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景化概念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语,翻译,前景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4 16:19
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文体的不同,翻译工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本文从前景化的概念出发,初步进行了其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希望对翻译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前景化概念;英语;翻译
引言
语言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由于文化和地区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相对比较独立的语言。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地球村,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张开怀抱拥抱四海宾朋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开放国门去走向世界。在这其中,翻译作为不同语言间的沟通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语言学家研究在语言进程中发现,人们在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会使用一种比较特别的语言风格和体系来实现自己的表达效果,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前景化”,本文从翻译角度,尝试分析前景化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希望给广大翻译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 前景化的概念
在语言学界,关于前景化的概念尚未达成普遍的共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布拉格学派。前景化的概念并非是独立产生的,它和自动化互为对比和参照。比如说,在遵循规律方面,自动化意味着对某一内在规律的遵守,前景化则意味着对规律的违反和挑战。在表现方式上,自动化的表现方式合乎大众的认知特点,其表达目地仅仅是为了实现人际间的交流。前景化一般意味着超出甚至背离了比较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实现人际交流的同时比较注重表达效果的奇特性。所以,美国著名的学者将自动化描述为“落俗套”,相反的,对于前景化则描述为“不落窠臼”。
在日常的生活中,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前景化的现象。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就是:作者故意通过改变语言的词序位置,或者印刷字体的形状或者颜色、大小以及句式的非正常使用来实现自己的表达效果。这种前景化概念由于比较好的表达效果在文学创造领域得到了很大地推广和使用,渐渐地发展为一种语言风格或者特色。这种前景化的广泛利用,在提高了作品表达效果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如果,翻译工作者对前景化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将会直接影响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准确度与真实感。所以,将前景化概念应用到翻译工作中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前景化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和自动化相比,前景化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表达力。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这种优势可以通过作者故意改变句子的表达句型,比如:倒装、省略等方式来实现。目前体现比较广泛的是在行文中大量长短句的集中呈现来突出表达或渲染作者内在的一种情绪或情感,或者在行文过程中,通过一些引经据典,包括名言警句以及修辞等方式来进行前景化概念的使用,以期达到非同凡响的表达效果。由于这些句子与常规的句子在句型、语法结构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所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技文献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发现。问题是,如何透过对前景化概念的分析来实现对其表达意义和思想的正确的诠释和表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简单来讲,如何在这些看似突兀甚至与主体毫无关系的字里行间,找到作者想要呈现和表达的真正意图,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或误解而造成对文章翻译的错误。
我们按照前景化概念来对以下的两段文字来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和特点。
首先,我们通过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渔夫的对话来体会前景化概念在其中的应用,以及在接下来的文字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I kep it from her arter Iheard on it,“said Mr. Peggotty,“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solitary place,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and with the rosesa-covering our Bein’to the roof…”
从这段文字的表面来看,其中的语法、词汇、句型可以说是错误百出。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我们甚至很难理解这句话具体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但是,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整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个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渔夫。他的语言简陋但质朴,在错误百出的文字背后是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当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种错误语句背后的人物形象时,我们也不难体会作者狄更斯前景化概念使用的良苦用心。狄更斯希望我们能够不要以语言本身来判断一个人,而是要在语言的背后寻找人性的光辉。所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借助前景化的概念,把上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了如下的翻译,取得了非常好的翻译效果。
“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
通过对以上的文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前景化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需要对作者的语言风格,特别是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在整个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只有通晓语言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文字背后的作者的表达意图,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才会比较容易地把握翻译的脉络和方向。
其次,我们再通过下面一个含有前景化概念的句子来进行分析。Merchants who sell at markets expect to bargain for almost everything they offer.这个句子表达的非常完整,看似没有前景化概念的植入。可是如果我们按照字面的意思直接将其翻译为:在市场卖东西的商人期待着对他们所提供的几乎所有的东西讨价还价。我们会发现句子通,但语意不通。不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翻译的目地一方面是准确的转达原句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在保证准确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通过将上述译文重新按照我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将其调整为:商人在市场上做生意,不管卖什么,价格几乎都是可以商量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翻译,我们会明白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文体表达的需要,适当的添加和减少前景化概念的使用。如果在翻译过来的语言中,盲目或者僵化地使用前景化概念将会造成读者阅读的困难,这也违背了我们的翻译初衷。
最后,前景化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翻译的需要来进行灵活的处理。例如,有的原文使用了前景化的概念,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保留这一特色。就如前文所描述的《大卫·科波菲尔》的例子一样。同时,我们要懂得前景化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和自动化相对应的。没有绝对的前景化,也没有绝对的自动化。就翻译而言,偏离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种目的语语言体系都有一个可包容的范围,就如同一个圆,越是靠近圆心的部分越符合这个语言的常规。在翻译中,由于文化传统差异、语言结构差异、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因素导致译文偏离圆心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全方位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待翻译的观念,包括审美标准、表达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原先认为不可接受的翻译方法,现在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了。例如,“一箭双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一石二鸟”代替,“这个歌我有听过”也会出自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口。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完成,不落窠臼的同时照顾到读者的阅读习惯。
结语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深入,翻译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学作品中前景化概念的普遍使用,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予以重视。用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翻译也是一场文字的战争,只有充分的了解的原文的表达与思想才可以在译文中做到准确而传神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叶子南.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
[2]郑海凌.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中国翻译,2001,(3).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1).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