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从打工皇帝到投资人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卫哲,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4 16:02
简历:卫哲 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后进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现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后任资产管理总部副经理。于2006年11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阿里巴巴公司总裁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业(内资)老总薪酬排行榜中,38岁的他,以6479万港元(5697万元)名列榜首。2011年2月,引咎辞任阿里巴巴ceo。
站在落地窗前,他的视线停留在窗外,33层的高度可一览半个新浦东的景观。在卫哲所处的位置,距离杭州西溪湿地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新园区有两百多公里的距离。如没有2011年的那场意外“事故”,或许此时的卫哲正站在阿里的新办公室内。
1993年,卫哲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进入当时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做总裁秘书,并从秘书一路升到资产管理副总。随后他跳槽至四大会计公司之一的普华永道当财务顾问,2000年,他转投百安居中国区担任CFO。两年后,31岁的卫哲成为百安居中国总裁。从秘书到世界500强中国区总裁,卫哲只用了9年时间。在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期间,卫哲在三年内,将营业收入由不到5亿元,提升到50亿元。卫哲在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让求贤若渴的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眼前一亮。
8年前,百安居中国区原总裁卫哲正式加入阿里,出任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企业电子商务(B2B)总裁。经过短暂磨合,卫迅速上位成为全球最大B2B网站阿里首席执行官。当一切看似顺理成章时,突来的变故使得卫哲无奈地离开阿里。2011年2月21日,阿里宣布为维护公司“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及诚信原则,2010年公司清理逾千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
辞职后,卫哲迅速成立了嘉御基金,开始创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嘉御基金背后的投资人名单颇为神秘,从打工皇帝到投资人,卫哲开始了他的新征途。
回归
2011年2月末,离开阿里后,卫哲的夫人希望他能多休息一段时间。卫哲在阿里时,因办公在杭州,家在上海,与家人聚少离多。三周能回家两次,对于卫来说就算奢侈了。他在阿里期间几乎没有休过五天以上的假期。卫哲告诉夫人:“我先休息6个月,然后再决定以后做什么事情。”然而,只休息了不到6个星期,卫哲便闲不住了。
卫哲想做风险投资。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夫人,而是将电话第一个打给了其相识18年的好友-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朱大铭(原德同资本合伙人)。当卫哲兴冲冲的告诉朱大铭想进入投资领域做PE时,没想到却被朱大铭泼了冷水。卫哲没想到他会反对,朱大铭说“你挺有钱,不需要再工作。况且目前基金竞争激烈,全国上万家投资机构,整个基金行业是人傻钱多。”
卫哲向朱大铭再三强调:“我想给企业做免费咨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投资机会,而不是去恶性竞争比价格。”
几天后,卫哲再次邀约朱大铭一叙。卫哲询问朱大铭是否愿意一起合作,朱大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觉得他是个非常靠谱的人,他的想法是非常成熟的,和他一起创业很踏实。”朱大铭说。如此的信任,是基于朱大铭与卫哲18年根深蒂固的友谊。1996年,两人相识于伦敦。当时两人同在伦敦普华(当时普华和永道还没合并)事务所工作,因当时在伦敦的上海人很少,两人及两个家庭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卫哲离开阿里后有很多选择,做投资一直是他的梦想。”朱大铭说。早在2005年时,卫哲就和朱大铭谈过做投资的想法。当时,卫哲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阿里巴巴;二是加入一家PE基金。“一个人想做什么事情,其实和他的职业生涯很有关系。卫哲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做投行(万国证券),虽然他后来做过实业,当过百安居中国区总裁、阿里巴巴的CEO,但他更擅长资本运作。”当卫哲离开阿里后,朱大铭已猜到卫哲会重回他的老本行。
嘉御基金的团队搭建得极为速度,从邀请到全部人员到位,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更有意思的是,在卫哲搭建的团队里,基本上都是熟人和老同事,甚至很多同事是曾经的上下级。而这些人中,无一人是纯资本出身,全部是来自企业的高管。
这是因为,在卫哲看来,经商最大的成本是信任。作为一个新团队,要把这个成本降到最低,用彼此磨合好的熟人最好。嘉御基金在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创业两年内,不从外部引进陌生人。“只有当我们把很多问题和理念磨合沉淀好以后,公司才会对外开放引进人才。”2013年,嘉御基金的大门才向外界开启。两位陌生新人均入职为投资总监,其中寇渝佳较为特殊,他曾是嘉御基金背后投资机构的投资总监,现成为嘉御基金的一员。
融资
卫哲的第一笔投资是来自老东家阿里的掌舵人马云。2011年4月的一天,马云在电话中邀请卫哲一同参加某论坛活动,并表示将在活动中宣布对嘉御基金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卫哲与马云一起参加活动,期间马云正式宣布其成为嘉御基金的第一位投资人。
而被称为香港“小超人”的李泽楷成为卫哲的投资人则颇有渊源。卫哲已记不清与李泽楷相识的具体时间,但却记得第一次与李相遇时的情景,“当时李泽楷邀请我担任电讯盈科的董事。”卫哲表示,一直到现在卫哲仍是香港电讯盈科的董事。
当卫哲离开阿里时,李泽楷很关心卫的职业选择。在电话中,李问卫:“离开阿里后做什么?”
卫哲将自己要做投资基金的想法告诉李泽楷,李表示要投资卫哲的基金。当时,卫哲的嘉御基金已有四位投资机构准备进入。
李表示:“你不要募资了,你缺多少?我们一家就可以帮你募集完成。”
卫解释道:“我们限制投资人的投资比例,最高不超过10%。”
在一期投资取得成功回报后,2014年4月10日,电讯盈科旗下全资子公司(WCL)作为有限责任合伙人又对嘉御基金二期投资了约500万美元(约3900万港元)。
卫哲接受李泽楷的投资可谓一举两得。李希望在大陆投资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同时包括进入东南亚领域。“我们能够帮他做这件事,因为嘉御可以提供给电讯盈科联合投资权,而电讯盈科能够帮助我们走进东南亚投资市场。”卫哲说。
除已公开的马云和李泽楷外,嘉御基金背后的投资大佬一直颇为神秘,嘉御基金背后投资机构的具体名称,卫哲拒绝透露。
“他们看好的是嘉御的运营模式,这些投资人看过全世界上万家投资机构。他们看到嘉御团队的运营能力,相信嘉御不是一家急功近利的投资公司。”朱大铭说。卫哲透露,嘉御最初第一期基金,规模约3亿美元,其中70%是企业家和家族投资人,出于对他的信任,很多投资人甚至连协议都没看就签署了投资协议。
如果说嘉御基金一期是靠卫的个人名气撑台,到二期募集时,众多海外资本的进入,使得嘉御基金开始按照严格的流程接受各种调研。海外资本对嘉御的严谨尽职调查多少有些出乎卫哲的想象,“哪怕是一台电脑服务器没有罩上罩子,都会被调查人员提醒。”
“嘉御二期基金总共募集了5.5亿美元资金,机构投资人占了我们出资额的70%,投资人比第一期翻了一倍,达到36家,分布全球。”卫哲又露出得意的笑容。
卫哲深知嘉御基金的模式每年只能投四五个项目,二期5.5亿美元总共需投资12至15个项目。在他看来,钱多了就不好管理。
因此,在嘉御基金融资足够时,卫哲甚至将自己的电话关机。“真的对不起,三期再说吧,我们已经严重超募了。”事后,卫哲这样向朋友和未能进入的投资机构解释。
改造
对于全新的投资生涯,卫哲是这样理解的:他将做VC和PE比喻成开赛车,VC主要看车手,PE是看车型。“而我们不擅长的比赛,永远都不会去做。”卫哲说。
“我们向企业提供的咨询是免费的,这些经验将换来一个投资基础。我们希望做贝恩咨询加贝恩资本的结合体。”卫哲表示,嘉御基金的动机不在于赚咨询费,而是要与企业共成长,做企业的股东。
卫哲多次强调,他坚决不抢项目。但一些即将上市的优质企业,嘉御基金却能顺利完成上市前的投资,其秘诀在哪?
2012年11月,嘉御基金宣布投资91无线,两个月后91无线宣布启动上市计划。2013年,在500彩票网正式上市纽交所的6周前,接受了嘉御基金的投资,随后500彩票网顺利登陆。
卫哲回忆道:他和公司另一管理合伙人朱海龙一起飞到杭州拜访91无线董事长刘德健,刘属于非常低调的企业家,极少露面。而且他的时差正好与正常人颠倒过来,经常下午16点起床,18点开始工作,第二天早上八点再去睡觉。
在去91无线之前,卫哲对91无线展开了一个详细的系统分析,这份咨询建议书连封面在内仅仅五页纸,这在投资机构提供的投资书中是极为罕见的(大多数的都是上百页的材料),但卫与刘一见如故,卫对91无线的分析打动了刘,一顿饭的功夫,刘便同意在上市前为卫哲开辟唯一一条绿色投资通道。后来,91无线高价被百度全资收购。
2013年,嘉御投资的三个项目陆续都顺利退出,卫哲率领的嘉御基金究竟从中获益多少?对此,卫拒绝透露每笔投资的投资额和回报。
在卫完成投资的企业中,只有深圳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深农)一家是卫哲唯一任职董事长的企业。深农是国有上市公司深圳农产品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深农是中国规模第一的大宗农产品贸易电商商务平台。嘉御基金进入后,将战略制定为摆脱“单一公司,单一品种和单一收入模式”的依赖,并提出网上交易、完善供应链管理、特色金融等模式。2012年,嘉御基金完成对深农的投资。
“相比其他投资机构,嘉御不仅仅是投钱,还会将他们的丰富实战经验传授给我们。”在孙炜看来,嘉御改变深农的作用明显。
在孙炜的记忆中,卫哲属于谦和的投资人。但在嘉御基金的很多员工看来,卫哲更像是严父。时至今日,卫哲为嘉御团队创造的军规依然雷打不动-每周一嘉御基金全体员工必须全体出席例会。“不管你在全球任何角落,每周一必须回到上海总部开会。”卫略显严肃地说。他认为,这个规矩是让团队有归属感,让团队沉淀下来,这就是嘉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