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问中国男篮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男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05 14:43
中国篮球自2008年之后,就缺少聪明的领导者,更缺少明确的纲领。男篮兵败菲律宾之后,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曾明确指出,中国篮球应该进行彻底的反思!国家体育总局也要求篮管中心必须做出深刻总结。男篮回归半个月有余,关于篮管中心正副两位主任谁更应该承担兵败责任的批评性文章屡见报端,大有成为新热点之势。
其实,准确找出中国篮球面临的问题,认真加以纠正,远比谁来承担责任重要得多。
一问:主帅为何无权确定队员名单
由主教练来确定球员名单,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体育的体制内,却很难做到。此前,就有前国家队主教练爆料,国家队12人大名单他只能确定8个,其他4个名额会成为各俱乐部和赞助商较力的妥协产物。这4人不是主教练选的,那么他们是否适应主教练打造的战术体系,以及能否服从主教练的管理,都会被打上问号。
在兵败菲律宾后,也有记者向扬纳基斯求证此事,扬帅婉转地说到:“如果中国男篮想像NBA那样打球,就要选择NBA那样的球员;如果想像欧洲那样打球,就要选择符合欧洲篮球风格的球员。”显然,篮协塞给扬纳基斯的队员并不能让他满意,一直在大名单边缘徘徊的王治郅几经周折,最终搭上了去往菲律宾的末班车。虽然他在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却打乱了扬纳基斯的战术体系。
二问:为何消极比赛状况频发
从2009年天津亚锦赛上的“偷笑门”到国足惨败给泰国青年军,球员用消极比赛报复主教练,似乎成为了他们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这两个经典案例的结局如出一辙,那就是主教练下课,球员毫发无损。
作为一名国家队球员,从穿上球衣的那一刻起,他们代表的就是整个国家。但中国球员似乎缺少这种概念,很多人会把私人恩怨摆在国家利益之前。
在这次亚锦赛中,很多老队员状态低迷,拼搏精神不足。扬纳基斯不得不把他们按在替补席上,导致排兵布阵捉襟见肘。至于这些老球员在主观上是否有消极比赛,以输球达到逼宫的目的,无从考证,但他们与扬纳基斯有分歧早就见诸报端。欧洲名帅扬纳基斯素以铁腕著称,治军严格,崇尚大运动量训练。男篮集训之后,很多老运动员以被练伤为由向中心领导诉苦,经过协商,扬纳基斯做出了妥协。从此,男篮训练便分成两队,老的练老的,年轻的练年轻的。
表面上,双方相安无事,但芥蒂早已种在彼此心里。扬纳基斯不和老队员交流,部分老队员则在亚锦赛上状态低迷,毫无生气。
三问:中国篮球发展路线为何摇摆不定
如今的中国男篮仿佛患上了疑难杂症,
关于病因众说纷纭。10年间,摇摆不定的制度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李元伟的职业化改革未能全部完成,信兰成却想重回计划体制、走长期集训的老路。中国篮球的“身躯”在短短10年时间里连续两次“变向”,男篮国家队这“膝盖”怎么能承受得了?
中国男篮的惨败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中国篮球界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的分歧。即使在信兰成主政下的篮管中心,内部也有深化CBA联赛改革的呼声。此外,随着中国篮球和CBA联赛的发展,国家队不仅是篮管中心的事情,还关乎俱乐部、投资人、球员、地方体育局等相关各方的利益。篮管中心如果还按过去的方式我行我素,不设法理顺国家队和相关各方的关系,矛盾迟早会爆发。
四问:靠什么夺回亚洲老大位置
目前,关于中国篮球存在一个假象,随着姚明退役,王治郅老迈,男篮正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国家青年队战绩不错,他们会很快成长起来,重新回归亚洲老大的位置。但问题在于,虚报年龄的毒瘤是否被彻底割除?长期集训的方式是否符合篮球项目的发展规律?很多结论需要事实来支撑,现在毕竟没有看到“瓜熟蒂落”的那一刻。
五问:为何全运会年多怪事
2009年天津亚锦赛上,中国队在决赛中意外地败给伊朗,遗憾地退出亚洲霸主地位。2013年,中国男篮在菲律宾亚锦赛以第五名惨淡收场。二者之间,似乎有着微妙的联系。
同样绕不开的是全运会。全运之年,怪事总是特别多。谁也没有证据证明中国男篮的哪位队员是留着力气打一个月后的全运会,但全运会夺取佳绩后的收获远高于亚锦赛却是事实。在国家体育总局为改善三大球现状祭出“金牌杠杆”之后,国家队球员有失水准的表现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猜想只是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男篮集训期间,很多国家队的边缘球员并没有把心思放在争取晋级上。甚至有球员诈伤,回到地方队去准备全运会的比赛。
六问:男篮还需弥补哪些漏洞
以菲律宾亚锦赛上的阵容来看,中国男篮除了中锋位置上的易建联外,其他球员与亚洲强队对位皆没有优势。老将状态下滑,新人尚显稚嫩,让中国男篮貌似豪华的阵容被冲击的千疮百孔。
中国男篮的亚锦赛阵容里,有6名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要不是刘炜受伤退出,就有7人),年龄老化,球队建制发展已经严重违背客观规律,显示着中国篮球5年来在联赛虚假繁荣下的止步不前。
男篮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与其修修补补,不如重新建设。
七问:亚洲一流联赛为何培养不出一流球员
坐惯了亚洲王座的中国篮球近些年比较得意的成就便是CBA联赛,毫无争议地抢到“亚洲第一联赛”的响亮名头。很多俱乐部请来的外援干脆就是NBA球星,个别俱乐部的年度投入直追欧洲豪门,所有球队出场时间最多的一定是外援。CBA联赛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外援的繁荣。
于是,CBA中就有了左右互搏的奇景:俱乐部一方面忙碌着挖掘、栽培本土新人,另一方面在实战中却又无比依赖外援。但番景象中也有一虚一实,谁都知道,培养新人费时费力费钱,还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大家悠着做。真正想提升球队的战斗力和知名度,还必须得依靠外援。
八问:男篮到底该走哪条路
从2004年至今,中国男篮一共经历了5位主帅——哈里斯(美国)、尤纳斯(立陶宛)、郭士强(中国)、邓华德(美国)和扬纳基斯(希腊),球队风格几乎是每两年变一次。如此摇摆不定,好比一个学生念完了中国的小学再去读美国的小学,看似学了很多,其实都很肤浅。
作为中国篮球宏观政策的制定机构,中国篮协无法推脱这个责任。亚锦赛付出如此高昂的学费之后,篮协必须静下心来,为男篮未来的道路想得长远一点。
九问:以何种心态面对媒体的问责
篮球圈内的记者都清楚,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在体制运行、官员思维和对待媒体的态度上,完全一样。之所以没有像中国足球那样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篮球站在了中国足球的身后,同时,又可以多年保持住亚洲老大的地位。中国足球在惨败泰国队之后,拿出知耻后勇的心态打完了东亚四强赛,在不小的程度上扭转了球迷的态度。一个多月之后,中国篮球就不合时宜地跌倒了。
面对媒体声势巨大的问责,篮协的表现多少有些慌乱。先是《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胡加时:中国男篮的影子杀手》一文,将篮管中心国家队管理部部长胡加时推到了风口浪尖。第二天,又有网络爆料此事为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和扬纳基斯的经纪人一手策划,其目的就是将自己转移到安全地带。不管真相如何,都引发了媒体新的关注热潮。
此后,篮协昏招频出。召开关于此事的新闻通气会,只邀请了4家具有官方背景的媒体,并且不许记者在会上提问,引起了其他媒体的不满。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已处在公众关注焦点的篮协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以一言不发的方式对待媒体,已毫无出路。
十问:谁该为亚锦赛失利负责
比赛失利后,换掉主教练似乎是个惯例。从郭士强到邓华德,中国篮协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扬纳基斯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来到中国仅仅3个月,没看过一场CBA比赛,所有队员都是篮协挑选的,甚至连确定12人大名单他都无法做主。如果就此把失利的责任全部推给扬纳基斯,必然难以服众。
在篮协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坦言自己负主要责任,这是个不错的态度。只有在不逃避责任的前提下,中国篮球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深刻的总结。
文 陶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