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寺:万物有灵且美

  • 来源:中国城知旅
  • 关键字:报国寺,旅游,宁波
  • 发布时间:2014-08-28 09:17

  旅行有时是一件糟心的事,因为完全不知道路上会发生些什么。你也许会遇见汽车抛锚、宾馆空调坏掉、找不到心仪的菜馆以及出海看日出恰好阴天,这些未知显得被动无奈,但对旅行的印象却变得深刻起来。好在,我遇见了更细小的快乐,灵性宁波,从一个个有趣的石塑开始。

  宁波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现有佛教建筑遗迹60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数阿育王寺、天童寺、雪窦寺、保国寺及天宁寺。在我的印象中,寺庙都披着一层神秘的袈裟。他们所供奉的佛像虽不能普度众生,但总能让虔诚的人变得心态平和、内心安宁。所以现在去寺庙,我会觉得,那些吃斋念佛、打坐修行的僧人都变得不同了。这就是自然的灵性吧。

  驱车前往千年古刹保国寺,从江北区出发,沿机场北路行驶,不过半个小时便能到达景区。保国寺建筑群位于宁波市灵山山腰,背枕鄮(mao,宁波一带古县名)峰,左辅象鼻,右弼狮岩,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寺院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

  一片古树林中,保国寺的大门虚掩着,前面的空地上只有11棵树,这些树已近千岁高龄,显得像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树干粗得连两个成年男人也抱不了。远远地看,红砖褐瓦的围墙,隐约在参天的古木中,再走近些,就能看到三个金灿灿的大字“保国寺”。

  一路上朋友都在讨论,保国寺的建筑很特别。从山门、大殿、天王殿、法堂、钟鼓楼到藏经楼、祖堂和净土池,每一处都散发出古朴的意蕴。此外中轴线两侧的僧房、禅堂、念佛堂、客堂,也在寺院建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炎夏走过这些地方,身心竟会感受到一份清凉。我们一一路过,望日台、叠锦亭、仙人桥、文武殿、青幛亭等,风景中带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气质。天井中栽花种树,也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情趣。

  我对保国寺了解不多。据清嘉庆《保国寺志》载,当时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合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代,灵山寺在火法活动中被废。后来国宁寺僧可恭,跑去长安给朝廷上书,希望朝廷能够拨款复寺,一番周折,获得批准,并赐名保国寺。保国寺经历过近千年的变迁,以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建筑结构,有别于宁波其他寺庙,备受游人关注。

  但真正令我觉得有趣的,是保国寺里的十二生肖石塑。每一个石塑栩栩如生、憨态可掬,让我想起在天一阁明州石刻园看到的小石狮子,也是这般精巧可爱。石塑在宁波很常见,保国寺里的石塑更是占据着各个角落。或是溪上喷水的龙头,或是石桥上的扶手狮子,或是墙角树丛里的一尊小貔貅,它们透着一股子灵气,一个接一个地“陪”游人欣赏风景。

  保国寺里的每个雕塑各有意趣:老鼠怀抱玉米;小猪立耳噘嘴端坐;金鸡仰头鸣叫;猴儿一手扶头,一手护住胸前的桃子;小羊蹲坐,前蹄直立;骏马前蹄抬起,低头奔驰;灵蛇盘着蛇尾,抬头直视前方;飞龙四爪着地,面目端肃威严;老虎张口怒吼,额上王字虎虎生威;石牛健硕强状,线条硬朗流畅;忠犬坐立,一副随时听候主人命令的模样;玉兔灵秀乖巧,耳朵朝下,眼神柔和。

  我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才依依不舍地朝前走。但保国寺的灵性并不仅是这些,我还有更奇特的发现。

  整个寺庙三面被青山环抱,自成幽谷,俗称燕子窝。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居然没有麻雀、燕子之类的鸟类栖息,也没有蜘蛛和其他动物,这在其他古建筑中很少见到。

  资料显示,保国寺里没有鸟儿是因为“回旋风”。这里的建筑结构,源于汉唐时期特有的木结构风格。大殿通过纷繁多样的柱、梁、枋、拱、昂、阑额等构件巧妙衔接和卯榫,构成了独特的外形,整个大殿没用一根铁钉,全凭精巧卯榫使斗拱层层相衔,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在这些层层相贴的斗拱结构,形成了一个个“风道”。只要外面的空气进入大殿,就会因为“风道”,而在大殿内产生回旋的气流。回旋风在大殿内不停地回荡,使梁上不容易积存灰尘。建筑学家推测,这种回旋风有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声波,就像超声波似的,使飞鸟不敢接近。

  1975年,人们在维修保国寺大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从换下来的梁柱中发现这种木材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请专家化验证明,这种木材叫“黄桧”,它含有一种飞禽、昆虫不愿闻的芳香油。这应该是另一个飞鸟不敢接近寺庙的原因了。

  佛家喜欢用精妙的道理解释灵性,但我资质平平,即便多读了基本经书,也还是不能参悟人生。不过,我从中领悟了浅显的道理:万物有灵且美。所有事物都带着意趣和美好,它等待发掘的人,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撰稿/孟凡 图片/Tansy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