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半世纪 弹指一挥间——邱镇祁忆全运经历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邱镇祁,全运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05 15:05
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已徐徐拉开大幕,每晚必看体育节目电视,过着“闲云野鹤”退休生活的我,突然接到在当年采访现场经常在一起的同行来电,想请一位资深体育记者谈一下有关全运会的经历,就把我推了“上枱”。本已封笔多年,也只好“硬着头皮”划拉几句,因离开体育记者队伍已12年,参加全运会最后一届采访是2001年在广东举行的第九届全运会。是时我距退休不足三个月,属于“自由身”。只是到肇庆赛区采访冷项摔跤和足球小组赛。后广东水球队与上海水球队在珠海决赛,我自入道就采访水上三项(游泳、跳水、水球),而粤沪两队在历届全运会和全国赛中之“恩恩怨怨”使得国内外之水球界老前辈大都到珠海一聚,甚至有从加拿大远道归来的原广东队主教练黄阜询,从美国回来观战的广东队老领队刘伟南。我“公私结合”,到珠海采访,与老友聚会。
遥想当年(1965年),我刚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体育报,就迎来了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十分幸运,在全运会开幕前,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接见我们一批即将参加全运会采访的中国体育报记者、编辑。敦敦教导我们要兢兢业业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还与我们一起合照。那张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旧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险遭劫难。我幸有“根红苗正”之护身符,才得以保全下来。前年翻了出来,放大十数张,邮寄给远在北京的当年记者、编辑,我还放了一张一半大的挂在厅堂,时刻铭记贺老总之教诲。
我从采访第二届全运会到采访第九届全运会,跨度48年,整整八届,每届我都离不开采访水上三项和足球。全运会之于各省,犹如国家之于奥运会。综合性运动会之成绩,反应了一个省之省力和一个国家之国力。数年前曾有舆论称应该取消全运会,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笔者所参加的八届全运会,刚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办全运会各一半。第二至第五届全运会,都是沿着我国多年来按计划经济行为进行,所有费用皆由政府财政支出。
从第六届至第九届,则是将全运会推向市场。第六届全运会在广东举办,时值1987年,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首次将全运会融入市场。健力宝、金利来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全运会。当时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曾是三水县体委主任。而广东省体育科研所教授欧阳孝所研究出的运动员饮料配方,也是李经纬配方投入生产,健力宝也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中国品牌,被世人称为“中国魔水”。取之体育,用之体育,成为健力宝发展的“法宝”。而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曾宪梓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六运会。肇庆体育馆、番禺体育馆是霍英东投资建造。六运会也首场设立会刊。中国体育报则成为赛会的会刊,也得到健力宝和金利来的大力支持。如此等等皆宣布全运会开始走向市场。而2001年在广东举办的第九届全运会则是全面走向市场。各类运动会指定产品、专利及各项目的冠名,使运动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是创造优异成绩的一条可行之路(在现阶段如此)。
文 邱镇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