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间,闽南建筑魂

  • 来源:中国城知旅
  • 关键字:泉州,闽南,旅游,蔡资深
  • 发布时间:2014-08-28 09:45

  泉州古厝,素享盛名,是泉州风土人情、文化积淀的融合与结晶,而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如果说古厝是泉州建筑文化中的一颗夺目星辰,那么,蔡居无疑是众多古厝中闪耀着最多光芒的那一处。

  蔡资深其人

  宅主蔡资深,本名蔡浅,字永明,号安亭,16岁随父亲蔡启昌到菲律宾马尼拉经商,历经十余年努力经营,资产从原有的几千元迅速累赀数百万。

  身为成功商人的蔡资深,满脑子却是儒家思想,认为“久远之业,商不如农”,于是他带着大量财富回到故乡官桥镇,斥巨资广购荒地,组织族人开垦,获得了大片良田果园,并且在其中择地筑祠堂、建宅第。为了提供家族的社会地位,他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办学兴教、修桥建路,光绪年间,更是因为捐金万两赈济灾民而被朝廷诰封为“资政大夫”。

  从远处看,蔡氏古民居就像是一把琵琶,据说,当年选址建造的时候,古民居的选址地点恰好是一个九天仙女掉琵琶的地方,在琵琶穴建房子,只要不断发出敲打石头的声音,就会财源滚滚,因此蔡氏古民居也被称为“琵琶”型村落。

  “赐汝一府皇宫起”

  搜索蔡居的图片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张图片就是一抹红墙上翘起的屋脊,除却艳丽的色彩带给我视觉上的撞击感之外,翩翩于飞的屋脊更是带给我一种真实的灵动之美。

  这就是闽南建筑中最常用,也是最斑斓、最精致的建筑形式--燕尾脊,很好听的名字,不是吗?它由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漫步在古民居群中,抬眼望去就是流光溢彩的燕尾脊参差交错,像极了一座座宫殿,所以闽南人又称这种建筑为“皇宫体”,来源于一个关于“赐汝一府皇宫起”的传说。

  唐昭宗光化年间,惠安县黄田工部侍郎黄纳裕的侄女黄小厥被闽王王审知选入宫中立为王妃。有一天闵王批阅完奏折回到后宫,看见爱妃痴坐窗前,望着窗外的大雨默默垂泪,“爱妃因何而心伤啊?”闵王怜惜地问道。

  “我想家!亲人们身居茅屋,又地处滨海,遇到风雨交加,经常是茅飞屋塌,苦不堪言。如今这样大的雨,一家人不知遭受多少罪呢!”闽王怜惜她牵挂亲人之情,答道:“爱妃不用烦恼,寡人赐你府上建皇宫式的房屋吧!”

  从那时起,整个泉州府,特别是达官贵人、归国华侨,甚至是普通百姓家,纷纷效仿王府的建造格局,建起了这种燕尾脊直指苍穹、气势恢宏的“皇宫体”。

  蔡居中那些雕刻出的艺术

  蔡宅真得像极了一个博物馆,包罗万象,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学习、体会。我对蔡宅最深切的印象与感受就是古民居中从门楣到窗楣、从墙面转角到会客大厅,几乎随处可见的各种雕塑装饰,木雕、砖雕、石雕、泥塑雕等,所谓雕梁画栋,名不虚传。

  木雕是蔡氏古民居最具特色的一种雕刻艺术,木材选取的是高贵的楠木,主要用于梁枋、窗扇、木隔栅等处,每处雕刻都有自己的一个典故,比如窗扇上雕刻的菠萝,在闽南话里叫做“旺梨”,就是“旺旺来”的寓意,还有用以辟邪的佛手、铁顶狮子。在一面楠木雕刻的墙上,我远远就看见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头,而这正好是新加坡的象征物,因为新加坡号称“狮城”。

  蔡居中有一组让人拍案叫绝的群雕--二十四孝图,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依然让人心动,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二十四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全部用木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蔡家的祖上留给子孙的故事、留给我们的财富。

  砖雕使得蔡氏古民居的红砖艺术更为出彩传神,在醉经堂大门、世双厝大门都有整幅的砖雕,图案多为麒麟凤凰、松柏牡丹、猛虎雏鸟等,表示了蔡氏祖祖辈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走进世双厝的大厅,我还看到墙上有几幅文人雅士留下的墨宝,蔡居中的后裔告诉我这些都是蔡氏家族的家训金言,是蔡资深用以教育后代的,“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失去寸金还可买,失去光阴何处寻”,从这些言语中就可以知道,一个大家族的发迹史绝不是偶然的。

  屋脊下方外墙上的雕花属于泥雕,这些泥雕并不是水泥的杰作,而是来自大海的馈赠,如果是水泥雕刻的话历经这一百多年的风雨早就被风化了,可如今蔡居外墙上角的这些泥雕依然清晰可见,两条麒麟还是栩栩如生。

  在这些装饰中,还有很多体现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说石雕中的鱼尾狮,透出了南洋文化的气息;葱头形山花则反映了伊斯兰艺术带来的影响;承托斗拱的力神,又具有西方建筑的装饰倾向。

  难怪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在见过蔡氏古民居之后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

  “水火不容”的蔡居

  一座百年前的木质古民居,防水防火的功能却可以令现代人拍案叫绝。

  蔡氏古民居错落有致,每桩房屋紧紧相连,基本上都是木质框架结构,但是古厝是不用担心火灾的,因为一百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设置了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甬道,是一条长长的通道,连接古厝的地方地势比较高,逐渐远离古厝的地方地势逐渐就变矮了,地上铺的石板都采用拱形设计,中间高、两边低,叫做明沟。这样一来,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向下流、向两边流,而不会在古厝周围聚集,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了,而且即便你撑着雨伞走在石板上,也不会被雨水弄湿自己的鞋。

  在蔡居的一处天井中,有一条环形的明沟,屋檐的滴水进入明沟后,顺着明沟向下进入一个看似窄小的排水口,别看这个排水口很小,但是里面却很宽敞,据说当年里面还养了一种乌龟,它在里面走来走去,排水通道才不会堵塞嘛。古人之所以这样设计,源于闽南人讲究“口大漏财”的说法,所以才有了这样一种中间宽敞、进水口和出水口窄小的设计形式。

  我在两桩房屋相连的地方发现了一口装满水的硕大水缸,里面还有几条游走的金鱼,但我想这肯定不是简单用来养金鱼的吧。蔡居中的后裔告诉我,这其实就是古厝的防火工具了,每个宅院几乎都放有一个大水缸,平时用来养鱼,一旦发生火灾,这里面满满的水可就派上用场了。而且水缸的放置位置也大有讲究,其实就是要让它处于宅院中几条交叉路的中间,这样无论是哪里发生火灾,都有距离最近的水缸可以提供水源进行灭火。

  刚到蔡居的时候就听蔡氏的后裔说“这古大厝比现在的别墅还要好”,如今看来,这话倒是很务实,蔡家的先人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这样一座“水火不容”的古厝,在今天成为让我们叹服的古迹。

  其实我一直在想,我应该用怎样一种口吻来描述这座泉州古厝,它所包含的历史、所展现的文化绝不仅仅止于我的这些文字描述。

  光影难尽,笔墨难书,也许唯有将它好好保护,然后代代传承,才能对得起最初的建造者的一片苦心吧。

  我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迪安博士在看到蔡氏古民居的时候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的,它是泉州古厝的代表,是闽南建筑文化的精魂,更是独一无二的民族瑰宝。

  撰稿/刘艺喆 图片/无派、王海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