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则,大麻烦

  这个夏天,俄罗斯有这样一条新闻让人读后很舒服。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一位很有志向的家伙因信用卡和银行打了场官司,并且占得了上风。

  此人名叫德米特里.阿加尔科夫,他收到了一家银行信用卡的“主动申请”。由于对交易条款不满意,他自己做了修正,签字后又寄回给了银行,而这家银行加签后将信用卡寄给了他——很显然,银行方面并未注意到阿加尔科夫先生提出的零利率、无限的信贷余额以及约合20万美元的销号费等要求。截至目前,法庭方面对阿加尔科夫一方表示支持。

  正如汤姆.韦茨所唱的,大号字体给予你的好处,小号字体(指协议上的附属细则)会将其夺走。不过,毋庸置疑,我们这些消费者通常都不会认真阅读那些附属细则。这并不奇怪:小字体的附属细则通常都莫名其妙,让人无法理解。

  阅读全部的隐私保护细重要吗?如果重要,我们要怎么改善它呢?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观点给这一话题点亮了出路:乔治.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这一观点曾让阿克洛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卖方能够评估一辆二手车的质量,而买方不行,那么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旧车质量下降,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较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因为对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方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方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造成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方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合同或协议上的附属细则:顾客会自然而然地假设所有的合同包含了各种狡猾的条款,因此本倾向于诚实本分做生意的公司会意识到,他们永远不会因为自己的诚实本分而得到顾客的信赖。有一个经济学模型认为,勤奋的购物者会对最糟糕的企业进行检查。我们中大多数人在超市中检查价格的几率不会比检查附属细则多多少,却很容易会假设他人在关注这些,因此价格是公平合理的。或许这一点在合同上也完全适用?呵呵,不可能。

  2009年,扬尼斯.巴科斯等一群研究人员对在网上购买软件的人们进行了跟踪调查,在12.5万个浏览过程中,只有55个人阅读“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的时间超过了1秒;即便那样,其阅读的平均时间也不过29秒。因此,说没有人会阅读“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并不夸张。

  我们也会做些事情保护自己:法庭会拒绝强加的恶意条款,而公司也会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贪婪,以求保正自己的良好口碑。但是,要以明智的消费者的选择为基础来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目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一个解决办法,该方法已经得到计算机科学家洛里.克拉诺和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的推崇,那就是让电脑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合同书总是令人迷惑,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的语言晦涩难懂,能读懂它们的是法庭而不是电脑。那么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可以机读的隐私保护协议、或者价格计划呢?我们的电脑可以给出建议,告诉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并给出其他更好的选择。这看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