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邹市明能成为世界拳王吗?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邹市明,拳王
  • 发布时间:2013-09-05 14:38

  这世间某些职业人群际遇苦厄,例如拾荒者、矿工和烟囱清洁工。拳击手是否也属此列?若你想到穆罕穆德.阿里或迈克.泰森,恐怕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那些家伙挥舞大把钞票,吸引全球关注,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不对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拳击手职业生涯晚期收入低微,老无所依。更惨痛的是拳击手面部不得不承受次数难以计数的重击。当拳击手打完人生第一场擂台赛,脱去拳套,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还会天真地认为,这是一份轻松、快速致富的美差?但他们仍选择以打拳为生,因为在内心深处,每一名拳击手都渴望跻身伟大者行列。奥运金牌让业余拳击手们魂牵梦萦,而拳王金腰带则是职业拳击手的毕生追求。

  两届奥运金牌得主、中国拳击手邹市明在职业生涯第二场比赛中击败了赫苏斯.奥特加。邹市明有望打开潜力巨大的中国拳击市场,但他职业前景如何,目前尚难断言。

  在含拳击项目的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暂不讨论2012年伦敦奥运),共计诞生893枚拳击比赛奖牌,233名拳手赢得229枚金牌,而他们当中的38人后来又曾夺取拳王金腰带。换句话说,奥运拳击金牌选手夺得金腰带的概率约为17%。

  1904-1952年,在含拳击项目的前9届奥运会赛场,仅5位奥运冠军转战职业拳坛后拿过金腰带,他们分别是弗兰基.贾内洛、菲德尔.拉巴巴、杰基.菲尔茨、帕斯库尔.佩雷斯和弗洛伊德.帕特森。前14届有拳赛的奥运会中,只有10名参赛选手后来成为世界冠军。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美国拳击大放异彩——而该届奥运会至今,共有28名奥运选手赢得拳王金腰带。

  问题来了:早期业余拳赛更接近职业搏击,但现代拳击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何奥运会“催生”世界拳王的速度反而越来越快?是因为职业拳击体重划分的区间更多,令拳击手拿腰带机会增加?还是因为奥运冠军的晋级方式有变,抑或受电视转播所刺激?

  与拳王腰带相比,奥运金牌曾经毫无分量。直到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金牌得主弗洛伊德.帕特森在4年后加冕拳王,成为史上第一位夺得拳王金腰带的前奥运金牌得主,人们对奥运拳击比赛的认知才逐渐改观。巧合的是当年奥运金牌得主皮特.拉德马切的职业生涯处子秀即与拳王较量,帕特森正是其对手。随后,奥运金牌开始被拳击迷们视为拳手晋级乃至争夺金腰带的重要砝码。而当全民偶像——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冠军雷.伦纳德投身职业拳坛时,前奥运金牌得主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专用于指代他们的“金童”(GoldenBoy)之称应运而生。

  1976年奥运会上,美国队斩获4枚拳击金牌,人们对奥运拳击比赛的关注度大增。然而,恰恰是从该届赛事开始,拳王金腰带的价值似乎不断缩水。随着IBF、WBO等拳击协会自立门户,“拳王”头衔越来越多:1976-2004年间,每届奥运会都产生了至少两名未来的拳王。今天,邹市明能够争取“被认可”金腰带的机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选手按体重划分的级别区间变多,分级冠军数量也随之增加。倘若转打职业拳赛的邹市明有志为金腰带放手一搏,那么,现在恰逢其时。

  对于身处从业余到职业转型期的邹市明,愤世嫉俗者纷纷质疑,称他只是吸引中国人观看拳击比赛的一枚棋子。但邹市明在奥运赛场两夺金牌,战绩辉煌,未可轻视。数十年前,比利.科恩、洛基.马西安诺等伟大拳击手俱无业余比赛经验,但当代拳坛,邹市明能够在国际赛场绽放光芒,乃是其潜力的最佳印证。当然,摘除头盔和评分体系之变将对邹市明的表现带来多大影响,我们还需要观察。

  尴尬的是,现实确实有对邹市明不利的一面。邹市明长于技巧,擅长躲闪、偷袭,海盗式打法,却缺乏阿米尔.可汗或乔.卡萨马约尔等拳手的犀利进攻能力,且防守也并不让人放心。花拳绣腿或许足以博观众眼球,但在职业赛场,邹市明无法指望靠它博取金腰带。

  作为一名蝇量级拳击手,32岁“高龄”的邹市明也许将受益于该级别的竞争强度,却也有可能受阻于对新规则的适应。他陷入困局——在这个时代,金腰带名目繁多且均可一搏,但想真正赢得和卫冕金腰带,却难比登天。

  未来几年内,邹市明能否提升17%的奥运金牌得主摘取金腰带的概率?有可能。但与让中国人关注拳击相比,这还重要吗?

  在中国,邹市明的职业生涯轨迹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他的每一场比赛视频都会被拳击迷们上传、下载和分享。如果持续获胜,他很有可能成为每场比赛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视频的拳击手中的一员……目前,美国拳击业内人士的共识似乎是邹市明不可能坚持到赢得金腰带,但在他被击倒、放弃,抑或真正成为拳王之前,这个赌局仍将继续。

  作者:帕特里克·科内

  译/黄一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