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冯唐给杂志写专栏,其中一篇叫《大包》。朱一发看完就乐了,稿费还可以这么个骗法,把包里东西历数一遍就行了:唇膏、u盘、u盾、滴眼液、阿胶、巧克力、铁观音、大红袍、紫砂壶、相机、数据卡、围巾、念珠、湿巾、呕吐袋……但朱一发没法用这种办法骗稿费,因为朱一发的包里只有笔和纸巾,没别的了。
很久以来,朱一发都在为一个问题困扰:出门该不该带包?
对女人来说,不会有这个困扰。因为包是女人的必需品,“包”治百病。但包并不是男人的必需品。男人的只需在右边裤兜塞上钱包和钥匙,左边裤兜塞上手机就能解决一天之内的出门问题了。女人不行。原因深究下去,要归结到生理学上——女人小便需要纸,男人不需要。塞完钱包和手机后,一包纸巾就没地方放了。纸巾塞在屁股兜里很不雅观。而且,女人穿裙子的话没裤兜,所以不得不带包。即便你能看见一个彪悍的女生平时不带包,但每个月也至少得有几天时间带包。这无异于将隐私公诸世人了,所以,带包也是一种掩饰。
朱一发觉得,怎样简化自己的包,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逼格。如果你不是像冯唐那样成天坐飞机在城市间穿梭,完全可以把一个手提包里的东西简化到一只小钱包里:身份证、银行卡、工卡,除了这三样是必需的(坐公交的人还得加上一张交通卡),其他的都可以简化——各种餐厅的优惠卡、打折卡、购物卡、借书卡、社保卡、贵宾卡、新交换的名片……把它们统统丢在家里就行了。朱一发的钱包里,除了几张必需的卡之外,只有一张公园年卡。
零钱不用多装,手机支付就很方便。这比起三十年前不知方便多少倍。那时候,出门做生意的人要把钱塞在内裤里——不是塞在内裤里边,是塞在内裤前边的兜里。现在恐怕好多人不知道,那时候的内裤前边缝有一个装钱的小兜,可以塞进去几张钞票。不知道是哪个不讲卫生的人发明出来的。不过也的确是个好办法:没有银行卡,出门带一大笔钱,只好藏在最重要的部位。当时几百块钱是很大一笔钱,一条内裤可以装下一个白领全部年收入的现金。
朱一发想,难道古代客商也是把一锭银子塞在内裤前边?不对,那样容易把命根子压坏,压出夫妻不和家庭矛盾,而且走路不方便。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男人也将心比心地体验一下E罩杯女的烦恼。后来才想到古代是有银票这么个东西的。《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很有商务范儿,到哪儿都空着两手,只身闯神龙岛也空着两手,但怀里揣了不少银票。到了客栈,随便取一张小面值的,伙计也得搜出一大堆碎银子找给他。问题是,韦小宝的身上还得藏匕首(匕首好像是藏在靴子里),还得藏石灰粉,还得藏好几本《四十二章经》——在这种情况下,走到哪儿还都空着两手,真是搞不清楚韦小宝是怎么安排衣服的口袋和夹层的。放在今天,就凭这个本事,也能去培训公司开一门《商务旅行打包技能》了。
韦爵爷要是活在今天,肯定轮不到日本的山下英子来教我们收纳术。
其实,懂不懂收纳术不重要,带不带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卡里得有钱。理论上,只要卡里的钱足够多,整个商场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包。如果卡里的钱不够,带包的意义就相当于出门带个杂货铺。
撰文/王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