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国的拱手礼

  • 来源:中国城知旅
  • 关键字:中国,拱手礼,论语,礼仪
  • 发布时间:2014-08-28 10:01

  拱手礼,这个古代用于相见或感谢的礼仪,历史悠久,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了。《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如果你经常看古装剧,应该对它不陌生,但你真的知道该怎样行拱手礼吗?

  中国古代,人们往往以自谦的方式和距离感来表达对他人的“敬”和“礼”,见面寒暄、依依惜别、表达感谢和祝贺时常拱起双手置于胸前,配上几句得体的说辞,大方而典雅。这种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早在西周时就已经在同辈之间使用了,算来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最具中国

  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了。

  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味着施礼者愿在受礼者面前扑息自己的锋芒,以示友好。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抱拳的双手则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

  抱拳的手法有很大讲究,中国古代,人们以左为上。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所以左手在上右手抱拳,这叫“吉拜”,反之则为“丧拜”。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持兵器的多是右手,古人认为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以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着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此外,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所以女子行拱手礼时恰好相反。具体的手法及握拳的高低则因对象和情况而略有差异。

  在社交场合上,行拱手礼方便自然,可相隔数十步,也可同时施与多人。很多礼学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然而大约一百年前,在一场空前绝后的思想变革中,解放了思想的人们,开始以西方文化为时尚,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极度不自信起来,一向施拱手礼的国人放弃了自己的礼仪,行起了握手礼。

  这种据说起源于“刀耕火种”时期的礼节,原本只是英国及少数一些国家的民俗习惯,却渐渐成了国际通用的外交礼节,也许是因为“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也许因为它能通过伸手时间、距离、用力程度甚至握与不握来表现出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因此,敌对势力谈判时,双方都会千方百计通过晚伸手、轻握、主动撒手等方式压制对方,抢占“外交”先机。诚然,外交斡旋时,握手礼的确比较有优势。但这种处处斟酌显然不如拱手礼来得随意自然,轻松大气。

  可惜,绝大多数的国人对拱手礼的认识都局限于古装剧中,而这些没有经过仔细推敲的作品往往并不能如实还原这极为讲究的民族礼节。因为弃之不用,国人对拱手礼的规矩已经陌生。2012年的春晚上,朱军就闹过这样一个笑话,除夕夜接近12点,他动员观众向长辈们行拱手礼,“左手在外,右手握拳……”

  结果招致很多网友的嘲笑,“春晚,能再没文化一点儿吗?拱手礼怎能施于父母?”殊不知拱手礼一般只在平辈中使用,即便施与长辈,也是双手平伸指间交错,掌心向内,举手至颚。而且按照传统礼仪,给长辈拜年,理应行叩首礼,方显郑重与尊敬。

  国际舞台上,一些国家在握手礼之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礼节。日本人的鞠躬礼,法国人的贴面礼,俄罗斯的拥抱礼……在这个世界民俗遗产越来越被看好的形势下,丢了传统礼仪的“礼仪之邦”,着实有些尴尬。但愿有一天,我们遇见,还能轻俯身躯,抱拳于胸前,道一声“好久不见”。

  Tips:

  右手握住左手拇指,左手在上抱拳。拇指交叉形成貌似佛家“卍”字,这表示吉祥寓意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士揖”“下揖”。

  上位者还礼,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

  撰稿/吴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