,在生活上更加贴近当时的女工。组织上决定为大戈物色一位合适的同志,组织一个“家庭”。对大戈而言,为了党的事业,她可以去出生入死。生活在工人群体之中,即使灰头土脸,她也会努力自觉、义无反顾地去完成党的任务。但当处在为自己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刻,在她的心理上,在思想深处,她决不会去考虑五大三粗的普通工人,这就是根深蒂固的家庭烙印,在她身上必然的反映,她毕竟出生于生活条件优越的地主家庭。

  经过几番筛选,党组织认为:王为雄是她大学时的同学,又是她的直接联系人。年龄相当、文化背景接近、人也聪明、要求进步的愿望强烈,表现也比较出色,虽然有不少毛病,但主流还是向上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侧面考察,没有发现什么重大问题。作为培养对象,可以接纳王为雄与大戈组织一个“家庭”,组织征求大戈的意见?

  大戈起初同意与为雄相处时,纯粹是出于工作环境的需要。组成这种看似小家庭的形式,正好可以掩护自己的身份。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思想上的交流日益深入,文化与家庭背景的相似,令二个年轻人有了比较多的共同语言。为雄坦陈了自己的家庭状况,和自己成长的全部经历后,为赢得芳心,他开始大胆地追求大戈。他对大戈千依百顺,生活上体贴入微,还用尽心思、花样百出、信誓旦旦、几近疯狂。大戈年轻的心,也从为雄的关爱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何况在高大英俊的王为雄身上,也有着足够吸引她的地方,最终她下意识地选择了为雄。有着共同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二个年轻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相恋、相爱的状态,在地下斗争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中走到了一起,发展成为“誓志不逾”的伴侣,培养出彼此的默契和情感,滋润着他们的战斗生活,成了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亲人和同志。

  组织上虽然撮合了他俩的“婚姻”,但帅大姐告诫大戈:即使成了夫妻,也必须严守党的机密,决不可以暴露自己在党内所从事的职务。

  郭履康和蒋斐然二位大夏的密友,对于他俩的婚姻,曾告诫大戈:“为雄此人生性浮躁、行事轻狂,对他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当年处在极度紧张的斗争环境中,大戈完全陶醉于丈夫的曲意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爱之中。但她还是保留着一条底线,严守党内的机密。王为雄也了解地下党的保密制度,并不过问大戈在党内的具体事务。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蔡廷楷、蒋光鼐等爱国将领指挥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的推动之下,枪口一致对外,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寇的入侵。上海的工人、学生、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声援爱国军人的抗日斗志。沪西工人组成了“抗日救护队”走上战场。大戈与另一位区委委员湖北大姐,一起组织发动女工看护伤员。可叹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抗击日寇的十九路军支援不力,致使弹尽粮绝。英勇的抗日将士组织大刀队奋力拼杀,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重创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这场著名的淞沪抗战,悲壮惨烈!十九路军孤军作战数月后,仍然得不到支援,最后才不得不挥泪撤离战场。执行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却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允许日寇进驻上海。

  不久,在上海爆发了一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丰田纱厂日商迫害工人的反日大罢工!声势浩大,席卷了整个上海。中共沪西区委组织发动了各厂工人,募集钱物大力声援!支持丰田罢工的工友们,坚持斗争。在火热的斗争中,大戈深入各工厂,与工友们同吃同住,深得工人姐妹的信任。同时她有目的地发现、培养工人中的骨干力量,组织起工人纠察队,与敌人抗衡。

  声势浩大的丰田纱厂大罢工,最后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许多革命同志被捕入狱,工人群众被武装的军警驱散。由于叛徒告密,沪西区委组织工人声援大罢工的领导者帅孟奇同志,在一家丝厂的宿舍内被捕,被关押在卫戍司令部的看守所里。帅大姐被叛徒指认,遭到敌人的严刑逼供,敌人打落了她的牙齿,打断了她的腿骨。但她坚贞不屈、严守机密,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只能把她转移到龙华监狱长期关押。据说帅大姐被作为政治犯,在狱中关押了整整四个年头,直到1936年才获释出狱。

  陈大戈也在申新纱厂的车间里同时落入敌手。遭逮捕的还有一大批工人骨干。他们的罪名是反对当局,参与声援大罢工。起初,大戈与被捕的工友关押在一起,她们团结一致、相互鼓励,严词抗议当局胡乱抓人。敌人知道这些人中,必定有共产党在鼓动,但并不掌握确凿的证据。这么多女工被关在看守所,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反响,有道是法不罚众,在找不到定罪证据的情况下,被捕的工人被陆续释放出狱,但是敌人却继续关押着大戈,她在工人中间进行赤色宣传、鼓动工人罢工、是个危险人物。只是苦于不能确认她的身份,而且此时的大戈已怀有身孕。

  大戈的长兄陈昌华得悉妹妹入狱,立即告知在绍兴的父亲,老父闻讯马上赶到上海,他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设法营救。焦急的长兄去狱中探视,发现妹妹神色自如,精神抖擞。反而劝慰兄长,说当局拿不出证据,迟早会放人,不必替她担心。

  家人在多方努力下,化了三百元大洋上下打点,当局最后才同意交保释放,父兄把大戈赎出监狱,直接带她回到了绍兴家中。

  怀着身孕的大戈,从十四岁离开家乡,多年后回到了东湖的老家。陈家上下有几十口人,看到阔别多年的四小姐,竟然挺着大肚子回来,一时间议论纷纷,这在封建的大家庭中,自然是件伤风败俗的事情。一向开明的父亲紫仪老先生,虽然并没有深责,内心也难以接受,他深深后悔,不该同意心爱的女儿去上海求学,他决定为女儿另外安排出路。

  在此期间,邵力子的女儿慧贞,正准备赴英国留学,前来邀请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极力鼓动大戈一同前去英国,可是大戈回绝了她的盛情。后来又有一位从美国留学归国的世家子弟,就职于国防部的年轻军官,多次委托媒人前来求亲,也都被大戈婉辞坚拒。1933年春夏之交时节,大戈的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取名馨儿。

  回到家乡,暂作身心调整的大戈,向父亲表明了心迹,自己已经有了追求的事业,也已心有所属,虽没有正式举办过婚礼,但她与为雄的结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要一辈子同他在一起。她向父兄详细叙述为雄的为人、门第背景和家庭出身。王家虽已家道中落、但祖上也算是书香门第。她盛赞为雄家学渊源深厚、善书能诗,古文造诣颇深。尤其此人有一腔抱负,他日终非池中之物,前程必然远大。陈老先生一向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十分钟爱。女儿的见识不凡,异于常人,终于被她的执着和自信所感染。但耳闻不如眼见,便决定陪同女儿前去上海“相亲”,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个令女儿芳心自许的苏北小子是何等样人?

  王为雄祖先原是蒙族人,姓不花。先祖不花帖木耳是忽必律麾下的一员大将,元初曾封王,定居河南舞阳。元末弃武从文,以王为姓迁往江苏,以儒学、古汉语、诗书传家。据说:赫赫有名的清代汉文学、经史学大家王念孙,为其子王引之启蒙、受教于为雄的高曾祖父,曾致书老人深表谢忱。这封珍藏多年的书信文稿,直到文革动乱时才被抄没流失,十分可惜!为雄父辈共有兄弟四人。其父为长,名守廉(字峭白)文采出众。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中心小学,自任校长。后曾担任过上海某报刊的主编。他为人耿直,秉性孤傲,不合时群。因不满当局官绅勾结、鱼肉乡里,当年他在县衙官邸门前,破口大骂三日,当局也奈何不了这位狂生。为雄系长房长子,其父重病弥留之际,唤小为雄到病榻前,执儿之手,要听孩儿即兴朗诵一首唐诗,小为雄不假思索,脱口诵道:“三月桃花落更开,晓燕……远飞来”其父惊闻此句,微闭的双眼忽然睁开!待儿朗诵至“夜半杜鹃流啼血,不醒东风唤不回”时,其父闭目长叹一声:“天意如此,吾命休矣!”当晚呕血不止,与世长辞……可惜年仅35岁,殁于肺痨。其时为雄尚幼年,仅九岁。

  为雄,字元健。生于1909年,家学底子深厚,自幼读古文、背诗词,聪慧过人。那时家道己中落,买不起更多的纸,为雄每日清晨早起,在青砖地上,用笔蘸着清水练习写字,青砖会吸水,可以反复地练写字,少年的刻苦,他练就了一手好字。为雄求新求变异、好动不好静,喜欢寻求刺激。其父去世后家道中落,生活艰难。他与寡母和妹妹(为俊)相依为命。幸而家中略有薄田数亩,依靠变卖家私度日。母亲为人厚道贤淑,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为雄十五岁那年,依靠叔父的资助去南京东大附中求学,1928年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班)。他从小自命不凡。有一番理想抱负、其父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处世的格言,以明其志,故而为儿取名“为雄”。为雄传承了其父孤傲的天性,自持甚高、胆识过人,养成了偏执、过激的个性。以至于后来在政治上,盲目轻信了陈伯杨,被其愚弄,险些遭至没顶之灾。

  大戈白净的脸上带着一种从容和自信,散发出大家闺秀的天生气度。她处事豁达、为人庄重,在她娇小的身躯中,似乎蕴藏着一种不容为他人所轻视的气质。对大戈的学识才华,王为雄更是暗暗钦佩,又是心仪、又深感自卑,不敢有非份之想。对大戈二次不遗余力的亲身救助,他有知遇之感,深怀感激。

  万万想不到竟在他风雨飘摇,几乎坠入谷底之时,命运之神,意外地为他创造了与大戈携手共进的机会。他用尽了心思,努力紧紧地抓住,对这一梦寐以求的机缘巧合,决不放手!这一机缘,居然出自共产党地下斗争形势的需要。

  为雄把大戈比喻为一尘不染、白璧无瑕的“玉莲”。(数十年后在安定环境中,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他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玉莲斋》)。

  丰田纱厂大罢工,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为雄得知大戈在工厂被捕,随即多方托人打听妻子的下落,但是他不敢贸然去狱中探视。虽然在大搜捕的黑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让他侥幸躲过了一劫。但是当年在苏北被通缉的案子还未了结,他哪能自己送上门去?妻子进了监狱,中断了他与地下党的唯一联系。在一场腥风血雨之后,党的地下组织也加强了防范,保密纪律更加严明。碍于复杂的时世,也没有人敢于同他接触,一段时间里,令他茫然无措。

  终于在半年后的一天,堂兄王为儒送来一封从绍兴寄来的信,他才得知妻子已被岳父保释回到家乡,还平安地为他产下了儿子。信中还说她与父亲不日要一起来到上海与他会面,地点定在城隍庙的老正兴酒楼。为雄喜出望外,半年多来,他在忐忑不安中生活,无数次期待着与妻子的重逢,一朝将要成为现实,令他激动万分。

  到了约定的时日,他把自己精心打点了一番,身穿一袭七成新淡青色的士林布长衫,足登一双乌黑的千层底布鞋,新理的头发梳理整洁,虽然朴素无华,但他精神抖擞、风度翩翩,高高魁梧的个子、眉清目秀,真是一表人才。

  为雄与堂兄来到酒楼,见到了陈老先生,他一恭到底,毕恭毕敬执晚辈之礼。老先生初见之下,已经有了三分好感,谈话间问及家世门庭?为雄操着一口南京官话对答如流,坦然直叙毫不拘泥。虽然家境败落,却无丝毫贫寒之窘态。说到家学文章,他更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尤其谈到对字画、钱币、古玩的见识,说得头头是道,正是投了老先生之所好。一老一少谈兴甚浓,十分投契,竟如忘年之旧识。

  陈老先生本是饱学之士,精通儒学。见为雄有如此才学,虽略显稚嫩,却谈吐不俗,不卑不亢、意气风发,爱惜之心油然而生。有道是爱屋及乌,可见女儿见识不凡。他当即认可了这位被女儿钟情的年轻人。席间同坐的有一位长者,江浙名流,中国银行某分行行长俞介眉先生,是老先生的同窗好友。俞老对为雄也大加赞赏,陈老先生决定要为女儿、女婿补办正式婚礼,佳期定在当年的八月中秋。

  为雄在大戈入狱的这段时间里,混迹于在上海的同乡,一些文人、墨客之间。他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在不经意之间,学习并积累了不少文博、古玩方面的知识。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二位同乡世交,成为他的良师益友。一位是世代收藏名家宣古愚老先生;另一位是儿时的玩伴画家王陶民。

  宣老先生年过花甲、学识渊博。他擅长收藏字画、古钱,名闻海内。时人称誉:“鉴赏字画尚有其匹,深谙古钱海内无双”。他是为雄先父的故交密友,个性独特、落拓不羁,与为雄气味相投,结成了忘年之交。虽有家财万贯,但平日衣着朴素、不尚修饰,终年身穿一件旧布长衫。每日怀揣光洋五圆,带着为雄进出各式酒肆茶楼,吃遍了沪上各帮佳肴名菜、遍游了上海各处的古玩市场。把一身的古玩鉴赏知识,现身说法、倾囊相授。对王为雄学识、素养的积累,愚老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另一位画家王陶民,也是怪才,与为雄自幼交往、情同手足。他为人厚道,比为雄年长,却从不欺小。为雄的父亲学识渊博,在世时视陶民如己出,也可算是入室弟子。成年后陶民个性狷介、不合时群,颇有乃师之风。家境也不富裕,自幼钟情于书画篆刻,浸淫十余载,不到三十岁已经名动乡里。他自持清高、不随波逐流,倾毕生精力于笔墨挥洒、金石篆刻之道,造诣不俗。在当时的上海,已挤身于国画名家之列。曾任上海新华艺专“中国画系主任”。他不但画艺出众,更有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在家乡沦陷后,日寇慕名,企图邀其出山,出任伪职。但他坚守民族气节,逃避到农村,隐迹于上海,不为所用。在1932年—1936年这段时期,正是他书画成熟的全盛时期。他与为雄谈诗论画,趣味相投,交往莫逆,相赠画作不下十余件。陶民不幸身染肺病,长期贫病交加,不改夙志。抗战后期,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王为雄与此类名士、画家、学者交往,耳濡目染,得益良多。为他自身修养的提高,为日后从事的文化领导工作,奠定了学识基础。

  因而在应对老岳丈的询问时,他能对答如流。令大戈十分吃惊!仅仅不到半年时日,他怎会有如此长进?为雄事后笑对妻子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不见了长长半年!这些学问,大都是在这半年之中现批、现买来的”!这也算是为雄的过人之处。机缘巧合、岳丈青睐、天公作美,终于促成了这对有情之人。

  陈老先生为了补办这场隆重而又不落俗套的婚礼,发信给时在南京、身居要职的义弟邵力子先生,请这位女儿的干爹,来沪替女儿证婚。力子先生回信一口允诺,但因中秋日有重要应酬,要晚一天才能到上海。为此婚礼改在农历八月十六日,在沪上重举行。证婚人除了邵力子,还有那位俞介眉先生,主婚人为陈紫仪老先生和为雄的四叔王守公先生(时任江苏某法院推事),来宾中有宣古愚老先生、王陶民先生、宋文灏先生、长兄陈昌华,以及蒋斐然等大夏大学的同学、好友齐来祝贺。

  婚礼之后,陈老先生返回绍兴。他知道女婿喜爱收藏字画,特派专人送来十数件立轴、册页。都是明清画坛名家的真迹。权充女儿的嫁妆。证婚人邵力子先生赠送了一件十分名贵的稀罕之物,是一张精工糅制,长三米的金钱豹皮,作为见面之礼。介眉先生赠送小夫妻的是一对“嵌宝赤金龙凤手镯”。

  次日,夫妻二人按当时的习俗,回乡拜见了高堂寡母。原来王为雄在少年时奉母亲之命,在老家已娶有一房妻室。是一位叫丘红的乡里女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封建传统思想还主宰着整个中国大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的现象很普遍。当时的年轻人为追求婚姻自由,逃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为了反封建而离家出走、另外成家的也比比皆是。为雄早年离家,很少回乡,家中人丁稀少,对于在家尽心伺奉婆母的妻子,他心存感激,却少了一份真情。妻子虽也识字,嫁鸡随鸡不免旧俗,但在当时允许一夫多妻的社会,丈夫另有所爱,她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对大戈而言,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理解社会风俗和为雄的难处。毕竟婚姻已是既成事实。如果父亲早知他在家已有妻室,这场婚事是决不可能应允的。眼见丘姐为人淳朴厚道,在家乡默默地照料年迈的婆婆,却得不到丈夫的真爱,倒生出一番愧疚同情之心。短短数天相处,丘姐与她姐妹相称、互诉衷曲。在旁的为雄感动不已。

  爱子心切的母亲,见儿子带回这么一位通情达理、漂亮能干的新媳妇,儿子身边从此有人照料。一想到此,心中颇觉欣慰。妹妹为俊十分仰慕这位知书达理的新嫂嫂,全家气氛融洽。

  数天后,夫妻二人返回上海,大戈继续从事地下党的机密工作。每月寄钱给丘红补贴家用、赡养老母,维护亲情。

  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丘红与大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通书信、共话家常。妹妹为俊也常与大戈通信,相互问候通报家事。

  当时蒋介石调集重兵,正向江西红色根据地、中央苏区发动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国民党的中统、军统、警特系统,同时在上海大肆进行文化围剿,疯狂地屠杀革命的知识分子。柔石、胡也频等青年作家,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对隐秘战线的地下党,进行疯狂的打击。上海地下党的电台多次遭到敌人严重破坏。为了保持与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上海联络局急需一部备用电台,大戈与为雄接受了这件重要的任务,在除夕之夜以探亲的名义,出现在南京的哥嫂家中,请求大哥无论如何要设法为她搞一部电台。

  大戈的长兄陈昌华,当时在国民党南京军政部机械修造总厂,任电信部总工程师,是无线电设计专业制造方面的专家。他知道妹妹的政治信仰,也同情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听了妹妹的来意,略作沉思后,他慨然允诺。这电台需要找齐零配件后,自己组装,但搜集主要的部件很不容易,需要一点时间,电台配套成功后,他会立即通知并设法运送去上海。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机密而又危险的任务。

  二个月后,电台装配完成,质量和性能都十分可靠。大戈让为雄再次上南京,在三牌楼两步桥昌华哥的家中,把电台的机件巧妙地伪装后,隐蔽地运回上海。把这台电台亲手交给了中共上海联络局外号叫陈胖子的陈懿德。懿德同志对王为雄在完成这一任务,以及在隐蔽运送过程中的表现大为赞赏。

  为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后,自然十分兴奋。继而,他自告奋勇地去了一次连云港,通过他的好朋友周鹏,弄到了国民党党务机要处内部的一份电讯密码,也一并呈交给老陈。为雄向陈诉说自己在1928年曾加入过共青团,1929年党团合一的时候,理应已自动转为正式党员。却至今一直没有得到组织关系的认可正式转党。

  他询问老陈,是否可以通过他,呈请组织确认,他已具备了党员的资格?

  在立三路线时期,党内曾有过“团党合一”的说法。这种简单草率的做法,为敌特创造了可乘之机,从而对党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许多在隐蔽战线工作的地下党员因此被捕杀!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对党团不分的这种错误做法进行了清理,已经得到了纠正。

  大夏大学党支部,对王为雄过激的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曾多次作过郑重的研究,尤其在他发生了回乡“建党事件”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与严重的政治后果,区党委十分慎重,一直没能考虑他的入党要求。在沪西工人大罢工的那段时期,王为雄以往的那种激进、过左的行为已有所收敛,大戈作为党组织指派的乛联系人,正准备向区委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发展、接收他入党的申请。但很不巧,由于帅大姐和自己都相继被捕,为雄的入党问题就此耽搁了下来。

  为雄“转党”的这种说法,虽非事实,因为三十年代后,已不再会有这种转党的可能,况且,对为雄在南京东大附中加入共青团后,进入大夏预科班直至被捕,前前后后的经历。大夏党支部与区党委,在彻查高邮亊件中均已查明,正因为他此时尚非党内成员,所以才不作任何处理。这三年来为雄表现还不错,还成了自己的丈夫,为了能更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若陈懿德同志能代表组织,认可正式接收为雄入党,她也深为自己的丈夫高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