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打破垄断才能带来繁荣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羽毛球,世锦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05 14:34
从2010年、2011年的两届羽毛球世锦赛,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羽毛球项目,无一例外都是中国选手垄断全部5个单项的金牌。如果以夺金率100%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本届世锦赛上仅仅收获2金的表现,对于中国队而言算是一次重大失败,也是2005年世锦赛以来的最差表现。
但换个角度来看,国际竞争形势的愈加激烈,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长期对于冠军的大包大揽很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如今,在很多普通观众心目中,羽毛球金牌可能仅具有数字意义,人们往往在关心夺金结果的同时,忽略了详细过程和具体人选。所以,当下除了“超级丹”等少数明星之外,其余羽毛球冠军所具有的人气和知名度,未必及得上昔日总是带来悬念的叶钊颖、龚智超等人。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体育的其它传统优势项目上。比如在不久前结束的游泳世锦赛上,中国跳水队狂收了全部10个项目中的9枚金牌,可是所有跳水冠军的曝光度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在游泳项目上斩获金牌的孙杨。道理很简单,在与强敌较量过程中取得突破,永远比保住固有优势更加令人激动。
当年,聂卫平凭借在三届擂台赛上掀翻日本领先地位的表现,足以为他赢得“棋圣”称号。而在中国选手有机会包揽世界大赛八强的今天,任何一位新诞生的世界冠军,都不可能拥有聂卫平当年那种“民族英雄”级别的号召力。
又比如蔡振华的丰功伟业,建立在中国乒乓一度陷入低谷的基础上,所以1995年世锦赛全取7金的表现才会如此令人振奋。接下来,随着包揽金牌的盛况一再被重复,这项运动带给国人的愉悦和兴奋也变得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会出现中国观众希望对手赢球的奇怪心态。至于传说中的“养狼计划”,核心目的也是通过竞争来提升整个项目的影响力。
在羽毛球项目里,本次世锦赛上的多次失利尽管并非主观为之,却在客观上有可能产生一些积极元素。从冠军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和印尼这两大羽毛球传统强国分别收获2金,剩余的女单金牌落入到泰国选手因达农手中。她不但成为21世纪以来第一位非中国籍的女单冠军,更是让其它非传统强国看到了有所作为的希望。这个结果会有利于羽毛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在早已习惯胜利和冠军的中国羽毛球队内部,本次失利应该也能带来居安思危的启示。毕竟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金牌的辉煌纪录已成为历史,林丹、蔡赟、傅海峰等老将纷纷进入职业生涯末期,很难在今后几年里维持强势。如果不能提前为更新换代进行人才准备,那么,中国羽毛球队就必须做好从巅峰滑落的思想准备。
在这个问题上,与羽毛球队同期征战赛事的中国男篮已经提供了反面教材。当初拥有姚明的中国男篮在2005年亚锦赛上,几乎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可以在半决赛中以93比49横扫宿敌韩国队。那时候有谁能想到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中国男篮只有一次问鼎亚锦赛的记录,甚至还创造出被中华台北队淘汰的耻辱历史。归根结底,只能说中国篮球昔日沉迷于姚明所带来的荣耀,躺在成绩簿上睡觉,低估了其他球队战斗力提升的事实。于是,在姚明离队之后,男篮只能反复透支王治郅、刘炜等老将。等到他们也被彻底榨干之后,青黄不接的男篮就只能接受无缘亚锦赛四强的事实。
羽毛球队相对于男篮的幸运在于球队尚处强势期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本次世锦赛上丢失的3枚金牌会成为球队重新向上攀升的目标和动力,同时形成从伦敦到里约这个奥运备战周期的新起点。未来几年里,倘若继续出现中国羽毛球垄断地位遭遇挑战的情况,那么在夺金过程变得越来越艰难的同时,这个项目在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所获得的关注度反而可能出现提升。也只有在更趋白热化的氛围中,中国羽毛球队才有可能贡献出下一位林丹级别的超级明星。
文 方正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