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陈大戈传记(五)

  • 来源:江南
  • 关键字:陈大戈
  • 发布时间:2013-08-25 13:34

  回归军部的期盼,一直在支撑着她,对方一次又一次的爽约,丝毫没有影响她回归部队的热诚。满怀对丈夫的信任,心地善良的大戈,居然没有丝毫怀疑其中的原因。她在复信中说:“感谢组织的关心!既然形势如此严峻,江北的联络人员难以到达上海,她可以自己设法直接前往苏北!”王为雄很快又有信回复,并转达了军部领导的“组织意见”:为了她的安全,不同意她的冒险行动!总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万一归队不成,可以留在绍兴。希望大戈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配合浙东四明山游击区,开展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

  直到1944年的夏天,苏北新四军军部终于来人,到东湖(圹里陈)德星小学找陈祥云。此人化名张涛,自称受新四军苏中军区城工部徐平羽部长亲自派遣,前来与四小姐接洽。大戈知道“城工部”是新四军“敌工部”的别称。是专门负责敌占区地下斗争的“情报部门”。但是对这位部长的大名,她却十分陌生。只见张涛在确认是自己所要找的人之后,从衣角处抽出一张纸条递给大戈。她细细一看,原来是为雄的亲笔介绍信。意思是特派张涛同志前来,转达军部意见!望接洽,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后面的署名是“白如”。

  “夫为白如,妻为青如”,是他们夫妻之间多年来的专用称呼。大戈问张涛:“此信何人所写”?来人谔然道:“是徐部长呀!徐平羽同志亲笔所写的呀!他说,你认得出他的笔迹”!

  大戈这才知道丈夫已改名换姓。但奇怪的是?为何在他所有来信中,却只字未提!由于战争年代的环境险恶,他们夫妻通信时双方都不用真实姓名。但大戈想象不出丈夫为什么要真的改姓换名?

  她一时间来不及细想,便问张涛的来意?张道:“四明山游击区长期被敌人围困,急需地方全力支援,你是我党的老同志,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军部领导希望你留在绍兴,配合浙东四明山游击区开展地区工作。

  接着说:部长命我去四明山联系谭启龙同志。特地先绕道前来送信。同时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游击区战士伤病甚多,急需筹集经费,买药送上山去。徐部长亲口告诉我说:你是他的爱人、是我党的老同志。无论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你,一定能有解决的办法”。

  当大戈听到,游击区急需筹集买药的经费,当即一口应承。立即赶到新宅向父亲说明情由:购买药品需要银元,用来救助四明山上伤病的抗日志士。识大体的老人并不多问,当即取出五百大洋,交给女儿。老人道:“事关民族大义,有甚急用尽管开口!做父亲的定会全力担当。大戈捧起这包银元返身回校,亲手交给张涛。同时让张涛转达谭启龙同志:只要部队有急需,不论何时?她都会尽全力支援。这位化名张涛的人真名叫胡怀德,离开大戈后直奔四明山根据地。

  张涛走后不久,大戈很快收到为雄唯一的妹妹,为俊的来信,告诉大戈她已经参加了革命,已婚。丈夫陈志方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从延安南下新四军的干部,丈夫说,早在延安时,就认得你大名顶顶的陈大戈,对你的印象很深刻。

  信中提及“在二年前,为雄哥在苏中行政公署任秘书长的时候,突然回乡逼迫家中的大嫂离婚。理由是部队上有了新规定,革命队伍中实行一夫一妻制。为此嫂子很是伤心!母亲也非常生气。这些年来嫂嫂在家服侍母亲全家相安无事,直到如今,嫂子仍在照料母亲。为俊认为,哥哥这样做有失仁厚、令人寒心。由于一直没有你的信息,直到最近才知道你在绍兴乡下养伤,丘嫂说:如为了成全大戈,离婚她是可以同意的。”

  大戈拿着这封重如千斤的家书。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并没有要求为雄去离婚呀!丘姐这位传统女性,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也知书达理。十七岁那年由父母之命嫁到王家,还生过一个孩子(小鲁子)体弱多病很小便夭折了。为雄常年离家,她克尽妇道,在家中无怨无悔地替为雄服侍婆母。自己却心安理得地,以追求婚姻自由“停妻再娶”。丘姐为人本份,深明事理,心地善良。诚心实意地接纳了大戈,二人以姐妹相称。她用柔弱的肩膀在家乡,替丈夫承担着孝敬婆母的责任。这是何等可贵的情怀?想不到为雄居然会去逼迫丘姐离婚!?为俊信中明白地表示了不满。

  大戈激愤之余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为俊的,告诉她:在1940年至1942年间,自己在苏南茅山地区。与为雄分处两地。那时环境险恶无法联系。所以根本不知道为雄去家乡迫使丘姐离异之事。请为俊代为转达对丘姐的歉意!信中还问候了婆婆的近况?并附寄汇款三十大洋给丘姐贴补家用。

  第二封短信写给为雄。直言责问这个叫“徐平羽”的城工部长,原来就是你王为雄!改名、换姓为何要隐瞒?同时责问:究竟为什么你要找借口,去家乡逼迫丘姐离婚?如此大事在多次的来信之中,为何居然一字不提?这二件事必须来信说说明白!为雄很快就有回信,对改名换姓之事他不以为然。从小他就有远大志向,很想施展一番抱负。参加革命后,愈来愈不喜欢父亲为他所起“为雄”的这亇名字。虽然有点气魄!却“鬼气过重”。“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太显悲凉!在革命队伍中,改名换姓的人比比皆是,自己只是效仿而已。一时忽略,没有及时相告。在我俩之间嘛!还是白如、青如相称来得体己。至于那年回家想与丘离婚,也完全是为她的前途着想。难不成要她活寡守一辈子!她还年轻,碰到合适的人还可以再嫁。“离婚”也是为了还她身心自由!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最后也没有真的离成。他劝大戈没有必要猜疑,不要想得太多!如此二大疑团?居然被他轻描淡写地,解释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大戈无可奈何?只得暂且相信他的这番解释。而内心的疑问?却总也挥之不去。虽明知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可为雄远在几百里之外,她鞭长莫及。处于当时的战乱环境,她有时内心还会自责,自己怎么也会象小女人似的疑神疑鬼?对在前方的丈夫如此地多心眼!

  已经成为新四军城工部长的徐平羽,仍旧定期会寄来家书。向大戈通报平安和新四军近期的战况。信中的言词依然那么亲切,对她母子的安抚与关怀跃然于纸面。似乎他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南方的妻儿。

  但此时的大戈心里很明白,为雄所代表的不只是“军部组织的意见”,他在来信中多次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不必在战事紧张的关头拖着伤痛的身躯,赶往苏北前线,这会令他和组织担心”!他“代表组织已与浙东游击区取得了联系”,“谭启龙同志也同意让自己留在家乡工作”等等。既然组织不让她北上归队,她只得服从党的决定,归队的愿望明显已无法实现。此刻的她对丈夫思念之心,渐渐降到了谷底!

  她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坦然地去面对眼前所有的一切。时刻准备等待着组织的召唤,在日复一日平静的生活中,办她的事、安心地教书育儿。

  1945年早春,大戈的父亲陈老先生因积劳成疾、药石无效,病逝在商旅途中。大哥陈昌华闻听恶耗!从西安日夜兼程赶回奔丧。兄妹二人一别多年,相见之下抱头痛哭、悲働万分。

  在日伪统治的时期,敌人曾多次威逼、利诱,陈老先生出任伪乡长。老先生洁身自好不予理会!而他的三弟,吸食雅片、成天吞云吐雾,人品卑微。早年留学日本,他趁机出面充任伪职。

  陈老先生和李老夫人视为不齿,虽系兄弟同胞。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浊不可同流。老先生愤然断腕绝交!关闭了通往三房的腰廊之门。并嘱咐本房子弟一律不准与三房往来。陈老先生高风亮节,至死保持着爱国情操。他的逝世惊动了四邻八乡,吊唁送丧者何止千人。

  是年的八月十五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艰苦抗战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千万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惜!这位可敬的陈老先生,没能等到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之时,大戈百感交集!她噙着满眶热泪作诗一首:

  倭寇夺我庐沟桥,杀声震天呼声高!

  血汱神州八万里,马革裹尸逞英豪。

  闷雷滚滚传胜利,红旗掩面泪滔滔。

  儿孙毋忘家国耻,重建河山靠尔曹

  胜利不久,大戈又收到了丈夫的来信。在庆幸胜利的同时,他流露出对时局前景的忧虑。抗战虽然获得了胜利,局势反而复杂起来。国家面临着是和平还是内战?两种前途。

  老百姓渴望:收拾山河、重建家园、期待和平、向往社会安定。而蒋介石却在调兵遣将,全力以赴,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局势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一时难以预测?

  丈夫在信中说:最近又去看过相、还测了字,前景似乎不甚乐观,眼下“国军”气势汹汹!全副美式装备,一场大决战廹在眉睫!成敗将在此一举。所以他要预先“未雨绸缪”?“成、败”两手都要作好准备。

  为了“以防万一”信中两处提及“狡兔三窟”之典故。暗中明示大戈,要与邵力子和昌华大哥,经常保持良好的联系。

  信上还不合时宜的提及了,在上虞春辉中学旁那神秘的“白马湖”。那是大戈少年时期所幢景的世外桃源。也是历代先贤们,曾经隐居过的地方。大戈与他在当年在热恋时,曾订下过“白马湖的生死之约”。

  以天地为证,俩人立誓!无论革命成败,只要人还在、心还在,到了晚年夫妻俩,定要相携到白马湖去共度余生。

  此约不得反悔,否则天理不容!还约定如果战争年代,夫妻散失在两地,各自用“白如”与“青如”的昵称,在上海的申报上登载寻人启事。

  他在信中向大戈袒露“以防万一”心迹的同时;又一次旧事重提。信誓旦旦的表示:革命无论成败如何?他都将信守定约,到那时他定会抛却世上的一切烦恼,直奔上虞白马湖畔,与大戈相携归隐终老,效仿先贤去做一对画意诗情中的神仙眷侣。

  似假非假,似真非真。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款款深情、思念与眷恋,着实感人。并非是在痴人说梦。大戈看完此信低头沉思?在甚觉欣慰之余……一丝丝忧虑袭上心头?她受过党的教育多年,政治上的敏感性极强。她隐隐地发覚丈夫有一种不很穏定、游移的心态?从妻子与战友的角度,她当即写了一封回信。

  并附诗一首。

  碧血飞天起彩虹,战鼓隆隆逐苍龙。

  红旗所向卷落葉,犁庭扫穴刮秋风。

  激情如潮难自已,身不由己在浙东。

  寄语夫君莫回首,飮马长江称英雄,

  注:清王夫子之《宋论十高宗》有扫穴犁庭以靖中原之句,诗中蕴含着款款深情,与意志坚定的崇高信念,充满着妻子对丈夫的鼓励与期望?

  大戈在信中表示:白马湖之约,一直铭记在心,定会信守承诺!对此你大可不必担心。她语重心长地规劝丈夫:对时局不要心生疑虑,切不可丧失信念!要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切不能做党的同路人!要做一个意志坚定、对党忠诚、能让亲人引以为豪的党的好干部。

  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抗战,面对被战火烤焦、满目创痍的广袤国土。田地荒芜、哀鸿遍野、老百姓劫后余生。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中全会,书面发表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建国的构想。主张在社会民主的基础上,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联合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拥护。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却无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的强烈呼声,虚以委蛇,在和平谈判幌子的掩护下,调集部署军队、积极备战!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依仗数百万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正规军,以及从日寇投降后,所接收的大量武器弹药。自以为能够集中力量,一举歼灭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及时地分析了当时的战略形势,认为单方面一厢情愿地期待蒋介石放弃独裁统治,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幼稚病。

  我党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考验,又经历了八年抗战的锤炼,党已比过去成熟,军队也更加强大,还有大片解放区、根据地作为后盾。最重要的是我党的政治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全国人民的支持。正像古人所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倒行逆施、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总体分析:解放区军民士气高昂,蒋军士气低落、厌战情绪泛滥。

  对于内战,我党的明确表示:“一是反对、二是不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老蒋胆敢轻举妄动,必定加速他的失败和灭亡。这种观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全党统一。

  此时的徐平羽,虽尚未达到一飞冲天的程度,但也已不再是那只“赶不上架的鸭子”。他巳由苏中军区的城工(敌工)部长、调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的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的交际处处长,还受命代表苏中军区新四军,参与军事调定工作。大战之前,他虽然有过成败两种过慮,但执行党的决议,他仍然十分坚定,工作积极主动,组织能力出色,多次得到军部党委的表彰。

  可是大戈她怎能料想,她先后四次,把自己被捕前后与获救脱险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写成报告,按组织程序,通过苏中军区城工部,向军部党委汇报的去信,其中包括主动请求接受组织审查,迫切盼望能批准她伤愈后自动归队的请求。这些信件材料,竟悉数被林某这个小女人所扣压!全都石沉了大海。

  这个素质低劣、心胸狭隘的女人,狠狠地一刀切断了大戈与军部联系的渠道,她的理由十分充足,要“坚决捍卫”好不容易夺得的“胜利果实”。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为了占有别人的丈夫!她自私地把大戈看成了心中之大敌……。

  陈大戈参加革命比林要早了整整十年,大戈在红军与抗战时期,党内外的职务,也远高于徐平羽。如果让她返回军部,组织上万一追究起原因,她苦心经营的小家庭,包括徐平羽的政治地位、与自己日后的前景,都将被打回原形,常言道:最毒妇人心!所以她想方设法,为了坚决阻止徐平羽派人接她回来,干脆一把火把大戈所有来信、全部上报材料统统烧光!彻底杜绝徐的側隐之心,也让大戈彻底断了归队之可能!决不让她有回归队伍的余地。为了遮人耳目,林还抹杀良知、居然在不明真相的人群之中散布流言……,把大戈在江西时保释出狱的往事,诬陷为“自首变节”!大造徐平羽已与大戈划清界限,早已正式分手的舆论。

  此时内心十分矛盾的徐平羽,明知林的这种种作为,将会对大戈造成极大伤害!他实在于心不忍。但细细地想来……不知深浅的小林,为维护既得的利益,毁信此举也是迫于无奈,若让大戈回归,自己的前程确实堪扰。尤其担心的是陈司令员,他的性格刚正不阿,真相大白的话,后果难料。徐平羽内心自相矛盾,举步维艰!虽曾先后三次去信,答应大戈前往上海等待归队,以赎前愆,求得心安。但三次总因林的激烈反对,大吵大闹,寻死觅活。最终他没有派出人员去上海……

  个人利益与党纪对垒!良心与私心交战!他举棋不定。直至林当着他的面,干脆用一把火烧毁了大戈所有的汇报材料及信件,身为敌工部长的他,脆弱的良知,最终屈从于自私的邪念。

  随着对敌斗争的形势好转,前方战场节节胜利!徐平羽在新四军内的职务也在步步晋升,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他与林的小家庭生活相对稳定,孩子一个个的出生,被他封杀在浙江的陈大戈,逐渐淡出了军部领导的视野、也淡出了他的生活,他似乎毋容为此而操心,觉得己无后顾之扰!。

  人心呀!若蒙上了尘埃,叵测一时种下了恶果,一旦发出了芽,定会让人追悔莫及、苦不堪言!而那位毫无戒备之心,善良得不可思议的陈大戈,竟会不加分析,默默地承受了“江面被敌人封锁,来人无法通行的现实”!欣然服从了所谓“组织”的安排。然而她万万想不到“安居家乡,就地工作的组织安排”,居然是为了成全一个“重婚”的小家庭!是他们盗用了军党委名义所设的骗局。由于她恪守党纪,忠实于党组织,始终自觉地被动等待着组织的审查决定,在不知不觉之中,掉进了别人的布局,造成表面现象上的“自动脱党”,差一点毁掉了自己几乎是一辈子的政治生命。

  在大戈看来,这完全出乎于从党性的高度去思考,因为她的被捕、获救、以及脱险的前前后后,太过于传奇,军党委自然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与考察。作为一名老资格、在党多年的职业革命者,必须从大局出发,应该自觉自愿、毫无怨言、安安心心地接受组织的审查。

  她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尽力地做好党所指派的工作。自觉地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丝毫不在意个人的得失。

  在人生的道路上,徐平羽经历过种种的曲折之后,正如他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从前的那些冲动、幼稚的毛病已不再重犯,随着阅历的丰富,政治上老练了。又由于陈老总坦诚的信任,政治地位不断地攀升与稳固,长期以来心理方面的压抑感,已几乎完全消失了!尤其是“公开重婚”后,年轻的林某在生理方面,更能给予他极大的满足。他暗暗地在庆幸,自己到了江北之后,毎一步几乎都走得很顺利。

  但他不是一个能安于现状的人,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数年之后,稳定的生活现状,渐渐归于平淡,他对林的兴奋感也在逐年谈化。方始发觉若有所失,自己的精神世界很空虚,缺失了早先曾拥有过的诸如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与林缺少相知的共同语言,尤其是年龄、阅历、文化程度与思想境界的深度等等方面,存在着无法协调的差异。两人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少。然而林对他的占有欲、控制欲,却在日益膨胀!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阅历的不断丰富,政治素质也在渐渐提高,一心要以全新面貌开始全新生活的徐平羽,在自己的脑海里却会不时地闪现陈大戈的影子,她那往日的大家风范、文采卓约、坚定从容、充满着活力、端庄娟秀的音容笑貌,一直挥之不去!从前的那种充实、而又激动人心的夫妻生活,似乎都尚在眼前。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想要彻底割断自己的历史,谈何容易?他突然意识到失去了的竟是如此地可贵。在他自己的心灵深处,往昔对于大戈的眷恋,始终难以割舍。那风雨同舟的十余年,是她伴随自己共同经历了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大戈与他在一起度过了充满着激情与理想的年轻时代,他们有过共同的向往与追求、相似的志趣与爱好,还有着几乎相同的文化背景。在他心目之中,大戈始终是那么地清澈、纯洁、亮丽。就像是洁白无瑕的一朵玉莲花。一想起与大戈的“白马湖之约”,内心的激荡……让他的灵魂无法平息。

  有道是距离产生美感!思念让他发现,在他的心中,大戈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替代的。

  此刻他开始反思自己为一己之私欲的那些所作所为,这些年,不仅伤害了大戈,也让自己背上了负疚、追悔莫及、沉重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热衷于和大戈通信,他想用信中的文字语言去慰抚大戈,企图通过文字的交流,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从中多少能得到精神上些许企盼的慰籍。

  他实在意想不到,对于自己长期以来所编造的谎言,大戈竟会如此的坚信不疑,她的感情和信念竟会如此地专一。她所表现出来的党性,依然是那样地忠贞。读着大戈的诗与信,使他汗颜,心灵为之深深震撼!

  他明白,在党内,像大戈这一类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自以为摆脱了外界束缚的徐平羽,又一次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无形而又沉重的精神压力!

  此时,正处在解放战争大决战的时期。据他的许多老战友回忆: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后,徐平羽在反顽斗争中,立下过不小的战功。解放战争之初,他调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作为军调处我军代表,从事过三方谈判,情报分析与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后任我华中野战军七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在1946年8月,与刘季平同志受命组建黄河大队,任副大队长。率领一支由边区后方留守机关,各类成员二千多人组成的杂牌队伍(其中有八十多岁的边区正、副议长、边区议员及新安旅行团成员,新安军烈子弟小学的师生,还包括军官家属与在行军中分娩的婴儿),只配有扱少数的警卫战士。浩浩荡荡地远涉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天上有敌机,身后有追兵,长途跋涉历经数月,从淮阴到了山东沂蒙山区,再西渡黄河直至冀南故城县。行程上千公里,做到无一伤亡。据说他们的队伍,被蒋介石误判为陈、粟大军的主力,因而指挥国民党大军紧追不舍。牵制了山东战场整个战局,为我野战军主力创造了有利战机!赢得了孟良崮战役,围歼七十四师、击毙张灵甫的重大胜利!

  被誉为“铁流”的黄河大队,在征途中,作为主要的领导人之一的徐平羽,他顾全大局、头脑冷静、指挥果断!与尾随的大敌,灵活周旋,同时认真贯彻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大批党外上层人士,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干部。在这场伟大战役中他功不可没。

  在文化建设方面,徐平羽具有前瞻意识,他登高望远。从新四军初创时的战地服务团,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安旅行团、他一直在悉心地发掘、爱护多方面的文艺人才,在文学、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各方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专业的文艺人才。这些文艺骨干,在建国以后大展风采!活跃在各条文艺战线的舞台上。许多耄耋之年的老同志,至今仍在感念这位可敬、可亲的老首长。

  解放战争进行了三年多。这三年之中战局瞬息万变,部队流动性大,通信受到限制,徐平羽与大戈来往信件逐渐减少。临近解放前一年因战事紧急,通信不得已被迫中止。

  在这段失去联系的时间,大戈受聘于绍兴稽山中学,任国文教员。教化民众,启滌心智,原本是大戈早年的理想。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她团结校内外的进步力量,宣传民主建国的思想,积极参与“要和平、反内战、反饥饿”的进步活动。形成了以她为核心的师生进步群体,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她主动争取校长邵鸿书先生,和绍兴社会上层的进步人士。

  在稽山中学当年的学生中,当年流传着几句顺口溜,道出了学校的概况:

  “稽山大学堂,萝卜打大桩。校长邵和尚,厨房沈保堂。

  训导国民党,呆子审大堂天霓照大地,泰山石敢挡。”

  这里的天霓就是指陈大戈,大戈进入稽山中学时,化名陈天霓。“天霓”象征“彩虹”改此用名颇有深意。

  解放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起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蒋介石的数百万大军。

  大戈顺应迅猛发展的形势,组织进步学生分析全国解放战场不断发展的大好局面,以敌我双方力量彼消此长的事实,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这场为改变国家之命运的伟大斗争中去。许多学生在她的引导下投奔解放区,有的通过她的安排,走上四明山,参加浙东游击队。

  在远离组织的环境中,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自觉革命的本色,为理想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五

  1949年5月初夏,绍兴古城迎来了浙东地区的人民解放军。终于盼来了自己的队伍。大戈激动万分,积极参与组织教师研究会,笠年去浙江革命大学集训。不久奉调担任土改工作队队长,追随大军前往浙江台州地区剿匪、土改。因工作关系,行前她把儿子临时寄养在朋友李梅仙的家中。李梅仙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当年刚满十岁稚嫩的云儿,与危重病人朝夕相处,终于埋下了隐患。日后几乎又断送了这个孩子的性命,令她追悔莫及!

  台州悍匪由来已久,盘居山区沿海,成员十分复杂。有不少日伪分子余孽混杂其间,他们全副武装、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局以剿共为主要目标,视浙东游击队为心腹大患,无心顾及匪害,养痈成患。再加官匪相互勾结,兵匪蛇鼠一窝,危害百姓,暗无天日。

  解放后,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与反动的地主恶霸,为逃避解放大军追击,也纷纷占领山区有利地形,新老土匪沆瀣一气,反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坚决与人民为敌。他们破坏土地改革,大肆反攻倒算,气焰十分嚣张。

  新建立的人民政权,迅速组织起武装的剿匪土改工作队,配合大军进山剿匪、进行土地改革。大戈又一次拿起了武器,站在剿匪斗争的最前列,具有实战经验的她,深入山区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以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面对凶残匪徒多次的武装反扑,她指挥若定、弹无虚发!狠刹土匪的嚣张气焰。

  在广大军民的有力打击下,扫清了障碍、打开了局面,彻底消灭了顽抗的敌人。保证了当地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剿匪、土改双胜利。

  在离开绍兴去土改工作队之前,她在绍兴军管会,见到一位叫樊庄的南下干部(著名诗人柳青),交谈中,听樊说起他在南京华东军管会,遇到过徐平羽、徐是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任文化教育委员会祕书长。他还告诉大戈,徐平羽其实早已另外组织了家庭,已有了好几个孩子。

  这几年来,大戈虽有预感,但听闻此言,仍觉鄂然!浑身犹如电击一般!血液几乎一下子都凝固了起来,脑子一片空白……许久许久才回过神来。

  联想起1943年,受了刑伤刚回到家乡不久,就收到为雄的许多来信,信中有种种委婉闪烁的说词……

  原来这些都是为了稳定她的情绪!反复要她就地“安心养伤”。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自己归队。再联想起小姑为俊(王静)的来信,一切真相恍然大悟。可是她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个与她海誓山盟,厮守了十余年的丈夫,居然为了一己之私,利用自己对他的真情与信任,利用自己对阻止的无条件服从,编织出如此的弥天大谎,使出如此可卑的伎俩!从政治上无情地切断了自己归队之路,隔绝了自己与军部党委的直接联系!难道林某这个小女人,果真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凭她多年来政治上的嗅觉,情况绝非如此单纯。

  她回想起40年在茅山与丈夫分别时的那段对话。原来这一切是丈夫为了实现自己冲天的志向,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而做出的这等缺德的抉择!她感到了心头不寒而栗。在他封封的信中,关怀无微不至!言词十分地恳切、劝慰妻子稍安毋躁,耐心将息,目的原是为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而姓林的这个小女人,也许也只是助他腾飞之需的一步便捷的阶梯。

  认清了为雄的思想实质,大戈思虑再三,立即给在南京华东军管会的徐平羽,写了一封短信,内容十分简约。大意是:“我知道你在南京工作,也已清楚地了解了你的全部作为。我需要听听你诚实的解释。眼下我很忙!因工作的关系,十一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作为孩子的父亲,你必须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如若再继续装聋作哑,我打算把你的种种问题,成文后上达党中央,请组织来澄清这一切”。

  觧放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尤其更需要有文化、又在战争年代经受过长期锻炼考察的干部。当时踌躇满志的徐平羽,作为华东军事委员会成员,身居南京,正在为自己选择最能适合施展自已才能与理想的前程。先任华东局文教委员会秘书长,后兼任南京慱物院院长。

  大戈的这封信,可把他吓得不轻!他当即请求组识,通过浙江省委的谭启龙同志,把寄养在李梅仙家中的云儿,作为革命干部的子弟,送入绍兴机关儿童保育院。

  同时,十分诚恳地写了一封回信告诉大戈,信上说:他有可能随陈毅调往上海,出任上海市府秘书长。待工作调动安定后,会如约前去与她面晤。届时会面陈一切!听侯她的发落。

  1951年,土改工作结束后,陈大戈奉调,带着云儿离开绍兴,前往杭州去参加组建浙江省工农干部学校。这所干校的学员大都是三野的营、团级军官,和南下的部分工农出身的地方干部。这些学员集中培训,在干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学习,提高知识与政策水平后,将被分配到全省各条战线,去充实各级的领导岗位。

  这年的夏末初秋,在工农干校的街口,悄悄地停下一辆黑色轿车。从车上走下身材魁梧,已身居要职的徐平羽。他示意司机把车停靠在远处,自己按地址步行来到这所学校。在校门卫处,按规定要填写会客单,在与会见对象是何关系的一栏中,他填写为“夫妻关系”。陈天霓在干校一直过着单身独居的生活,突然冒出一亇丈夫,引起了门房周围人群的一番议论。只见在人群中钻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飞奔而去……

  这所干校,离杭州湧金门,十大名胜之一的柳浪闻莺不远。校门东侧的院墙内,是学校的大食堂。正对着的是一长排平房。大戈的宿舍在这排平房的第五间。也许是孩子的欢叫声,惊动了屋内的陈大戈。她推开房门走下台阶,见到孩子身后跟着一个跨着大步、身魁梧的中年人,正往这里走来……,来人不住地打量着这排房子。眼光投向站在门边的大戈。他快步走到门前停下了脚步,目不转睛盯着大戈,颤声地道:青如呀!我来了……

  夫妻从1940年,阔别至今已足足过了十二个年头。此时的大戈已年近四十,她参加革命二十一年,至今曾几度生死!虽然经历过种种磨难,但她饱经风霜的颜面,却仍然是如此的端庄清秀。一身淡雅的月白色旗袍,从淡泊之中透出优雅而高贵。这种令人倾慕的气度、成熟的大家风范依然令人屏息。如此熟悉的倩影,消失在徐平羽的生活之中已太久太久!他神思目眩、情不自禁、想上前去紧紧地握住那一双,曾经十分熟悉的玉手。

  大戈本能地后退一步挡在门前,不让这个男人靠前,她不允许对方踏进自己的房门。眼望着面前这个久违了的负心男人!大戈的内心百感交集……

  在一旁张大着嘴巴的孩子,好奇地凝望着这个陌生的人。不久前,他刚从绍兴儿童保育院,来到娘的身边,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进了《浙江省立杭州初级中学》。自出生从未见过面、令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今天突然会来到了跟前。父母俩久别重逢的这一幕,就此深深地嵌入在他脑海的记忆之中。

  大戈只微微地点点头,淡然白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对这个变得十分陌生的丈夫冷冷地说:“不必进屋了,我们去湖边走走吧”!

  三人出了校门,往东漫步而行,拐过两个弯、数百米外马路对面就是“西子湖”的“柳浪闻莺”,孩子跟随在父母的身后,不敢靠近。

  大戈有她自己的想法:学校里人多眼杂,不是说话之处。她不愿意让这次久别重逢的谈话受到任何干扰,也不想让自己的隐私成为人们飞短流长、议论的内容。她高傲的个性,和强烈的自尊,更不允许这个踌躇满志、衣冠楚楚的人,在众人面前炫耀他的地位与身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