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胸痹病浅谈

  【摘要】胸痹是一种因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致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对于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匮要略 胸痹 张仲景 病位 病因病机 治法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主要是“阳微阴弦”。在胸痹的病因中,多是由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不郁、劳倦内伤、年迈体虚所致。心脉痹阻是胸痹的主要病机,病位于心,且会涉及到肝、肾等脏腑,由于心、肝、肾等脏器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血瘀、气滞等痹阻心脉。《灵枢·本脏》是初次记载胸痹病症,而《内经》并没有较多记载胸痹药物的治疗,但在《金匮要略》中,首次记载了胸痹的辨证论治,通过论述胸痹臂病因病机,并提出关于胸痹的药物治疗十方,作用显著。这里主要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关于胸痹症的病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胸痹病位的探讨

  根据《内经》,熊弊病是包括心痛,却不局限在心的外延范围较广的疾病,涉及到心、肺等脏腑器官。在《金匮要略》中,胸痹病的病位指的是心胸病位,为膻中之地。胸肋部多靠近肝胆少阳经络,同时又涉及到咽喉、膈下及胃部,因此熊弊病并不单单表现为心前区的疼痛,也牵扯到心痛、胸痛及背痛。心脏居于胸中,且肺也居于胸中,心脏疾病会引起胸痹病,肺系疾病也会引发胸痹病。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心大多数也可作为胃,可见,得胸痹病也能够被称为胃脘疾病,比如在医书中写到“心中”及“心下”等也多指胃脘,通常古时候人们所说心痛也是指胃脘痛。比如明代虞抟编著的《医学正传》中指出,胃脘痛俗称可作为心痛,九种心痛通常都在胃脘部,而实际病因并不是在心脏。另外肝胆经络多分布在胸肋,当肝胆出现疾病,导致气机不通畅,使胸肋气机痹阻,会对胸阳宣发造成影响,导致胸痹的发生,因此肝胆也会影响胸痹病的发生。再者,对于食道患者来说,除了临床表现为进食艰难,同时也会出现胸闷,甚至胸中疼痛,与胸痹病的症候一致,可见,食道与胸痹也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现代医学理论研究中,对于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疾病患者来说,通常也表现为胸部疼痛、胸梗阻烦闷等症状,且女性在患上乳腺炎、乳腺肿瘤等乳房疾病之时,也存在胸部闷窒及疼痛之感。由此从上述可知,胸痹之证与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胸廓肌腠等关联甚是紧密,临床治疗时也需进行鉴别。

  2.胸痹的病因病机论述

  对于胸痹病的总结,其病因是机体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累倦伤所致,病机是由心脉痹阻,不得通而导致疼痛,病理的主要变化是为本虚标实。虚则指:阳虚、气虚及阴虚,或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则指作:痰浊、寒凝、气滞及血液,也可是相互为病,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及痰瘀互阻等所致。而在相关研究中,认为胸痹病的始发病机是由心阳虚及心阴虚导致。而胸痹病的致病因素是血瘀痰浊所致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在张仲景《金溃要略》开篇第1条就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是指从脉象上可以看出,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就可显示出来,指出胸痹病特点为本虚标实及虚实夹杂。在开篇中,“阳微”是指机体内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是阴寒太猛,水饮内停之征。由于机体阳虚上焦,导致阴邪侵入,如水气痰饮等阴邪日侵入胸中阳位,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而阳气不畅致胸痛。所以如《金匮要略》中原文说道:“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从此中也可以看出,胸痹心痛中主要病机则是“阳微”与“阴弦”,且胸痹病的发病,这两种病机都为重中之重,缺一不可,而正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才能成为胸痹心痛之病。而对于现代医学者研究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首先确定了胸痹病的主要病因和病机,但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无法做到真正的完美,因此就胸痹病的病因及病机来说,并不能单独看“阳微阴弦”,也需要结合气虚、阴虚或阴阳两虚,同时热痰也会伤阴或阳虚、痰饮及寒痰互见,更能够伤阳,因此导致心脉痹阻,无痛致痛,导致胸痹证的发生。

  3.胸痹的治疗探讨

  《金匮要略》中在论述胸痹时,总体来开,具有相同的病因和病机,但是按照邪之偏虚偏实,症之轻重缓急,正气之强弱不同,在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在本次研究的论治中,充分发挥出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在治法上一般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栝楼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但由于具体症候的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法亦有所差异。当过多痰饮无法休息患者,且心痛彻背,需在基本方中添加半夏,以此形成栝蒌薤白半夏汤,从而增强患者的降逆除痰之力;胸满,胁下逆抢心患者,可相应添加厚朴、枳实、桂枝,以此降低患者胸中肋下之气,形成枳实薤白桂枝汤;偏虚属中阳不运患者,口服人参汤,以此起到补中助阳功效;偏实属痰饮上乘患者,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以此起到通阳散结,泄满降逆功效;轻症偏于水饮患者,主要使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滞患者,主要使用橘枳姜汤;属于寒饮停于心下而上逆的,桂枝生姜汤主之;重症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用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峻逐阴邪。

  总之,胸痹之病急而多变,仲师治疗胸痹理法及方药,为后世医家所广泛运用。临床应用时应辨证论治,掌握重点,旨在古为今用,努力创新,提高疗效。

  王立娜 高纪林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