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利率走向趋势探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策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利率,改革
  • 发布时间:2014-01-21 09:45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利率体制的弊端和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结合部分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国情的积极、渐进的改革方案,以期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 方向 途径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原则,其值得坚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于市场化之后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因此获得的长期利益会远大于目前相关金融机构的既得利益。不管是从原则还是从利益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值得进一步推进。

  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一直严格监管着金融市场的利率,银行业一旦遇到问题,央行就扮演着一个慈善机构的角色,必须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金融市场货币供求的变化曾对利率水平和结构进行过多次调整,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是受严格的控制,银行业还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业。这种利率管理体制已经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对我国的利率体制进行改革,而利率改革的重要手段,必须让市场机制在决定利率水平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2012年央行放开银行利率监管,使得利率走向市场化,利率由市场监管制定,银行业按照银监会的监管制定利率制度。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利率放开实质是央行对银行资金滞待,资金流动去向不明的施压。央行这种决定向金融市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银行业的问题,要让银行业自己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利率市场化已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的管理体制滞后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基础性改革,其目标是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现在,金融市场实行双轨制,政府对金融市场利率的监管还没有完全放开,这在根本上不利于资金的市场优化配置,因此需要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金融监管理念,建立适合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管理体制。

  (二)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

  (三)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放开利率管制,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6月份的货币流动性惊魂,现在流动性开始充裕,看上去经济情况不错。10月16日,央行新闻发言人就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形势、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以及房地产信贷情况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提及金融数据,第一个特点就是,从总量上看,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9月末,M2增长14.2%,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1~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央行认为流动性充裕,外汇流入明显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增长有所加快。尽管流动性如此充裕,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却维持在高位,7、8月份隔夜拆借利率3.3%左右,9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7%和3.49%,与上月基本持平。这样的利率基本平稳,但与十年前隔夜拆借利率2.18%左右、2010年的隔夜拆借利率1.61%相比,还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从2011年开始,实际利率已经大幅上涨,到今年6月压力测试上升到了6.43%的峰值。货币依旧以平稳为主,利率峰值短期内不会再出现,但拆借利率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个人与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上升幅度,高于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上升幅度。货币增速与利率,前者维持平稳上升,后者却抑制不住向上蹿升。相比于货币与信贷增速,中国经济增速并不算快。华尔街见闻引述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XILI的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回落更多。如果家庭消费占GDP比重在未来10年里,从现在的34%升至50%,那么年投资增长则需要回落至-3%。这意味着GDP增速回落至4%,目前7.5%的增速很可能不保。所以,当前不是最好的利率改革时期,如果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时间进行利率改革很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给我国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造成冲击。

  三、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计划经济为主,行政管理一直渗透在经济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很小。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慢慢放开了对经济领域的监管,市场的作用慢慢增强。经济领域的改革范围和深度逐步加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不例外,从以前政府严格监控的市场利率体系,到目前的渐进的,逐步放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给我国科学市场金融体系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选择

  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有两种:l、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放松及至取消对各种利率的管制;2、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各种利率的管制逐步放松。前者称为激进方式,后者所谓渐进方式。采取激进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的一面是:可以缩短新旧体制的过渡时间;可以将金融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在短期内全面推向市场;易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开的和公平的资金市场。不利方面:容易激发利率震荡,增加了金融资产风险,引起经济衰退;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很大的不稳定。

  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式,有利的一面是:对现时经济运行态势不会产生太大冲击;利于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能使“地下”利率公开化,能够为金融市场化成分的积累提供较为宽松的时间保证,使资金供求适时纳入市场机制运作。不利的一面:使新旧体制转换的摩擦增大;容易加剧利率水平、期限、种类与结构之间的矛盾;会产生不公平竞争,从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损失。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应选择渐进方式实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宜,原因在于:第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性的改革。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整个经济市场取向改革的组成部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采取渐进方式,从实际效果看,改革是成功的。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应当与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第二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来看,尽管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的是激进的方式进行,这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另外还得益于金融市场比较成熟,货币当局监管力量较强,各种法规相对完备等因素,这些条件在我国还不具备和完善。所以,效仿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方式是不可取的。第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采取谨慎态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现实选择。

  (二)如何推动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1.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2012年中美双方在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谈到了汇率问题,都认为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在过去中国贸易顺差比较大的时候,汇率是有升值趋势的,市场的供求关系也给出了这样的信号。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中国外汇市场的情况和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双向波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要多方面配套、渐进式进行。近年来,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促进经济的再平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于2011年下降至2.8%。美国也承诺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3%以内。实际上,如果市场证明还存在不平衡,市场力量也会起到纠正不平衡的作用。对于利率问题,周小川称,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决定价格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助于发展金融市场。但利率市场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今后随着整个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市场的向前推进还会继续渐进向前,改革还是要多方面配套、渐进式进行。

  2.央行要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利率管制,建立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2013年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走出了关键一步。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显然,随着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将给诸多大中小银行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利率市场化过程正在加速进行,这必然导致银行利润的下降与竞争的加剧。毕竟我们现在银行的盈利模式与古代钱庄并未有多少质的区别,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存贷款利差。在存款保险制度逐渐确立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该个人中最为重要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是改革之必然趋势。一旦改革完成,在激烈的竞争作用下,银行存贷款利差必然下降,到那时,银行利润必然下降。一些经营状况一般以及规模较小的银行将面临破产或被兼并的风险。

  3.应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我国的投资活动及经济发展更依赖银行信贷投放,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仍是我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并占有主导地位。相比而言,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则明显滞后。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在201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的构成中,直接融资(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占比仅13.3%,而人民币贷款占比超过50%。面对如此情况,只有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充分发挥债市融资和股市融资的作用,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才能使整个金融市场对市场化价格的适应程度不断提高,对存贷款管制利率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最终水到渠成地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

  三、小结

  总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让市场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样,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01).

  [2] 黄志龙.重提加快利率市场化必要性及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1(04).

  [3] 萨奇.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1996(01).

  [4]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01).

  [5] 高芳.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M].暨南大学,2012(10).

  [6] 刘金钵.三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价值工程,2003(03).

  [7] 胡朝晖.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西部金融,2012(09).

  文/李爱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