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企巨头瓜分淡水鱼料市场 竞争白热化

  高明通威加入角逐。中小企业转向高利润的细分市场,大企业向规模要效益

  近年来,巨大的淡水鱼饲料市场,正引起众多饲料业巨头的关注。

  3月17日,佛山市高明通威(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明通威”)举行开业庆典,这是通威股份下属专业的水产料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高明通威主营草鱼料、罗非鱼料与鲮鱼料,目前投产4条生产线,其中膨化线和沉水线各2条,去年产销量是2.5万吨,2014年目标销量达到4万吨。

  据了解,除了高明通威外,粤海海荣、湛江恒兴,包括畜牧业饲料巨头大北农等企业纷纷做出战略调整,开始扩展淡水鱼饲料业务。在水产饲料领域,淡水鱼始终是最大的板块。仅以广东为例,2013年草鱼饲料销量100多万吨,罗非鱼饲料80多万吨,商机不言而喻。

  为了这块蛋糕,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出招。粤海凭借深厚的市场人脉,聚焦粤西和海南罗非鱼市场;大北农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猪料模式,筹谋全方位突破。淡水鱼饲料巨头通威和海大,前者挟多年水产饲料销量龙头的气势,尝试产销分离运营、强化淡水鱼业务考核,后者在稳固华南和华中市场后,已经迈向华东,计划3-4年在华东市场建起8-9家厂。

  可以预见,各大企业做出这样的布局,首先是出于规模产量的考量,经过各企业的多年开拓,同时受限于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国内虾料和海水鱼饲料市场有接近天花板的趋势,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郑石轩就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未来粤海新的增长点,将来自淡水鱼领域。

  其次,在原料、品牌、渠道、人脉等市场资源上,各大型集团都已具备了相当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拓展业务,助推力量之大显而易见,再加上种苗、动保、技术服务、资金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淡水鱼饲料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整合力度。换言之,原本存在的小企业将逐渐出局。

  从产业的发展规律看,目前水产业处于繁荣期,产业规模庞大,一系列大型骨干企业已经成形,主业和相关产业可由自己完成,独立的生产体系已基本建成。各大集团对淡水鱼市场的进军,是产业内部竞争和扩张的必然现象。

  各大集团的进入,必然会对饲料销售格局产生影响,在渠道方面,有利于改变以往拼价格、高赊欠的不良状况。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以质取胜,一直以来是大饲料企业参与竞争的优势和主要手段,在整合加快的趋势下,产品回归本质,竞争注重客户,将给行业带来正向的作用。

  和前不久,出租车电召软件的争斗类似,竞争的加剧,无疑加大了对基层养殖户的利好。面对多市场、多环节的集团式全方位竞争,怎样提高服务营销的“含金量”,将成为企业相互比拼的核心。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面对小企业,尚且可以依靠“人海战术”,攻城拔寨;但大集团实力相当,人脉和资源对等,拼的将是真功夫。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近年来,各饲料企业纷纷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在水产行业,大企业对市场的导向作用相对较大,也正是由于上述竞争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水平的整体提升。以通威、海大为例,在技术、服务、养殖模式改变方面的工作,正在成为战略性部署,力度越来越大。

  从分散到整合,从山头林立到诸强共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水产饲料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市场策略也在发生变化。为保持利润,中小企业只能在细分市场上分羹,专攻特种料或特色产品。而由于淡水鱼料市场广阔,大集团则必然选择向规模要效益,大举进军淡水鱼料板块。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淡水鱼料市场,将是几大巨头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良性竞争。而在过去几年,一些企业在淡水鱼料板块飞跃式发展的情况也将越来越难。

  《农财宝典》记者 孙岁寒 苏若晶 廖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