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大学生愿意从事水产?

  如今是求职旺季,庞大的毕业军团让不少求职者亚历山大。虽然求职艰难,但是很多水产院校毕业生并不打算就职本专业。据广东恒兴人事中心副总周剑熙透露,2014年全国18所水产院校有毕业生2531人,调查问卷显示,愿意从事本行业约占57%。不过,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义生表示,2013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毕业生只有32.34%留在本行业工作,远低于问卷平均水平。

  现在的水产业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这也说明了水产养殖技术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

  水产专业毕业生要在水产业内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是水产是属于艰苦的农业行业,而且水产给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90%都是服务于水产市场的终端。他们的工作大多是在偏远的农村,直接面对养户,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此外,水产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他们必须不辞劳苦,全力以赴地在艰苦的基层工作。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强度高是水产类专业毕业生的一大特点。

  事实上,工资待遇等因素是阻碍更多高校学生走进水产领域的直接原因。然而,农村的发展程度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城市里优越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和发展机会相比,农村明显缺乏吸引力。一方面,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偏僻,很多人熬不住,耐不住寂寞;另一方面,水产行业的工资不是特别高,相对于其他行业感觉差不多,但是同等的薪水,谁愿意跑去热晒雨淋而不是坐在办公室?

  令人担忧的不只是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去,而且他们中为数不少人对农业的认知仍停留在过去,对农业的新变化不甚了解。由于受到社会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觉得从事水产地位低,生活在农村,比较辛苦,孩子读完大学无法“跳出农门”,令众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水产业。此外,学生对自我、水产和具体企业了解不充分,造成很多学生在选择就业水产后不久又退出。因为他们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水产基层工作是那么辛苦和落寞,没能很好地看到岗位的发展前景,这样令不少学生产生失落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他们往往打退堂鼓、半途而废。

  然而,有些大学生并不这样看。2010届海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吴祖学刚入行时留下一条令其领导动容的纸条:要成为水产行业有所作为的人。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湛江海大一名区域销售经理。曾担任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团委副书记的2012届毕业生刘振技本讨厌水产,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到水产的巨大利润,他放弃了在深圳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加入水产业,短短一年他便成为了利洋顺德勒流店店长。28岁刚生完孩子的王靖涵不想浪费学习四年的专业,毅然成为水产终端的一名女业务员,现在的她已是掌管湛江海大的销售经理……

  也许他们选择水产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兴趣、专业等,但他们也深知,相对静态的水产业,其他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不容易,而且生活在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也未必比农村高。因为生活在城市除了要挤公交逼地铁、呼吸质量差空气外,还要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最后往往还要沦为月光族、穷忙族,无上限的高房价更是令人感到绝望。

  有人担心“渔业”后继无人,也许这是杞人忧天。不过,水产的发展确实离不开人才,水产科班生投身到专业对口的水产领域或许更有作为。其实,行行出状元,从事水产并不丢人,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永远都是年轻人,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重要的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每天都应该满怀渴望,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发现和正视自己人生的才能,并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而不能只为舞台的不合适感到不快。

  文/苏若晶 行业媒体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