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后,中华大地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孙杨的名字。彼时在大家眼中,孙杨恰如当年的飞人刘翔,横空出世,一战成名。和这个名字一起出名的,还有他当时以及现在的老师,朱志根。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一战成名的好事,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要借时势。孙杨自小学习游泳,在伦敦奥运会前,他也拿下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奖项。这些奖项与举国瞩目的奥运会相比,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我也是翻了维基百科后才知道,“哇,原来孙杨得过这么多奖啊!”这些年的努力造就了他的实力,让他在伦敦奥运会夺冠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媒体追捧的“体坛新星”,一时风头无两。
如果事情可以按照如此良好的态势发展下去,孙杨既会继续为国争光直到退役,也会不断地出现在电视广告里,名利双收后再觅得如花美眷相伴终生,这样的好事,对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但是对孙杨来说,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事。
这一切,源于他有一个教练,或者说是师父,朱志根。
在传统概念里,师父是一个亦师亦父的角色,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2003年起朱志根执教孙杨,到2012年伦敦夺冠,近十年的时间里,孙杨每一次的进步,朱志根都功不可没。纵观孙杨的履历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他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作为一个年轻的成长中的男孩子,他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可是作为师父的朱志根,在如何对待孙杨这个问题上,似乎却一直停留在原地,或者说,他压根儿没有想要改变的概念。
传统观念里,严师慈父是最佳拍档,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组合却很少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究其原因,大约是和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有关,父系社会的封建家族大家长制赋予男性极高的地位及权力,基本上属于“父亲说一,儿子不能也不敢说二”的情况。儒家讲君臣父子,君臣关系如父子,父子关系如君臣,这样界定之后,父与子之间其实很难亲近起来。试想你敢和皇帝肆无忌惮地放肆玩笑吗?当然不。和你父亲呢?这个……需要想一想。想一想的前提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的父亲能不能接受。如果他是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你这样做无异于“没有规矩”、“不成样子”;如果他是个开明温和的父亲,那么一切倒是好说了。朱志根属于哪一类呢?我觉得属于前者。
虽然这样的两分法有些绝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讨论问题的实质。从孙杨夺冠后和朱教练闹出的不少风波来看,朱教练必须是属于前者的一类。无论是训练场赶走赞助商还是不满孙杨发微博公开恋情,朱教练表现出来的都是专断强硬和顽固。赞助商出现在训练场不是什么大事儿,我们大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孙杨的粉丝来观看偶像训练,没有什么规定这是不可以的吧?但朱教练一进门怒声赶人,未果又动手打人,以致孙杨不满,于是师徒二人爆发矛盾。整个事件其实非常简单,简单到旁观者一眼便能看出孰对孰错。朱教练不满赞助商在场大约是觉得闲人在侧影响训练,这个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受训的人是孙杨,他如果心不在焉,您把他全封闭到太空舱里去训练也没用;他如果心无旁骛,那就是把他扔到菜市场去训练也无妨,毛主席坐在菜市场还能安心读书的例子就完美地证明了上述论断。
其实这两场具有代表性的风波还反映了朱教练的一个问题,不善于沟通。按儒家的说法,君子动口不动手,朱教练赶人不成就动手,遭孙杨不满后又把怒火转移到孙杨的身上,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确如封建大家长般的脾性。在孙杨微博公开女友后,朱教练更是放出狠话来,致使师徒二人的关系再跌冰点。这个事件里,我并没有觉得孙杨的做法有什么过分,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男孩,屡夺大奖,少年意气风发,又觅得心上人,如此春风得意之事,当然要迫不及待地与一众粉丝分享。至于他和女友到底能不能喜结良缘,说白了这是人家小两口的事儿,外人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插手。要知道,师父师父,毕竟不是父。
就在我撰稿之时,传来孙杨重与朱教练握手言和的消息。前不久的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上,没有了朱志根的孙杨依旧还是那个最耀眼的游泳之王,再次夺冠之后,孙杨究竟跟谁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代理教练张亚东和朱志根也都放话说想带孙杨,就之前的报道来看,孙杨应该是想跟张亚东多一些,毕竟和亦师亦父比起来,亦师亦友是他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更能接受的。但,恩师既然放话,孙杨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若是太驳恩师的面子,未免会被人指责为“忘恩负义”,更何况十年的师徒情谊也不是说散就散得了的。权衡之下,他回到朱志根身边也是意料之中。俗话说破镜重圆终有痕,师徒俩此番冰释前嫌,未来事情的发展态势究竟会怎样,我们还是且行且看吧。
文 陈柏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