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在遗憾中前行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中国,田径
  • 发布时间:2013-09-05 15:44

  莫斯科田径世锦赛落下了帷幕。在所有项目的争夺中,中国选手陈定、刘虹、巩立姣、张文秀分别在男女20公里竞走和女子铅球、链球项目争得一银三铜。这表明在“后刘翔时代”,男女竞走和女子投掷依然是中国田径在世界大赛上争取奖牌的主力军,但张培萌在百米短跑半决赛横空出世,跳跃项目多人进入决赛,表明未来的中国田径或将进一步向主流项目发起冲击。

  竞走,后备人才在扩大

  去年夏天,20岁的陈定在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中,以1小时18分46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奥运纪录,成为继刘翔之后第二位在奥运田径赛场夺金的中国男运动员。这个成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时舆论把他称为刘翔之后中国田径新的领军人物。

  2013年,陈定处于煎熬的调整期。而且当鲜花、掌声、赞誉,也有外界舆论赛前的质疑朝陈定扑来时,他的思想和身体状态难免产生起伏。

  本次世锦赛由于在俄罗斯进行,中国竞走队在比赛中困难无数,比如裁判的判罚,对手的超水平发挥,自身备战强度的不足。最终,陈定在俄罗斯赛场克服了与去年相比新增的种种困难,以1小时21分09秒获得银牌,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赛前宣称要囊括所有竞走金牌的东道主不得不接受陈定夺取银牌的事实。

  其实,陈定只是中国竞走的一个缩影,在其背后,是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坚持发展竞走,将竞走打造成为龙头项目的决心。

  杜兆才2009年出任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以来,制定了优先发展竞走的战略。圈内有人评价:“来了一个内行的领导。”1997年至2002年,杜兆才曾先后担任辽宁省军事体育航海运动学校副校长与校长,竞走是这个学校的王牌项目。1999年世锦赛,刘宏宇和王妍包揽女子20公里竞走冠亚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赢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这三名队员都出自辽宁海校。

  在这个内行领导的带领下,“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愈发清晰,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聘请达米拉诺执教。除了队员前往意大利训练,国内教练也被派到国外去学习。杜兆才主张不把差的苗子给外教,让外教亲手培育众多一线选手,对运动员竞走技术和理念“纠错”。这一举措让中国竞走与世界前沿产生了深度的交融与合作,更新了本土教练的竞走理念。

  同时,杜兆才将原先在手曲棒垒中心曲棍球项目成立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的做法移植到竞走当中来。中国竞走的一个可喜局面是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8支国少队和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的落实,激励了后备力量的发展。杜兆才说:“从人数来看,现在27个竞走后备基地有500余人;8支国少队共有大约100人;高原开发计划6个省区各个年龄组总共约500人。与所有省市注册运动员一起盘点下来,我们现在的竞走运动员加在一起大概是1700人。上届全运会总共注册的运动员是344人,今年达到673人,将近翻了一倍。”

  另外,杜兆才在2012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发起了“大田径”倡议,呼吁全国体育系统纷纷重视基础大项,重视竞走。此后,竞走成为了很多体育局和体校的重点工作,多位一把手直接参与决策管理竞走项目,成为“一把手工程”。

  这一切都让国家队的教练员轻松不少。陈定的教练孙荔安对记者透露:“过去几届全运会,我们在场边一看,翻来复去就那几十个人。从这两届全运会来看,参与竞走的人数和后备人才加起来,比原来翻了好几倍。这无疑对中国竞走人才厚度的提升是一个促进。”

  但是,中国强势发展竞走与世界竞走强国俄罗斯直接形成了对抗。未来几年,在世锦赛、奥运会等顶级舞台,中俄将在竞走项目上展开激烈的明争暗斗。这次世锦赛陈定获得的银牌注定要为新的奥运周期中俄之间竞走竞争埋下更激烈的伏笔。

  短跨跳,要与世界来接轨

  最近几年,中国田径在跳跃、短跨项目上涌现出一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和成绩都很不错的年轻选手。本届世锦赛上,次重点项目让人吃惊不小,也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总结说:“本次世锦赛的短跨跳项目中,6个跳跃项目均有中国运动员进入决赛,体现了一种全面的进步,但又遗憾地由于多种原因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八名。”

  由于谢震业胃部出现不适,男子4×100米接力临时换人,且棒次进行了调整,结果在一二棒和三四棒的交接上出现较大问题,与决赛无缘。三级跳远运动员董斌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没有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以一厘米之差排在第九。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因为紧张,第三次才通过2米25的高度,虽然过了2米29,但是离个人最好成绩2米32还有差距,在决赛中排名第九。

  过去最为人关注的男子110米栏,本届世锦赛上“刘翔接班人”的表现也令人难言满意。被寄予厚望的谢文骏甚至没有进入半决赛。他认为过早出局是自己状态有问题。孙海平教练则认为失利由综合原因造成。“首先,我的比赛安排可能出了问题”,孙海平说,“谢文骏在思想准备上也有问题,他可能想在预赛中为半决赛保存实力,而不是像伦敦奥运会一样拼每一枪。说实话,他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遗憾之余,只有张培萌在男子100米项目的惊艳表现令人拍手叫绝。

  事实上,张培萌比完100米半决赛的那个夜晚,李庆教练几乎看了一整夜比赛录像。从那段短短10秒钟的录像中,李庆分析出两点问题。第一点是起跑反应:“从比赛结束后显示的起跑反应时来看,0.147秒距离预赛的0.124秒差了0.023秒。这可以说是张培萌很差的一次起跑。”在李庆的记忆中,张培萌的起跑反应时平均值是在0.13秒,在0.14秒开外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

  由于第一组出场的苏炳添出现了抢跑犯规,他的被罚下给了张培萌巨大压力。再加上张培萌这组起跑时发令枪出现故障,他一下子就背上了包袱。“张培萌在第一声发令枪响后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和起跑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如果第一枪能顺利跑下来,估计就有了”。

  第二个问题在步幅。“胡凯身高1米76,跑出10秒24时,用了44步半。张培萌身高1米88,这次跑10秒却要46.2步。从这点来讲,即便他跑了10秒,我还是不满意。如果他能用45步跑完,就能跻身世界一流”。

  虽然在半决赛以9‰秒之差憾别决赛,并洒下热泪,但在张培萌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达到目标,才更能激励我继续前进。我明年会争取参加更多的比赛,通过高水平比赛来累积经验,同时要多去欧洲参加挑战赛级别的赛事,通过胜利来建立信心”。

  在很多人看来,10秒整的成绩在关注度

  上甚至远超中国队获得的1银3铜。它带来的不仅是一项全国纪录,更像是为中国田径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冯树勇说过,自2007年中国田径开始在男子短跑下功夫,到这次在莫斯科的小有所成,中国田径正一步步地与世界主流接轨。

  “短跑曾经是我们的一大短板”,冯树勇说,“但鉴于100米跑在田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我们下决心必须搞好”。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国田径从2007年起,开始在男子短跑上下功夫。“抓训练、培训教练、输送队员出国集训,最终得到现在的成果”。2009、2011和2013年亚锦赛以及2010年亚运会,男子百米的冠军都落入中国人的口袋。“这次世锦赛上又完成了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冯树勇认为,这坚定了我们发展短跑的信心。

  对于始终处于世界二流水平的中国田径而言,发展短跑不仅有利于短跑本身。冯树勇明确表示:“从技术上讲,短跑好了,以速度为基础的短跨、跳远、跳高、三级跳等相关项目都能得到整体上的带动。短跑毫无疑问地是第一运动中的第一项目。”

  杜兆才对中国短、跨、跳项目的现状和形势做了详细分析,认为它们面临机遇、未来可期、很有希望。“跳高项目朱建华曾创造过世界纪录,三级跳远项目的邹振先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中国人在这些项目上具备取得好成绩的条件和机会。目前,我们的绝对实力还有一定差距,很多运动员国内比赛成绩优异,但国际比赛往往严重失常,国际比赛能力不足。因此,教练员的执教理念、训练方法还需要更加科学化、国际化”。

  文 叶珠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