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律宾铩羽而归,解雇扬纳基斯会是最轻松的一种总结手段,反正希腊人和中国男篮签订的4年合同也是每年都要针对成绩进行评估的。但主教练乃至全队,在这届亚锦赛上,据说保持着和媒体的距离,这是篮管中心对球队的保护,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翻看10年前自己做篮球编辑时曾经涉及过中国男篮的一些特写稿件,突然察觉到一种很诡异的现象:如果将球员和教练姓名替换掉,很多稿件到现在怕是还能用。
在各类媒体内容中,体育新闻恐怕是最不具备长尾效应的,因为赛事往往是体育新闻的主体,而赛事永远是在滚动当中,以更多更新的赛事新闻替代发生过的新闻。由是,体育新闻的编辑应该能把握住一种和其他内容新闻差异化的报道原则,那就是前瞻重于回顾──受众对于将要发生的赛事期盼度往往比赛事发生过后的回味与深思要更为热烈。
可10年前关于中国男篮的旧文,似乎并不过时。看看这些标题:“寻找组织后卫”、“移动长城之外,我们还有什么?”、“NBA抑或脱亚入欧”、“技术决定青训人材”……与其说这是一些特写报道,不如说是一系列的疑问号。然而,10年前的疑问号如今变成了惊叹号。
我担心的是如果还有这样荒芜的10年,这惊叹号会否变成省略号,甚至句号。中国足球过去20年的经历差不多就是这样,虽然不能说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句号,但中国篮球走的道路和中国足球何其相似。
中国男篮首次输给中华台北,无缘四强,给球迷和媒体留下的印象,其实并不能用惊叹号来形容。一定程度上,对这样的比赛结果乃至过程未必没有心理准备。过去10多年的亚洲篮球风云里,哪怕姚明时代,也并不是对亚洲对手保持着百战百胜的成绩,但统治性的地位没有动摇过。这一次在菲律宾的亚锦赛,却可能真正成为亚洲篮球的分水岭时刻,中国男篮40年的垄断很可能由此结束。
亚洲篮球并没有进步,特别是和过去10年突飞猛进的欧洲篮球相比,中国男篮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有媒体同行在第一阶段小组赛输给韩国队后写出长篇评论,大意是中国男篮亚锦赛从来都只有两场比赛值得打,也就是半决赛和决赛。然而,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男篮并未迎来那两场值得打的比赛。
从菲律宾铩羽而归,解雇扬纳基斯会是最轻松的一种总结手段,反正希腊人和中国男篮签订的4年合同也是每年都要针对成绩进行评估的。但在这届亚锦赛上,据说主教练乃至全队保持着和媒体的距离,这是篮管中心对球队的保护,还是有其他原因?像开赛前王治郅到底是被淘汰还是保留的话题,飞短流长的说法太多,扬纳基斯到底是用怎样的思维来构建这支国家队,从比赛中看得并不明朗。他来华时间只有3个月,这支国家队的最终人选名单并不是扬纳基斯自主敲定的。
篮管中心对球队形成了干扰?这样的话题已经有些八卦性质了,因为我们总能在足管中心那边找到更多刺激性内容。扬纳基斯的执教能力和球员时代名声都为他提供着强有力的背书,可看看他手中的这些球员,用一位资深篮球记者的话说:“这样的中国男篮,能拿到亚锦赛冠军才是奇迹。”教练指挥能力恐有高低不同,球队实力不济却没有谁能回避。
如果最终被裁掉的不是刘炜,那么10年来中国男篮真是找不到另一个可堪一战的组织后卫,哪怕刘炜是这10年来被诟病最多的篮球国手。如果易建联完全被伤病击倒,那么中国男篮10年来依赖的内线将全然坍塌。10年来,CBA联赛的投入和产出每年都在变化,至少篮球媒体同行这么讲述着,不过联赛的发展和国家队实力完全不同步。中国男篮要想进步,必须回避中国足球过度依赖联赛的前科。这样的风险预言10年前有过,10年来却无人真正关心。
最致命的区域还是青少年培训。篮管中心总能在足管中心面前找到自信,因为中国打篮球的青少年比踢足球的多,哪怕各种统计的数字都有问题。但参与人数和专业训练的关系、专业训练再到为国选材的流程,篮管中心能贡献和能控制的到底有多少?荒废了10年的结果,会是20年的委顿。惊叹号之后,会是怎样的符号在等待中国篮球?
颜强,资深体育人,现任网易副总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