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中美冰火两重天_P2P_互联网金融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P2P网贷
  • 发布时间:2014-01-26 14:33

  P2P网贷,中国之于美国,一热一冷。主要原因是,美国并不将其看成金融创新,对其定位是类金融,并嵌入到原有的金融体系中,同时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上,实现利率市场化。核心原因则是,P2P网贷在美国以慈善为导向,在中国体现的是商业利益。

  经过6年的自生长,P2P网贷行业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达到了顶峰,但倒闭数量却也和新成立的数量一样,同时激增,并产生了一种乱象。

  每当一种金融新事物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问,西方,尤其是美国是怎样做的?

  美国很平静。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13年美国P2P借贷的规模将达50亿美元,然而与美国整个消费者信贷市场容量相比,比重仍然很小。

  中国之于美国,一热一冷,悲观者看到行业的混乱,乐观者看到了赶英超美的希望。美国为什么对P2P网贷的反应如此冷淡?中美之间,在P2P网贷发展的基础、模式、价值取向上,不同点是什么?

  创新认定各有角度

  美国的基本贷款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在此背后,还有各种支持农业、水利、住房、学生贷款业务的证券机构,他们通过证券化的工具在市场上融资,然后向政府项目、购房人、学生等提供资金,如房地美、房利美、学利美等。可以说,美国金融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存贷款、贷款支持的证券(ABS)两个层次的市场,为经济运行提供了流畅的资金支撑。

  美国P2P网贷,就诞生在这样完善的市场背景下。因此,美国并未将其看成一种新的非金融的事物,而是一种“类银行”的金融机构。并且由于其运行方式上,贷款的发放以份额的形式出售,有证券的特征,因此早在200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向其提出了监管要求。尽管SEC的监管仍然存在法律争议,但事实上,监管使美国的P2P平台脱离了单纯的“借款归集—发放”模式,而纳入了规范的贷款、贷款证券化两个层次的结构中。

  而在我国,P2P网贷更像一个低成本的互联网公司,谁都可以搞。另外,对P2P网贷没有注册资本的硬性约束、没有从业人员资质的认定,甚至其网络软件平台都可以花几千块购买模版,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是以非银行公司从事银行业务的理由,对其进行监管,禁止其从事非法集资的业务。

  定位和监管各有站位

  在美国,美联储并未对P2P网贷行使央行的监管功能。因为在美国各州注册的银行,既可以不加入联邦的美联储体系,也可以不加入州联储体系。这意味着,在美国,不存在所谓银行的牌照和准入问题。美国有7000多家商业银行,四分之一在联邦注册,受美联储监管,大部分银行是州银行,不是美联储会员。从这个意义上,在美国创立银行,更像创立一家一般的公司,并不需要由某个政府部门颁发牌照。

  目前,我国已有千余家网络信贷平台,对应的是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此前,我国的贷款市场,主要由银行以及民间借贷市场构成。后者以借贷双方巨大的风险以及高利贷为主要特征,属于灰色地带。由于贷款市场被主要由国有银行组成的体系垄断,民间的贷款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网络信贷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两种市场的中间结构,提供了比银行机构活跃、短期小额资金充裕、贷款手续便利,比民间市场规范、透明、更有保障的资金来源。从其借贷关系来看,无论是收取中介费,还是赚取息差,都不是权益投资,这与银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我国的借贷市场,一直不允许其他机构进入,反而是权益投资市场、私募股权投资非常活跃。

  以上对比,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现象,美国放宽银行的准入门槛,对P2P网贷是以“类银行”的金融机构进行定位,由证监部门进行严格监管。而我国是严格银行的准入门槛,将P2P网贷排斥在银行之外,但是由央行对其接近银行的违法吸储业务进行禁止,仍然处于民间带有金融色彩的一般互联网企业的状态。

  金融体系接纳有争议

  美国P2P网贷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顺利地嵌入原有的金融体系。

  以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为例。借款人在Lending Club上提出借款申请,Lending Club根据征信局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将符合信用等级的借款人的借款项目公布在网络上。出借人根据Lending Club公布的项目信息,按照自己的投资意愿选择投资。

  但该投资行为并非是出借人直接投资、也不是通过Lending Club投资给借款人,而是由WebBank贷款给借款人,这是一家注册在犹他州、可向全美居民发放贷款的州立银行。该银行将债权出售给Lending Club,也即后者购买了银行的贷款,然后Lending Club基于该贷款发行收益凭证,这个过程实现了贷款的证券化;出借人购买收益凭证,这个过程相当于一级市场。

  Lending Club是一个纯粹的撮合交易的中介平台,一直坚持不吸储、不放贷、不担保的原则。所以,出借人是Lending Club公司的无担保债权人,其面临的风险需要到二级市场上通过出售债权来解决。

  Lending Club与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折扣经纪商Foliofn公司合作,向用户推出线上债权交易平台。出借人在此折扣出售逾期债权,由专业投资者购买逾期债权,利用收购坏账盈利。

  在上述的价值链中,各级机构都尽可能地将收益和权利分散化,将风险转移,这样的市场结构和传统市场没有本质的区别。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被“脱媒”化,出借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没有区别,因此美国各P2P平台均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

  相对于美国市场的情况,我国不具备完善的征信体系,无法提供具有公信力的、商业化的第三方信用评估,P2P公司被迫进行线下审贷,或与专门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扩展项目来源,或与担保公司合作避免项目风险。

  此外,不良债权的转让机制不健全,出借人的风险仍然难以保证。资产证券化市场不完善,网贷平台和银行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自由资金池就难以规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总体上,价值链条相对比较简单,风险没做到尽可能的分散化。

  贷款利率市场化不同

  美国贷款市场的发达、信用体系的完善,使贷款人很容易从金融机构贷到资金。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又通过信用分级、信用提升工具,使得信用质量较差的借款人的贷款,也可以到市场上进行融资。因此,P2P网贷的诞生,本质上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便利了金融交易的过程,正如美国第二大P2P平台Prosper的创始人Chris Larsen所说:“推进借贷过程的民主化”。其客户群体还是传统客户,其贷款利率低于传统贷款利率(银行或信用卡),但偏离不大。例如,www.lendingclub.com首页上写明,A?C级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按资金投出、收回的循环,最后统计一年总收益率)在5.11%到9.29%之间。

  如前所述,我国P2P网贷是介于银行、民间信贷的一种中间形式,客户主要面向估计在5亿左右的非信用卡网民用户以及约4400万无法从银行贷到款的小微企业。发放此类小额贷款的成本较高,包括由于无法获得第三方信用评价而导致的线下审贷成本,再加上贷款客户群体的小微企业特征,非信用卡网民的低信用质量,使还款风险加大。成本和风险的双高现状,无疑会导致其贷款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根据网贷之家、国信证券整理的数据,2012年9月,人人贷的年化收益率为11.85%、红岭创投是11.14%、365易贷是22.28%、808信贷是24.99%、e速贷是19.41%、温州贷是11.71%,其他小规模平台甚至给出30%的年化收益率。如果这样的收益率是真实的,那就迅速和目前各类基金(包括余额宝)4%~7%的年化收益率直接拉开了差距。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P2P贷款利率被市场接受并公开化,必然形成利率的一种双轨制或所谓的利率黑市,产生银行与P2P平台之间的套利行为,影响银行环境。事实上,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也是很有争议的话题。

  价值导向严重区别化

  美国的P2P网贷平台,并非全以盈利为目的,总体上,是非营利性平台与营利性平台并驾齐驱,如Kiva(www.kiva.org)收集贷款者的无息资金,通过无息贷款来解决贫困问题,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创业项目。据其网站上的最新数据,总贷款额已超过5亿美元,有73个国家的118万人获得约64万件无息贷款,平均每人贷款411美元,出借人最低可以提供25美元,真正贯彻了人人可以做慈善的理念。

  而我国P2P网贷多以商业利益为主。P2P网站的创建者发现了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商业模式;贷款人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个人或企业经营资本、短期融资需求、期限资金配置等投资性目,以相对高一些的成本拓展无法从银行融资的渠道;出借者更多是在近年来产业投资、股市投资低迷,房地产投资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寻求更高收益的闲散资金,追求比民间借贷市场上更为合理的收益。

  P2P网贷发展距今6年,我们依然没有对其明确行业定位、起码的注册机制、信用体系要求、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从业要求等等,任其这样发展,势必还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韩国成均馆大学助理教授

  文/郝继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