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契约精神浅析中英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契约精神,自由平等
  • 发布时间:2014-10-15 08:27

  摘要:从《大宪章》中透露出的契约精神直接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千百年的时间。人民不必推翻一个王朝,不必为了制止暴政而尸横遍野,让起义战火燃遍全国。人们似乎更愿意通过一种和平的、不付出大规模流血牺牲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这种稳健的方式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契约精神;自由;平等

  在西方,文字可见的契约概念最早出现于罗马法中。此外,罗马法还最早概括和反映了契约自由的原则。而作为一种精神,契约最早则可溯源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思想家意识到人是一种独立于自然的存在之后,便提出要用“人的规则”代替“自然规则”来规范和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中都能够看到契约精神的雏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契约是指“依照法律订立的正式的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1932年美国律师学会在《合同法重述》中所下的定义是:契约是“一个诺言或一系列诺言,法律对违反这种诺言给予救济,或者在某种情况下,认为履行这种诺言乃是一种义务”。从法理上看,契约是指个人可以通过自由订立协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和社会地位的一种社会协议形式。而契约精神无疑就是由订立契约派生出的自由、平等、信守、救济精神。作为一个“原生型”或“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英国开创了许多通行世界的政治制度,这与其对西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分不开的。而契约精神恰恰是最重要的继承之一。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曾指出,“迄今为止,所有社会的进步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当英王约翰在十三世纪初即位后,继续在欧洲大陆上的作战,并相继丢失诺曼底、安茹、曼恩等地。1209年他又与教皇英诺森三世发生冲突,被开除教籍。1213年约翰被迫屈服,向教廷交纳年贡13000马克作为供奉,加剧了臣下对他的反对。不仅如此,他还违反惯例,征取过多的继承金、盾牌钱等,并找借口没收直接封臣的地产,对城市也进行压榨,招致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215年,积蓄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的支持,占领伦敦并挟持了约翰。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在兰尼米德(RunnyMede)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而贵族则在6月19日重申对约翰效忠。最后皇室秘书将国王与贵族间的协议正式登录,即成为最初的大宪章,并将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员及主教保存。

  大部分史学家认为,《大宪章》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没过多久教皇便应约翰的请求将之废除,内战再起。但是,《大宪章》却使英国人的契约精神得到强化。它为后人提供了和平谈判与妥协以解决政治问题的思维和方式。虽然仅有63款,《大宪章》却奠定了英国宪政制度的基石,是用契约精神限制君主权力的永久见证。

  诸封建主挟持约翰王之后,并没有将之推翻或送上断头台,而是采取与之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放在产业化与自由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看来并没有太多新奇之处,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一事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在四百多年后的欧洲大陆,依然有自号“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国家当然不应该是某一个人或某一小部分人的。人们在出让一部分属于自己的资源后与周围的人订立契约,形成彼此的权利、义务和地位,组成社会和国家。君主只是这个契约中的一方,另一方则是人民。订立契约后,君主对人民进行统治和保护,而人民则进行生产劳作,拱卫君主,使国家更加繁荣。由于契约平等精神的存在,君主和人民成了对等的两方,即使君主要统治人民,也是按照契约规定进行统治。这权力是人民通过契约赋予君主的。而按照契约的自由精神,如果人民不堪君主的暴政、沉重徭役与苛捐杂税而解除契约并起来反抗君主的统治,则也是合法的。如果将以上表述中的“君主”换成“政府”亦成立。

  反观中国历史,《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恐怕与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军似乎也并不懂得订立契约,推翻了一个皇帝,便自立为另一个皇帝,改朝换代,到头来不过是帝王们换换名姓罢了。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也不是为了与人民平等地在领土内共同生活,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实现自己的王图霸业。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追求过平等,推翻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能与他平等地订立契约,而是为了将他踩在脚下,使自己变得高高在上。中国历史上只有三种人:统治者、顺民与反抗者,既然反抗者都不敢--或者说不屑于去订立契约,更何况顺民呢?统治者们则更不会甘愿出让自己的权力去与老百姓订立什么契约了。

  从《大宪章》中透露出的契约精神直接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千百年的时间。人民不必为了制止暴政而尸横遍野,让起义战火燃遍全国。人们似乎更愿意通过一种和平的、不付出大规模流血牺牲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这种稳健的方式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圣经》中多次出现诸如“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 神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的字句。《圣经》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基督教体系中万能的上帝也须与凡人订立契约,将“施慈爱”作为凡人“谨守遵行”契约的回报,可见契约精神对西方社会有多么重要。中国接受西方先进思想、迈开现代化步伐不过百年,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民主政治建设、科学文化建设领域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希望随着政治民主思想的普及,再借助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契约精神能影响更多的中国人,让民主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徐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