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未来,还看少年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女排,少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05 15:54
在一年里,中国青年、少年女排双双夺得世锦赛冠军,让人们对中国女排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存在着误区,国内基层排球人口数量仍旧令人担忧。
在2013年18岁以下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少年女排先抑后扬夺得冠军,书写了在同一年里中国青年、少年女排双双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新纪录。她们的成功让人们对中国女排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依然存在误区,基层排球人口数量仍旧令人担忧。中国女子排球要重返世界之巅,正如人们熟知的那句警句所说,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惊心动魄的冠军路
“好事多磨”,这是中国少年女排主帅董瑞军在决赛之后挂在嘴边的4个字。亲身经历了国少队此番世少赛征程,才能够对这4个字有最深刻的体会。
从漳州启程后,国少女排将士们就遭遇了航班晚点、误机,在香港机场滞留一夜后,距离比赛正式打响不到24小时,才到达了泰国呵叻,是全部20支参赛队中最晚到达的一个。小组赛伊始,心态并未调整到最佳的国少女排又接连负于宿敌日本队和欧洲劲旅波兰队,一度面临小组无法出线的危险境地。在不利的局面下,国少女排教练组一方面对队员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调动一切资源收集对手情报,进行赛前准备。在多管齐下的有效工作下,国少小将们很好地扭转了心态,顺利战胜势头正旺的希腊队和阿根廷队,晋级16强。这一段小组赛的艰难经历被董瑞军形容为“炼狱”。
在淘汰赛阶段,国少女排将士们连续遭遇东道主泰国队、加勒比地区新贵多米尼加队以及南美少年女排锦标赛冠军秘鲁队。在与多米尼加队的1/4决赛中,国少女排先失两局随后逆转三局,玩了一把心跳。次日与秘鲁队的半决赛里,国少姑娘们连输两局再扳两局,决胜局一度以11比14落后,站在了被淘汰的悬崖边上。几乎面临绝境的危机激发了国少队员们的斗志,在连追3分扳为14平后,国少女排又在相持阶段遭遇了主裁有利于对手的连续误判,但“赢球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最终让国少队员们以23比21艰难取胜。
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国少女排在决赛完胜美国队,问鼎已然水到渠成。董瑞军坦言此次充满艰难的世少赛,队员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无论思想上还是技术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据一位参加本次世少赛和之前女排世青赛的国外教练员介绍,综合来看,除参加世青赛的中国青年女排一枝独秀外,其他19支世青赛球队和这20支世少赛参赛球队的综合实力相当,本次世少赛的整体水平甚至要高于今年世青赛的水平。可见,中国少年女排的这枚世少赛金牌含金量之足,夺冠来之不易。
技术全面仍是趋势
国少女排最终夺得冠军,靠的是顽强的作风、网口高度的绝对实力以及复杂的技战术组合。但欧美尤其是美洲诸多球队仍然凭借相对全面的技术以及相对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了集团优势,走在了发展潮流的前面。
本次世少赛,来自美洲的美国、巴西和秘鲁占据了四强中的三个席位。与美洲球队形成的集团优势相比,欧洲球队在泰国的运气都不够好。其中,欧洲传统劲旅意大利、土耳其、塞尔维亚和波兰等队在淘汰赛较早阶段遭遇劲敌,在一场定胜负的不确定因素面前成为输家。此外,4支亚洲球队中,日本、泰国和中国3支球队晋级16强,说明女子排球在亚洲的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但从目前世界少年女排版图来看,欧美球队仍然是主导势力,其中美洲球队则又力压欧洲球队一头。正如董瑞军所言,目前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于18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女排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均在不断加大,美洲无疑在这一方面走在前面。
从技战术层面来看,美国、秘鲁和巴西球员的共同特点是技术相对全面,基本功相当扎实。意大利队和土耳其队两支欧洲劲旅的代表性球队,在比赛中往往展现出良好的技战术素养,并不以身材取胜的她们同样在全面发展上有所建树。而亚洲球队中除中国队外,日本队、泰国队以及中华台北队均是以防守、小球和串联为鲜明的技战术特征,技术全面同样是亚洲女子排球的传统和发展方向。
亮相呵叻世少赛的国少女排网口高度位居各队前茅,3名运动员身高超过1.90米。副攻袁心玥报名身高1.99米,据了解,目前已提高至2.02米,是目前中国女排现役运动员中的翘楚。另一名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发挥奇兵作用的副攻王媛媛身高达到1.95米,加之1.92米的主力主攻王云蕗,国少女排的身高毫不逊色以身高见长的欧美对手。此外,国少女排的技战术组合丰富,诸如背快、背飞、前交叉等技术的组合运用甚至让对手闻所未闻。但是,在中国女排队员越来越高的时候,她们在基本功的掌握以及技术的全面性方面却被同龄的欧美高水平运动员拉开了距离。
本次世少赛的多场比赛中,欧美球队在技战术组合应用的能力上虽与中国少年女排队员不在同一水平,但前后排相对均衡全面的技术能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仍然让她们在身高马大的中国球员面前不落下风。董瑞军坦言,中国队的一传、防守等后排地面技术与巴西、阿根廷、秘鲁甚至亚洲的日本、泰国等队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可见,追求技术的全面仍将是世界女子排坛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在青少年阶段重视球员的技术全面性培养,重视少年选手的基本功养成,诸多欧美球队未来进步和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反而是中国青少年选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时间的累积以及潜在的伤病困扰,将会使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步子应该走慢一点在关注中国排球的人们为国青、国少两支球队的快速进步感到欣喜的时候,董瑞军却认为,中国基层排球教练员在后备人才建设时的步子应该走得再慢一点。
青少年国字号女排在最近两年的发展和洲际、世界大赛上所取得的成绩一度呈现井喷之势,这与国家体育总局为促进三大球发展,在全运会设置排球小年龄组并加大奖牌奖励力度有很大关系。在最近一个全运会周期中,我国各基层单位在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确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不仅原本后备梯队建设较好的省市单位加大了对二、三线球队的投入力度,海南、内蒙古等一些此前不曾有室内排球专业队的地区也成立了青少年球队,参与到国内赛事的争夺中来。这种政策的扶持与刺激让原先呈现萎缩态势的基层排球人口以及青少年运动员数量有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追求运动成绩的目标下,一些基层教练员在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工作中难免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直接造成了两种后果:早期专项化和早期专业化。早期专项化会让青少年选手过早地接触专项技术训练,而忽视全面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造成国内青少年排球选手基本功普遍不扎实的最主要原因;而早期专业化则容易让十七八岁甚至更小年龄的球员过早出现伤病。所以,无论是早期专项化还是早期专业化,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让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有所提升和突破,却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个人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排球未来的发展。
所以,董瑞军坦言,我国的基层教练员们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上绝不应该急于求成,步子走得太快,而应该耐心地把青少年球员的基本功打牢。这需要基层平衡好全运会成绩目标、青少年选手的培养以及排球运动普及等各方面工作的重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的排球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被问及对麾下这批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年轻球员们有何寄语时,董瑞军意味深长地说,希望队员们回去之后能够继续磨练自己的基本功,尽量避免出现伤病。
排球人口并不乐观
面对国青、国少女排的两枚世锦赛金牌,人们似乎有了“中国排球后继有人”的乐观情绪。实际上,我国排球人口规模还较小,打排球的孩子为数不多。
连续几年担任国少男排、国少女排主教练,让董瑞军对国内专业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虽然近期已有一些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省区市着手为下一届全运会遴选青少年选手,但他以为,基层体校与运动队之间的衔接还不是很好,容易造成本来就不多的青少年选手在进入专业队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甚至流失。
此外,现行政策的延续性如何,令更多在基层从事专业排球运动的人感到不踏实。设置排球项目小年龄组并加大奖牌奖励力度是本届全运会周期才出台的新政策,有教练员担心一旦这项政策调整或取消,地方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为青少年后备梯队建设慷慨投入资金和人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排球后继乏人的局面,还要靠排球自身的改革。体教结合或许是一个好办法。至少在欧美一些排球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排球传统国家,通过校园来实现排球的普及,扩大以及保持排球人口数量,有着成功的经验。那么,中国的校园排球开展得如何呢?本次世少赛前后,恰逢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和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先后举行。两项“姐妹赛事”共有近160余支球队的2500余名学生球员参赛,规模空前。与全国目前总共数百名专业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数量相比,这个数字似乎不算太少,但与全国中学生的总数相比,这2500余名学生球员又何足挂齿?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告诉笔者,今年国内一座拥有极厚重排球传统的城市举办市中学生排球赛,仅有3所学校报名。为了不致无法组织比赛,只好让每所学校的十余名球员分成两支球队,这才组成了拥有6支参赛队规模的市级比赛。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体育课接触排球、喜爱排球,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排球进校园毕竟还面临着场地器材要求高、运动项目技术规则复杂,以及教师、家长重视分数,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不至于让梦想成为一厢情愿,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携起手来,找到克服内外部困难的有效办法。
好在中国排球协会正在大力推动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潘志琛也透露,中国排协未来将不断推进公园排球、社区排球和校园排球等老少皆宜的方式。希望当这些活动火热开展起来之时,排球人口能够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文图 苏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