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饲企生存哲学

  在水产饲料行业,大型集团凭借种种优势,开始多方位扩张,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甚大。随着养殖成本上升,病害加剧,价格起伏不定,很多饲料经销商的压力与日俱增。那么,作为中小企业的经销商,他们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本期封面故事选择了30个经营中小品牌饲料的经销商,品种涉及大宗淡水鱼、特色小品种、对虾等,通过每人9个同题问答,来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经销商是目前水产饲料行业的重要一环,他们的生存状态,往往反映了一个地方,或是一个养殖品种的兴衰起伏。此次受访的经销商,来自多个地区,有不同的年龄段和经营时间,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不仅意在关注这个容易被主流忽视的角落,更希望解构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探寻中小饲料企业当下的生存之术。

  饲料市场博弈:集团军与特攻队之争

  大型集团:靠品牌和规模取胜

  企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这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经销商都认可的大型集团的优势。

  从消费心理来说,大企业、大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在购买者心中,往往容易在思维上形成质量的保障。对经销商来说,这种现象也很有利于生意的开展,这一点其实和平时购买电器、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趋向相同。在农业领域,基层的农民消费者,往往从众思维相对较重,而对于目前知识、信息和技术还比较缺乏的养殖户群体来说,经销商的主导性更加大,诸如“上市企业、国家名牌、全国xx强”之类的头衔具有一定的公信度。

  当前,大型集团的强势显而易见,水产饲料也早已进入“诸强并立”时期,除了有资金、原料和政策等优势外,无可比拟的人员和规模优势,使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两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市场上开展“集团军”式的推进,从各养殖区铺天盖地式的宣传横幅、基层会议、技术服务中可见一斑。

  在本次调查中,在谈到大型饲料集团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比时,在30个回答者中,有12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大企业政策不够灵活,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在本次调查中,类似回答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就是,大企业营销人员多,成本重,经销利润低,在30个回答者中,占了9人。

  企业对经销商实行大量资金支持,可算是一个老现象,在水产饲料业的起步时期,曾经作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用这种方式,分担了经销商的风险,并通过返利措施,提高经销商收益,无疑具有很强吸引力。

  从商业策略的角度看,大幅度资金支持的手法,是建立在终端生产能够维持稳定效益的基础上的,同时必须依靠同样高毛利率去平衡风险。对于追求规模效益的大型集团,面对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经销商,这显然不是备选项。曾经有某大型淡水鱼饲料企业高管说:“个个经销商都想要支持,淡水鱼料的利润才多少?况且我们经销商那么多,这根本不现实。”

  另外,在调查中还有部分人针对大企业提出,市场管理和价格混乱,管理不够完善,销售点分布过于密集,商业谈判过于强势。从企业角度看,这可能只是局部或个别现象,但在饲料竞争日益注重渠道的今天,值得引起注意。

  中小企业:抢攻利基市场

  你为什么选择了目前的企业合作?产品质量有特点,和企业合作久了,大家都比较愉快。面对这个问题,这样的答案最多,在本次调查的30位经销商中,占了24人。

  特色产品,就是产品的差异化。我们发现,做出这样回答的,基本上都是销售生鱼、黄颡鱼、塘鲺等特种鱼料的经销商。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这种情况,其中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有些企业能够选准品种、长期专注研发,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一个小领域里做到领先,例如群丰牌生鱼饲料,凭借优秀的养殖效果,在广东生鱼养殖市场一枝独秀;另一方面是,大型企业走的是规模经营道路,客观上决定了必须要先从大宗品种入手,例如草鱼、罗非鱼、 对虾等,也只有达到一定的销量,才能抵消掉人员、设备等成本,同时体现出自身在原料采购、资金和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是说企业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实力。

  “近来,以虾料、特种料起家的粤西某饲料集团开始大规模推淡水鱼饲料,其实在多年前,该集团已经有做淡水鱼料的动作,但是量较少,当时在各地的分厂都在三班倒生产虾料、特种料,不可能为了一点淡水鱼料去改动整个生产计划,就是这个道理。”该人士说。

  在自由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占优势的大企业一般采用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自然会产生很多无法顾及的“狭缝”地带,即常说的“利基市场”,选定一个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是时下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此为发展模式,也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根据行业的变化积极调整,在各自的领域捕捉商机。

  对于中小饲料企业来说,选择高价值的特色品种,走“特攻队”的发展方式,无疑是扬长避短的有效方式。而选择特种料产品,由于毛利较高,还可以利用资金支持、让利经销商等手段,进一步稳固市场占有率。

  虾料:求稳是主流

  由于行业特殊性,我们又把虾料经销商单独框出来观察,从中发现两个规律:选择品牌以质量为第一要素,对于今后的发展以求稳为主。此两类同题回答分别占了12位虾料经销商的6人和10人。

  但凡产品,必质量先行,这已是各行业通行的规则,在本次调查中,即使有的经销商提到了代理市场面积大、个人感情的等原因,但无一例外是在质量得到认可的前提之下。除此外,“资金支持”也是相当多人的选择,占了受访虾料经销商中的7人,和常规饲料比,虾料单位造价高,养殖高峰期占用资金量较大,带给经销商的压力不小。

  除了前述因素外,大多数经销商存在对资金支持的渴求,也和近几年虾病泛滥,养殖户大面积失收有关。在早年,对虾养殖成功率较高的时期,外来资金支持多数作为经销商生意扩大、进而收益增加的助推力,然而随着病害猖獗,更多人渴望的是资金安全和平稳周转。

  与之相对应,在被问到未来发展的问题时,12人中有10人回答以稳为主,不敢轻易求大;另外,12人中还有10人都在从事种苗、微生态制剂、药品等营销,还有部分人提出希望企业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种苗和技术的支持,这一切都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养虾成功率,稳固饲料销售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例如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因素,都不再是经销商们最关注的核心因素。当前对虾行业的主要矛盾就是病害防治,在能否养成都很难确定的情况下,讨论饲料的质量问题,显然意义不大,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大型集团还是中小企业,似乎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2013年,在华南地区虾病大发生的背景下,整个虾料业深受拖累,上规模的企业通过在福建、华东地区的市场弥补销量,很多中小型企业也都做出调整,严格控制资金、缩减业务量。但无论怎样说,当前的环境对所有企业都难言利好。

  《农财宝典》记者 孙岁寒 苏若晶 吴耀华 彭日立 廖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